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真武学的三传之法,是形迹、心迹、境迹三种法镜也!

 九天凌霄阁 2019-12-02

功夫之为,有世俗之武术,还有修真之武学,以分层次,以定乾坤。世俗之武功是以技击而分高低,修真武学则是以境界而论修为,如此则高下自判也。

修真武学的传承按传统而论,有自然门,金门,玄门,真门……之判定,世俗之武术尽归于自然门之范畴。自然者,生老病死归于自然也。金门者,金丹之修持也。至此步功夫,精气神饱满,混元成形,聚而成珠,而有日月合一之象。身中这轮明月长圆,再无阴晴圆缺,是自然而天然者矣。

修真武学的三传之法,是按形迹、心迹、境迹分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镜。初始传授学子门人之术,多以动作、姿势相授;以强化体魄,健全身心,是为“初传惟见形迹出”也。等周身筋骨强健,体魄壮实之后,则师以口传心授教之,此为宗传,是“宗传始悟法心传”也。而神传之作为则是指谱文中境遇所期之处,以及文字之外心镜相感之境。神传之法必须建立在初传与宗传基础上,否则不可呈真。

初传之时,抻筋拔骨,开通经络,打通关窍,为体内真气运转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才能开启宗传之妙用。概因宗传之法是以心印心之作为,师父相授之时,杂念丛生,神不守舍,怎么可能心领神会?

随着功夫的进展,元气日渐充足,循行于周身百脉之中,气推形动,不再需要意念指挥形体运动,从而心神化于虚灵。长久处于这种虚其心,实其腹的境界之中,才能在诵读功谱之时,进入到谱文中描述的高深境遇,宗风中以“神授真如演道妙,会将神髓谱中观”之语来言其妙。

吾师李真阳先生于《雪山秘笈》中写道:“雪山我没有去过,也无从知晓其路途之遥,更不知道上山的路。只是按照传统的旧说,练功时想回忆,在印象中曾经到达了目的。”“看到冰天雪地中,遥遥耸立着,盘踞的雪山之巅。进入到这种境地之后,觉得天地都是一片碧玉琼峰……净化之后,进入的清凉世界。自身中的杂念,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脑海中尽是雪山的影形。”此不正是《雪山飞龙派圣赞莲花密持概谱》所描述的“雪山高,雪山巅,巅顶接日映摩天”之景象么?

这种景象和影形,并不是凭空幻想而来,要有真实的修为基础。幻想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如果有了初传和宗传的基础,则是自然而然地进入这种境界,看到的景象是那么地真实,清晰。

那么如何想像回忆呢?是自己胡乱想像么?不是的,是通过阅读功谱,在功谱中了解“其流源、脉系、传习、风格,继而再从功谱中领会操修脉传的文理情思。”

功谱中所言的“雪山悟道出原本,法地传真见秘玄。江湖宗流飞白雪,天涯羽客弹剑丸。几度江天隐异客,曾经大道腾雪山”,这是叙说当年先辈们,这些贤侠剑道来往于江湖与雪山之间,或在雪山悟道参真,或于人间行侠仗义的光辉事迹,读到此处,不由脑海中泛起波澜,心生向往。

先辈们在那茫茫的雪山之中,“寂守神火周神室,顿燃心灯启心源。”“惟将神真火入宫,推脉移神造化玄。太阳真火射桑海,岁月久纳神水添。”而留下了诸多传承:“雪山皎,雪山寒,雪山九顶渺如烟。”这是九种高深的灌顶功夫。“飞龙掌法光日月,圣赞密技合真参。”这是武法合于密技。

雪山一脉的传承在明.九脉合真后,达到了巅峰。然世间之理是盛极而衰,为了更好地保存好这惊世绝学,古人并没有广泛传于人间。直到1984年方才重启洞天,是“五百封真尝岁月,一脉如丝垂重莲”,“灵山有法垂万岁,凝呈明月丽大千”也。

雪山一脉是当年九脉合真之一,由雪山之法可见宗传之内秘稳真。九脉的武学在当年已经融为一体,虽各有传承,但理无二致。修习之时,都有初传,宗传,神传之法。初级之功夫,以形见术,以肌肉筋骨锻炼为能。形体之上,则是气脉修持之作为,循经合脉,气运周身。再往上则是心意之功夫,通过阅读功谱,来与前辈隐真所留下的点点灵光相感通。

然而功夫之为,是由浅入深,断然没有地基都没打好,就直接起高楼大厦之理。所以修真武学之最高者,当精气神三者同修。既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修持;也有化神为气,纳气还精之作为,此正是古之”真元修真法“,现之”丹经武学“之传承也。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真元修真法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