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初心,把握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原则

 乐康居 2019-12-02


文·图 黎庆

年末,12月20至21日,总局社体中心在京召了开了“2017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研讨会”。本次会议就“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活动改革方案(讨论稿)”,与会代表们展开了深入细致地研讨。

截至201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总人数在200万,他们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体中心和指导员协会在总局群体司的领导下,负责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与服务,开展全国性的引领和示范活动是重要一环,”社体中心社指部主任周卫中说,“我们希望通过活动,示范、引领、宣传,鼓励各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也同时为各省区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交流展示和比赛的平台。‘交流展示活动’就是最重要的一项。新形势下,如何办好赛事,如何让比赛发挥出应有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召开本次专题研讨会。”

“从‘健康中国’的方向,”社体中心副主任尹国臣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要从整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角度考虑,需要更有针对性。各方面都需要一种新的形势的统领和整合。”

其实,今年的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大赛南部池州赛时,10月25日,总局群体司组织召集参会省市的社体协会负责人及领队,举办了一场座谈会。这是继之前北部赛区座谈会后,群体司再次针对如何更好举办“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召开的又一次会议。

那次座谈会,各省市代表畅所欲言,关于赛事项目设置,一致认可一减一增的改“测体质”为“教学技能展示”。而且随着议题的深入,代表思路逐渐打开,讨论内容更加宽泛。上海体育指导员协会常务副会长史济星就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工作和制度提出了建议;江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刘立就本项赛事的设项、参赛队员年龄等发表了看法;安徽周云就社会体育指导员日常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仲裁委员李相如就赛事“如何办?怎么办?”提出想法。

12月20日,天津体育学院副院长于善旭;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调研员伊秀英;上海体育指导员协会常务副会长史济星;首体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院长李相如;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传;上海体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刘静;海南省体育总会副主席、健美操协会主席戴斌;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传媒法与信息法研究室主任陈欣新;首体院教授赵立等,从不同角度,对赛事活动进行了充分研讨。

10月15日和12月20的座谈会上,针对两次参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群体司组织建设处处长杨光宇从转变观念,把握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者根本性质为方向,就“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的改革”、“举办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的目的”、“完善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三个方面,做了通报,提出了思路和要求。

一、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改革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从1993年建立至今已经23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社会对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经过前期调研,体育总局出版了《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1994——2014》(2016版)并向社会公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评估报告》。杨光宇指出,前期理论思路已经完全厘清,2016年启动的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是顶层设计,决定了今后指导员工作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第二是社会化,这是指导员发展的方向,第三是信息化,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益和效率。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一、顶层设计。目前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是2011年颁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一些具体条款已经到了修变的时候。例如,社体指导员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而理论培训又跟级别晋升紧密配合。“今后,社体指导员培训要考培分离,培训可以通过远程信息化教学进行,只要自身有意愿加入社体指导员这支队伍,考核通过就可以授予相应级别的证书。”杨光宇说,“社体指导员目前是按资历、能力、贡献,综合评定,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四个级别,参照的是运动员等级规范设定的,今后要紧紧围绕社体指导员的根本性质——全民健身志愿者进行分级。即将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已经征求了意见,应该以为群众服务的贡献来评定星级。”

第二,推进社会化。目前社体指导员分为技能类和组织类,从大众需求和社体指导员的根本性质出发,根据要求,今后的划分会更加细致,可以按项目分,可以兼项;可以按照人群分,看为谁服务。现在总局开始了青少年社体指导员培训,针对的服务群体是青少年。但就社体指导员整体培训而言,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培训人数在增加,而上岗服务率不高。杨光宇提出要通过两个措施进行解决,一是星级评定。要以为群众服务的贡献为依据,带动和促进社体指导员的上岗服务率;二是以奖代补,切实发挥好协会作用,由协会实施对社体指导员的奖励,社体指导员在协会框架下完成自我管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要社会化、实体化,要发挥好作用。”杨光宇说,“一定要转变观念,政社分开。政府的作用是指导、规范和扶持。”

第三,工作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信息平台所体现出的工作效益和效率显而易见,社会体育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年对于指导员的登记注册以及管理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大家认可,但随着指导员工作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几年前建立的信息平台已经暴露出了模式的局限性。“从网站管理到数据使用都面临整合,”杨光宇说,“目前群体司正在督办。”

二、关于举办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的目的

从2008年首次举办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至今已经八年,作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对于提高提导员社会地位,推进指导员工作起到了宣传和激励作用。但也有不足,一是提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宣传,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墙内开花墙里香;二是没有完全发挥出平台展示、交流、互动的作用。

今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在群体司指导下经过实质性改革之后,赛事效果明显,起到了社体指导员工作抓手的作用,得到各省市以及参会社体指导员的一致认可。对于赛事今后的发展,杨光宇指出要把握和实现三个目的:第一要宣传社体指导员。把大赛作为一个宣传全民健身志愿者的载体;第二要成为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大赛,社体指导员之间形成互学互帮的良好氛围,起到促进工作热情,提升志愿服务意识的作用;第三是提高指导水平的助推器。全民健身要科学化,这对社体指导员技能,志愿服务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另一角度看,也在激励和促进这个群体的发展。

三、关于完善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

座谈会上,就今后如何举办好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参会代表形成共识,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体指导员的根本性质,二是要紧紧围绕办赛的根本目的。关于如何完善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杨光宇从“举办方式、举办内容、举办形式、参赛人员、组队方式、宣传力度、赛事资源整合、赛事规范化、奖励形式”等九个方面,做出了详细阐述。

他明确提出,明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各省市参赛和组团条件之一,就是省里要先期举办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省里办赛,地市区县区也要办赛,也就是参赛队伍要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全国联动,形成全国社体指导员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大格局。

他指出,要处理好比赛竞争性和竞技化的关系。其实任何体育赛事的魅力都在于竞争性,社体指导员的赛事也不例外,但在兼顾观赏性、激励性的同时一定不能竞技化,这就要求要围绕社会体指导员的作用来设置项目,通过项目体现竞争性,进而提高社体指导员对项目的把握。

他建议,要灵活办赛,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让更多社体指导员参与赛事;赛事可以增加互动环节,办成社体指导员嘉年华;在裁判员的选择上,可以打开思路实现人群选择的多样化;宣传上可以联合中央电视台,将这项全国性的赛事推广出去;可以适当扩大奖励面,通过协会给予社体指导员物质和经费保障,鼓励更多社体指导员参与。

两次座谈会,杨光宇处长的讲话,引起参会代表的广泛共鸣,也激发了大家更上一层楼,做好做实社体指导员工作的初衷。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毋庸置疑,这个目标的实施,一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的参与。而刚刚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调动各方力量,从转变思路,转变职能入手,办好赛事。”杨光宇处长说,“不忘初心,把握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原则;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和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点:

今后要紧紧围绕社体指导员的根本性质——全民健身志愿者进行分级。即将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已经征求了意见,应该以为群众服务的贡献来评定星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