分享

三国最强军队:189年,一个朝廷通缉犯决定干大事

 最爱历史本尊 2019-12-02

中平六年(189年),35岁的曹操决定干一件大事。

自董卓入京,天下骚动。曹操敏锐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放着董卓表荐的骁骑校尉不当,连夜逃出洛阳,自己创业当老板。

曹操前脚刚走,董卓就下令追杀。他一路逃亡,到中牟县(在今郑州市)被县令逮捕,差点儿丢了性命,跑到陈留(在今开封市),才筹集到创业资金,好不容易拉起一支5000人的队伍。

第二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济北相鲍信等十几路人马同时起兵,组成关东联军,并推选袁绍为盟主。曹操刚放弃体制内工作,挂了个奋武将军的名号加入联军,占了点儿股份。

▲曹操起兵(剧照)。

在这群人中,曹操毫不起眼,出身宦官家庭,没有一官半职,只有一支5000人的小部队。如果这时有人说他将来能成就霸业,那就好像有人跟最爱君说明天买彩票能中500万一样,不敢相信。

曹操一出道,败得血本无归。

关东联军歃血为盟后,十余万将士在后方置酒高会,不思进取。曹操兵少,却独自带兵到荥阳前线,惨败于董卓部将徐荣

曹操全军溃败,自己负伤,坐骑丢失,多亏堂弟曹洪将马让给自己,走到汴水边寻船渡河,才得以逃离战场。曹操本来推辞不受,曹洪坚决地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跌倒了,就再爬起来。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尽管开局不利,日后横扫北方、称霸天下,与蜀汉、孙吴鼎足而立的曹魏大军,就此崛起。

1

曹魏最先建立的是家族兵,主要由曹操的亲信召募而来。

当初,曹操摆脱董卓追杀,到陈留招兵买马,当地的孝廉卫兹与曹操的好友、陈留太守张邈慷慨相助,还赞助了他一大笔钱财,可说是曹操最早的投资人。不过,这位老朋友张邈后来在危急关头背叛曹操,跟着吕布跑了。

虽说出门靠朋友,但最可靠的还是家人,也只有家人,才会无条件地倾力支持。

曹操散尽家财,集结义兵,这些义兵是怎么来的呢?最先集合在他旗下的正是谯郡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即曹操的宗亲、姻亲。

夏侯惇早在曹操起兵前,就担任过他的裨将。

这个猛人14岁就杀过人,只因那人辱骂了他的老师。他一听说曹操起兵讨董,立马前来投靠,还跑到扬州为其募兵,得千余人,堪称曹魏开国元勋。

▲夏侯惇(剧照)。

另一位曹魏开国名将,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娶的是曹操之妻丁夫人的妹妹。

夏侯渊也是曹操的老铁。曹操早年是纨绔子弟,在家乡犯了官司,夏侯渊二话不说,代其承担重罪。之后由曹操设法营救,才得以免受刑罚。夏侯渊出了名的仗义,当时中原大乱,民不聊生,他一家饥乏,竟舍弃自己的幼子,抚养亡弟的孤女。

曹操的堂弟曹仁也是江湖大佬,喜好弓马游猎,在淮、泗一带集结了上千青年,带队投入曹操帐下。

此外,还有曹操家族的门客、小吏。这些人与曹氏有着很强的依附关系,共同组成其创业团队。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阳平人乐进。他容貌短小,却胆识过人,为曹操所赏识,在其身边担任帐下吏。曹操起兵缺人手,他就回到自己的家乡阳平郡募兵,也为老板拉来一千多人。

后来,乐进在曹魏名将中以作战勇猛著称,每战必先登,可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此时,曹操的军队就像一个家族企业,股份主要控制在曹操及其亲信手中。

2

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一方,就像站在风口上,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豪强地主都想在乱世分一杯羹,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称王称霸,而将自己的“企业”与巨头合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在谯郡曹氏、夏侯氏及其门客组建家族兵之后,一些地方豪族的军事力量也慕名来投曹操。

这其中也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

山阳钜野县(今山东巨野)李典,最初是跟着他叔父,带着手下集合的几千食客从乘氏(古县名)投奔曹操。

后来,李典叔父死于吕布之手,堂兄也死于官渡之战期间。李典接手这支军队,在曹操与袁绍交战时,率领宗族及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这支军队一直由李典家族统领,可见带有一定的独立性。

李典拜将封侯后,还有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将这些部众迁往曹操的封地邺城。

曹操笑说:“卿欲慕耿纯(东汉开国将领,率众投奔刘秀)邪!”

李典倒也老实,辞谢道:“我才疏胆怯、功劳微小,所受封赏过厚,理应让整个宗族贡献力量。加上战争没有停息,应该加强充实都城,以控制四方,并非效仿耿纯。”

之后,李典将军队、宗族一万三千多人迁到邺城居住。实际上是交出军权,将亲属作为人质,以消除曹操的猜疑。

另一个地方豪强,曹操的同乡许褚,原本在家乡聚集青年和本宗族数千家,修筑营垒抵御盗匪。

当时贼兵猖獗,有时一来就是万余人,像许褚这样的猛将也难以抵挡,战到最后箭矢用尽,只能以石头退敌。一次,许褚军队弹尽粮绝,用耕牛与贼兵换粮食。粮食到手,可这头牛一出营寨就受到惊吓往回跑。许褚孤身一人来到阵前,拽着牛尾巴走了百余步,拉回营中,贼兵不敢来取。

许褚凭借着保卫乡里的威名,一度让淮、汝、陈、梁之地的盗匪心生畏惧。

生逢乱世,这些地方势力也需要寻找靠山。等到曹操率军进入淮、汝一带,许褚就率众归附。曹操一见威猛雄壮的许褚,说:“这就是我的樊哙啊!”

许褚加盟后不久,接替战死的典韦掌管帐内宿卫之事,建武卫营,也就是曹操的头号“保镖”。

这支军队由步兵组成,擅长剑术,多为能征善战的将士,被称为“虎。随曹操征战多年,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多达百余人。

值得注意的是,许褚这支军队的来源是谯国许氏宗亲及乡里少年,都是曹操的同乡。

▲许褚常年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剧照)。

可见,曹操的亲兵没有托付于外人,比如曹魏的“特种部队”虎豹骑,其统帅都是曹操的亲属,包括其从弟曹纯、族子曹休曹真等。

除此之外,曹操南征北战,在平定吕布、二袁、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的过程中,还收降了各方军阀的军队。在获得乌桓、匈奴、羌、氐等少数民族人口后,曹操也会拔其精壮为兵,如将万余户乌桓人迁入内陆,“由是三郡乌为天下名骑”

3

汉末群雄皆兵强马壮,吕布有陷阵营,公孙瓒有白马义从,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更是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最后却是曹操的军队统一了北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军队的成功秘诀还要从吃说起。

董卓之乱后,兵连祸结,生产凋敝,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在残酷的战争中,军阀四处掠夺,百姓流离失所。粮食匮乏时,袁绍的军队在河北吃桑椹,袁术的军队在江淮吃蚌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找不到食物的就吃人。

曹操起兵之初,经常陷入粮绝食尽的困境。有一次形势严峻,谋士程昱火速赶回自己的家乡东郡东阿,不是去征集阿胶,而是与县令搜刮百姓自留之粮,并杂以人肉干,攒够三天的军粮,才解了曹操燃眉之急。

国家危难之际,饥荒肆虐大地,谁也无法幸免。后来曹操西迎天子,到洛阳一看,汉献帝都穷得要讨饭吃,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自己到郊外采野菜充饥,有的官员早已饿死在断壁残垣之间。

若要解决饥饿问题,保证军事之需,恢复农业生产为当务之急。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部下毛玠,就向其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修耕植,畜军资,说的就是“屯田”

屯田是一种类似于建国后“”的军事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桑为业,且耕且战,兵农合一。主要分两种,一种由军士降卒耕种,叫军屯,另一种由失地农民耕种,叫民屯。

正是在这一年,一支特殊军队的加入,为曹操带来了充足劳动力。

4

初平三年,兖州(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刺史刘岱碰上大麻烦,一支聚集在青州(在今山东)的黄巾军余党攻入兖州,号称有百万之众,来势汹汹。

刘岱本领不大,脾气不小,决定带兵迎击。同在兖州的济北相鲍信劝阻道:“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

鲍信认为,这支黄巾军带着家眷,军中无辎重,只能靠掠夺维持生计,不如先静待时机,待贼众疲乏,再选拔精锐出击,攻其要害。

刘岱就像是一头许褚都拉不回的犟牛,愣是不听,出城迎敌,果然被黄巾军所杀。

鲍信正好是曹操的铁哥们,还是头号粉丝。曹操一无所有时,鲍信就对他说:“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刘岱一死,兖州这块烫手山芋无人接手,鲍信便和当地官吏、豪强共同拥立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得到兖州,也就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鲍信讲义气,之后与曹操共同击败进攻兖州的青州黄巾军。这一仗堪称惨烈,鲍信拼死救出曹操,自己却战死沙场,连尸体都找不到。曹操只好用木头刻出他的模样,痛哭一场将好友安葬。

交朋友,就要像鲍信这样。

▲鲍信(剧照)。

当年冬天,曹操平定青州黄巾军,收编降卒30万,加上随军男女老少共100万,简选精锐入伍,号称“青州兵”

黄巾军的军队很奇葩,队伍里除了战士,还有家属、农民,甚至耕牛、农具,这些都包括在这百万之众中。有学者认为,青州兵的实数大约是十余万左右。

这支军队不久前才杀死一个刺史,为何一被曹操打败,就乖乖听话了?

首先,青州黄巾军对曹操有好感。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极盛时,曹操曾在青州任职,为济南国相,下令毁境内淫词,规定专祀西汉以来朝廷主祭的太一神。

黄巾军是打着宗教旗号的起义军,信奉太平道,也崇奉太一神,正好与曹操信仰一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时,曾致信曹操:“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与中皇太乙同。”

当然,更重要的是,曹操实行的屯田可以为这些黄巾军余党解决粮食问题。老百姓之所以造反,不就是没饭吃嘛。

在收编青州兵之后的几年间,曹操又招降汝南、颍川的何仪、刘辟等率领的黄巾余党,掌握了大量闲置人口、无主耕地和耕牛、农具,屯田大政就此浩浩荡荡展开。

5

很多人读三国,只爱看谋臣武将。今天最爱君要说两位人物,他们都英年早逝,却是曹魏军队不容忽视的幕后功臣,一位叫枣祗,另一位叫任峻

枣祗本姓棘,先人为避难才改姓枣,曾在曹操身边的警卫部队任职,与韩浩向曹操献屯田之策。务农需踏实稳重,枣祗天性忠能,正是推行屯田的不二人选。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以枣祗为屯田都尉,主持许下屯田事务

从曹操本人所写的《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祗祀令》中,可以看出当时其部下对屯田政策议论纷纷。他写道: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

很多人都主张采用“计牛输谷”的方式征收粮食,即按农民向官府租赁的耕牛数量,向政府缴纳租粮。

枣祗认为此举不利于政府,若按租赁牛数输谷,丰收了不能多征,遇到水旱之灾,还要减免,不如将土地分给农民耕作,然后按收获多少对半分成,还可以增加生产积极性。屯田收获多少,就将一半上交国家。

曹操不知该采纳哪一个方案,与荀彧等人商议。有人直言其中利弊:“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这是说枣祗的主张是对官府有利,可会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之后,枣祗在曹魏众臣的质疑声中力排众议,坚持用“分田之术”,“见税什五”的主张,成功说服曹操。五成的农业税比汉初的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相比可谓暴利,但乱世中的老百姓没有其他选择,为了讨一口饭吃,只好接受,总比逃命强。

曹操为减轻百姓负担,规定屯田新置可免当年租税,二年半之,三年开始才照规定征收。

枣祗主持屯田后不久,许昌在当年取得大丰收,“得谷百万斛”

▲屯田保证曹魏粮草供应(剧照)。

枣祗早逝,在他之后将屯田制推广到各地的是典农中郎将任峻。此人是曹操心腹,早期率领宗族、宾客数百人前来投奔,还娶了曹操的堂妹。

任峻按照枣祗的方法,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几年之内,屯田“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中,任峻负责粮草运输,以一千辆车为一部,十条粮道并进,布置重阵护卫。袁绍几次想断绝曹操军的粮道都未成功,自己囤积粮草的乌巢倒是让曹操烧了。

史书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枣祗去世仅仅过去三年,建安九年(204年),任峻也死了,曹操为之流涕良久。曹操是性情中人,常在得力下属去世时真情流露。他为典韦哭过,为郭嘉哭过,也为荀攸哭过,可见任峻在他心中的地位。

曹操建置屯田后,曹魏军队解决了粮食危机,有了后勤保障,从此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6

曹操早年起兵时,对民间苦难深表同情,曾在《蒿里行》一诗中写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现实会让每一个理想主义者变得麻木。从关东起兵到鼎足三分,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逐渐成长为鞭挞宇内的超世之杰。他对老百姓的心,也变了。

实施屯田后,曹操的军政府成了最大的农场主,屯田民却由自由民变为依附民,很多人还要背井离乡到异地屯垦,不时出现逃亡,甚至揭竿而起的情况。(“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

▲曹操(剧照)。

为了与屯田制互为补充,进一步控制农民,曹操实行了士家制。从前文所述曹魏草创的经历,可见曹操的亲信最初都是靠募兵招揽士卒,地方豪族的宗族、部曲数量也有限,而士家制可以为曹魏源源不断提供兵员。

士家制是一种世兵制,规定兵士之家,另立户籍,男丁世代为兵,或服屯田挽船、养马等劳役。士家之子称为士子或士息到了成年就要应征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士家中的妇孺和尚未入伍的男丁也要为政府耕田或服役。士家不得与民间通婚,且士兵之妻因夫死改嫁或女儿出嫁,都只能嫁给其他士兵,以此提高士家的出生率。

同时,曹魏还制定“士亡法”。士兵出征时,留守后方的家人犹如人质。一旦有人逃亡,沦为“亡士”,他一家老小将被没为奴隶,或处以死刑。

这就好像是,一个工作时间996的社畜,他的子孙也将世世代代是996的社畜。如果一个士兵在工作岗位上猝死,他的妻子得到的抚恤就是改嫁给其他士兵。

士家的妇女因严格的内部婚配制度,而永远得不到自由,甚至还有一些官吏掠夺平民妻女嫁入士家。

晋初名将杜预的爷爷杜畿是曹魏的老干部,在河东当太守十六年,政绩出众,“常为天下最”。

杜畿体恤民情,每次郡中寡妇需依法律另行婚配生育,就有百姓啼哭于道路。杜畿不忍心,所送寡妇较少,到民间视察时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也会免除他们的徭役。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赵俨接任杜畿为河东太守,每次选送的寡妇人数一下子多了起来。

曹丕不解,问杜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

杜畿正颜厉色道:“臣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杜畿在任时,按照士家女子必嫁士家的规定,所送的都是士妻之寡者,而赵俨录夺的还有民间的寡妇,甚至普通人家的女子。

曹丕一听,顿时脸色大变。

另一位挑战士家制的曹魏官员,是冀州主簿卢毓

士家的逃兵家属会受连坐,当时,有白氏等几位逃兵的妻子,才到夫家几天而未见丈夫,老公就跑路了。主审官员依据“士亡法”,要将这些妇女处以弃巿的极刑。

卢毓引经据典,进行驳斥,说:“《诗经》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我心则夷。’ 《礼记》云:‘未庙见之妇而死,归葬女氏之党,以未成妇也’。如今,白氏等未见丈夫,未成妇,不可以完婚妇人的身份治罪。”

卢毓认为,白氏等妇人可以接受刑罚,但毋须处死。曹操一听说这事儿,觉得这小伙子有个性,就将卢毓提拔到丞相府中任职。

然而,像杜畿、卢毓这样敢于违背体制的好人不过是凤毛麟角。

残酷的士家制,成为曹魏兵力强盛、称霸北方的一大重要条件,甚至蜀、吴也推行了类似的全民征兵制和部曲兵制。

7

曹操晚年豪言:“设使国家无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可他没说,曹魏之强,牺牲的是几代人的利益,而对百姓的剥削,最终也对曹魏形成反噬。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一死,为其效命长达28年的青州兵再次聚集在一起。他们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各自逃散。曹魏官员以“大丧在殡,嗣王未立”为由,只是加以安抚,没有出兵阻拦。

这是史籍上关于青州兵的最后记录。

曹操去世后又过了29年。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以豢养的三千私兵起事,仅派心腹假托太后之命行大将军、中领军职权,关闭城门,夺取武库,就占据了曹爽一党在京城的军营。

曹魏实行与土地紧密联系的屯田制和士家制,又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军户容易被驻地长官控制,造成世家豪族掌军的局面。这也是司马懿能够钻空子的原因之一,而地方的世家豪族大多并不反对司马氏掌握曹魏的权柄。《司马懿夺权,当时人为何纷纷叫好?

▲司马懿父子(剧照)。

曹魏事实上的最后统治者曹爽失去军权后,被灭三族。曾经为曹操打天下的曹魏大军,在政变后换了新的主人,仅有后来的淮南三叛掀起一些风浪,可也改变不了司马氏擅权的局面。

战争是权力的游戏,谁是终极玩家?不到最后一刻,真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