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委内心的10个梗

 乐康居 2019-12-02
作者:西关大邵(广东省南粤志愿服务督导)
近年来,笔者有幸担任了广东省市区镇等不同地方志愿项目、公益创投的大赛评委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现场评审,在了解神州大地志愿服务项目百花齐放的同时,亦为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们的爱心感动不已。但在某些赛事评审过程中,发现个别申报项目资料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自己看多了,累积下来,如梗在喉,遂将其整理成文,思考总结,分享交流,也是乐事一桩。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主办方制定评审标准下,不同角度的评委内心就有不同的梗(喜恶),本文只是列出其中的共同点,供申报项目的志愿组织领袖和志愿者朋友们参考。

1

项目名称是否准确表达服务核心,是否过于冗长,是否让人留下好感,这是给评委的第一印象。“夕阳红、送温暖、大手牵小手、XX进社区、XXX送校园”等项目名称,多年来屡见不鲜,重复度极高和辨识度极低,不但显得平淡无奇,而且让评委们和社会大众没有太多投入感,略显无趣。因此,简洁易记兼具项目特色的名称,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记忆,尤其是在众多同类别申报项目中突围,好的项目名称是具有印象加分功效的。

2

项目团队构成是否合理,人员是否过于流动,项目实施的执行力与操作性如何等组织建设。我们是谁?团队/组织的人员来源要么是多元互补型(在不同层面对整体项目提供支持),要么是专业技术群体或社会某类人群(例如党团员、教师、学生、长者、白领、医护人员、家庭主妇、残障人士、患儿家长等志愿者队伍);有固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还有项目负责人(最好还有项目督导),同时,团队日常具有一定规模基数(不是临时拼凑或立项后再招募),不轻易受志愿者流动所困扰,否则的话,项目执行力度就会让评委怀疑人生了。

3

项目开展是否有必要,具体致力解决哪些社会问题、帮扶了哪些具体服务对象、针对哪类需求开展项目、或者倡导了哪类政策与文化,这些细节都需要项目数据支撑。项目必要性、公益性、专项性和社会影响力,是评审的重要参考元素,这需要项目申报中有所体现。此外,项目实施环境和服务对象(受益群体、自然保护、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的具体描述,要清晰表述,有理(逻辑)有据(数据),避免通篇大论却焦点模糊。笔者曾见过某个申报关爱青少年项目却是在长者聚居的社区实施,也有申报项目是侧重团队内部娱乐的(以“团建”做幌子),还有以社工思维罗列开展并无任何以志愿者为主体、志愿服务为方式和彰显志愿精神的项目,更有以宣传活动摆摊为主,而只有路人甲等抽象受益人群的“假大空”项目等等,专业评委是不容易被忽悠的


4

项目实施计划是否细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目标具体有哪些,服务频率和服务受益对象具体是多少,实施周期内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累计人次约多少,实施阶段是怎样规划,如何确保项目延续性等等,都需要明确列出,而不是简单罗列大概凑数,语焉不详,评委和主办方、项目资助方期待见到更清晰更详细的服务细节,让爱心看得到,看得清。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实施不是活动的堆积,而是迈向目标的有效行动。例如高校大学生支教项目,怎样确保避免短期化、一次过的服务和解决毕业所带来的志愿者流动问题;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项目,如何避免做秀和本职工作职能、公司产品服务与志愿服务的项目区别;社工机构申报项目如何厘清社会工作购买服务与申报志愿服务项目之间的“一稿多投”误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5

项目申请书或方案提出的志愿行动,是否有别于过往同类服务,能否“旧瓶装新酒”推动社会问题得到改善,尤其是文化类、信息类等类型等项目的着力点。全盘创新不容易,但在项目某个环节某种渠道能够创造出以往不同的点子与服务,则会令评委们耳目一新。例如医疗急救项目的倡导对象差异化,泛泛而谈地广场宣传还是针对某类社会公共服务群体培训,就会产生服务对象受益的差别;关爱探访项目若只是单一地捐赠物质或陪伴聊天,困难帮扶项目只有募捐筹资行为等,都显得欠缺新意和缺乏志愿服务元素,这需要通过”组合拳“服务来创新项目特色。

6

志愿项目申请资助的投向是哪方面,是用于大病救助、探访慰问金和礼物、硬件设备购置、项目人员工资还是开展志愿服务所必要的成本开支?请注意,志愿项目申报不是慈善会、基金会的资金申请,也不是向政府职能部门申请设备采购,而是对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性开展提供支持,它主要包括相关服务实施必需的工具材料、志愿服务产生的交通费或误餐费、志愿者培训保障激励(例如合理支出的培训费、激励小礼品、服务旗帜横幅等)、少量合理的项目人员补贴(不可按商业市场薪资计算,不可让志愿服务变成获取兼职报酬的行为)、项目必要的宣传推广(包括合理节约的宣传单张海报等)和成果总结等围绕项目实施各要素的开支。不让主办方和评委明白申请经费合理去向的项目不是好的申请书。

7

项目预算是否仅依赖本次大赛资金,是否有自身投入资源和链接社会资源的配套资金,是否已经承接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来申请经费(社工机构背景的项目申请常有此现象)。毕竟,公益志愿服务事业需要社会各方支持,若项目全部费用都靠某个大赛申请,尤其是病患救助、场地建设等金额巨大的项目,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单项资助金额所能承担的。反倒是申请项目自身已有投入资源、或者已获得前期经费支持、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现在期望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申请部分项目开支的经费,也许更容易获得评委青睐,助你圆梦。

8

项目风险评估如何,实施周期内遇到各种可控或不可控阻碍影响时如何应对,项目受益群体不接受志愿服务或环境发生变化怎么办,项目服务对象、志愿者或第三方是否有潜藏的伤害风险等,诸如此类,申报方案都需要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分析与解决方法,这样评委才能与你愉快地做朋友。

9

若是前期已实施运行或已取得前期资助的志愿服务项目,成果有哪些展现(例如服务对象有哪些改善、媒体报道情况、项目曾获得过哪类资助或奖项),项目整体成效如何彰显(可视化程度、志愿文化产品等),志愿者有哪些收获,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创新性等,专业评委将会根据项目整体发展成效,综合考虑给予分值多少。让无形的志愿服务成果变成具像化的项目产出,让人民群众、相关参与者和大赛评委真实感知的志愿服务项目,才能C位出道,颜值担当!

10

项目现场评审的路演展示能力如何,能否在规定的数分钟时间内清楚阐述项目概况,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包括适当的肢体语言或助手配合)感染评委和观众,而不是道德宣讲式介绍项目负责人生平事迹,或者完全重复申报书资料和诵读PPT内容,也不是依靠悲情故事煽情(当然也可适当考虑让服务对象参与现场展示),不到位的现场展示都会让饱含志愿者爱心付出的优秀项目失分掉色。另外适量的视频配合项目展示也不错哦,笔者犹记得参与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现场评审时,真切感受到某四川企业志愿者现场视频连线服务对象的服务展现和项目效果。评委是需要被打动的!

结语
不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申报结果如何,其实,爱心不适宜PK,更何况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各有差异。但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赛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优秀志愿项目展示、集聚、交流、资助进而达到社会传播和社会参与的效益,推动辖区内外的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犹如学校通过考试,掌握学生们学习情况,让不同学生清楚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并进行加强改善。因此定期举行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出一批杰出项目,在当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就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需要评比和学习的,是志愿项目的策划技巧、实施管理、成效提升、传播推广等全流程环节,达至共同进步的爱心大目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

关注我,一起学习公益慈善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