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宝知识285:宝石的产地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国际证书真的那么严谨吗?

 宝石学读书会 2019-12-02
【宝石的原产地很重要吗?】

很多珠宝的消费者或者的珠宝的爱好者在选购珠宝之前,或多或少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一些与宝石有关的知识,因此在选购的时候也会更多的关注一些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在宝石的产地这一方面有着更多的关注,比如说钻石要买南非的、红宝石要买缅甸的、蓝宝石要买克什米尔和斯里兰卡的、碧玺要买巴西的。

宝石的产地会成为宝石评价的一项评价标准,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一方面确实是某些产地的宝石品质相对要高一些,例如缅甸出产的红宝石品质确实高一些(抹谷是最主要的鸽血红产地之一)、南非出产的名钻比例确实多一些(第一个钻石原生矿、世界最大的钻石出产在这里)、巴西被称之为彩色宝石的王国(碧玺、水晶等等),出产各种高品质的宝石,再加上这些产地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因此这些宝石的产地深深的印刻在了消费者的脑海中,并且认为这些产地所出产的相应宝石的品质一定是最高的。下图是前几年莫桑比克与缅甸鸽血红的价格对比,可看出两者之间的价格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不过价格已经今非昔比,不知道涨了多少。


因此,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很多国际上的珠宝检测机构在出具证书时会注明宝石的产地,由于不同产地的宝石所处的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差异,会造成某些宝石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颜色特征、荧光特征等等,其中内含物特征的差异是最为明显的,因此成为了检测机构判断宝石产地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


以缅甸抹谷红宝石为例(仅举例部分鉴定特征)

1、蜜糖状构造:

该产地的红宝石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整体上表现一种具有流动特点的旋涡纹(又称“蜜糖状”构造),该特征曾经是抹谷的产地鉴定特征依据的,但是后来发现越南等其他产地也会出现这种颜色特征。

2、定向排列的针状金红石包裹体:

抹谷的红宝石含有非常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呈针状,且定向排列,沿着红宝石的结晶学方向定向排列,互成60°或120°角相交,所组成的平面垂直于C轴方向,但是金红石针在红宝石的内部分布并不均匀,而是呈团块状的聚集在一起,呈“补丁状”。金红石针在红宝石内部起到干涉的作用,因此宝石表面会呈现一种五颜六色“丝绢光泽”,不过这种光泽经常被人误认为是红宝石的火彩。

那么缅甸红宝石都长成这个样子吗?真的不一定,因为即使是同一个矿床产出的宝石,品质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宝石学的特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图就是同一个矿场中开采出来的深浅不同的红蓝宝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好矿床产出的宝石也不一定质量都好。


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缅甸红宝石(主证鸽血红)、莫桑比克红宝石(主证鸽血红)、莫桑比克红宝石(副证鸽血红)对比普通光源对比以及荧光对比。

【宝石的原产地鉴定真的靠谱吗?】

【先看看钻石的原产地是如何鉴定的】

2013年,在“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下,出版了《联合国金伯利进程框架下的钻石原产地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还是很丰富的,除了通过对钻石研究来了解地球的的发展与演化外,还发现有比较充分的资料可以进行对比而又能对产地来源有一定只是的主要要素包括:【形成时间组合特征】、晶形组合特征氮杂质组合特征包裹体组合特征碳同位素分布等五个重要的要素组合,而次要的要素包括【特殊的形貌特征】【特殊的颜色组合及色斑】【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别的包裹体类型】成分特征等。

研究成果的丰富为钻石原产地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钻石原产地的研究也更近了一步,但是这些成果其实还是较难在实践中应用的,例如:

1、晶形的组合特征是钻石原石的特征,但是通常情况下,检测机构所收到的样品往往是成品;

2、形成的时间组合,该项试验应用的往往是金伯利岩中的锆石/斜锆石的U-Pb定年

3、包裹体的特征组合往往需要大量的包裹体,但是宝石级的钻石往往具有较高的净度,市场上流通最多的是VS2等级以上的钻石,因此很难找到相应的包裹体组特征

4、钻石的碳同位素分布需要更加精密的仪器进行测试,而且制霸相对复杂,并不是所有的珠宝实验室都能够实现该项测试的。


下图为产自辽宁的钻石表面微形貌特征


并不是在否定这本书的研究成果,只是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到钻石的原产地研究成果目前还不成熟,还仍然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但是近年来美国宝石学院发现有60%左右的女性愿意购买具有产地信息的钻石,因此顺势而为,推出了钻石的原产地证书,参与这项服务的公司主要来自加拿大、俄罗斯、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和澳大利亚。


【GIA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产地鉴定的呢?】

首先,这些合作的钻石贸易商先将钻石的原石送到GIA进行检测,然后收集钻石的各种信息,例如物理尺寸、光谱数据、视频、静态成像等;然后,待钻石切磨成为成品之后再次送到GIA进行检测,GIA通过先前所收集到的上述的类型的数据进行对比进行钻石产地的识别。而原产地证书仅适用那些在切磨前已经提交原石分析的、必须符合要求的、重量在0.15克拉及以上,颜色等级为D到Z色的未镶嵌钻石。也就是说,GIA对钻石产地的鉴定,必须要依靠对这颗送检钻石原石信息的收集才可以。

GIA对钻石产地的鉴定主要是与钻石的矿业公司合作,由此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矿业公司将其他产地的钻石混合起来送样,该怎么办呢?

GIA的回答是这样的:加入该计划的矿业公司在运营方式上受到严格的监管,包括来自政府、地方与国际行业机构及其他机构的监管。不遵守这些监管制度将导致巨额罚款和/或停产。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GIA所使用的方法确实能够非常精确的确定钻石的产地,但前提是要钻石的矿业公司遵守行业道德,依靠自律,所以说,GIA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来区分成品钻石产地。


【彩色宝石的产地鉴定到底靠谱吗?】

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彩色宝石的时候也都喜欢选择一些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检测机构,同时很多珠宝的从业者为了保证自己所出售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也会选择这些机构所出具的证书,所国内的珠宝鉴定证书相比,他们会标注好宝石的颜色级别以及相应的产地,这其中包括古柏林、GRS(瑞士宝石实验室)、SSEF(瑞士珠宝学院)、AIGS(亚洲宝石学院)、EGLab(斯里兰卡宝石实验室)等,这些机构构成了国际上顶级的宝石检测机构,这些证书中对彩宝的产地通常会有标注。如下图中的GRS证书标注所检测红宝石来自莫桑比克,颜色为鸽血红。


【这些机构对产地的鉴定真的足够准确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这颗蓝宝石的戒指由伦敦著名的拍卖行帮哈姆斯(Bonhams)在2014年进行拍卖,成交价为32.65英镑,折合人民币340万元,但是这枚价值不菲的蓝宝石,不同的机构却给出了不同的产地结论,其中古柏林给出的产地为缅甸(证书编号14010201),而SSEF(证书编号72730)和伦敦贵重宝石实验室(证书编号976496)给出的产地为斯里兰卡。


一颗宝石怎么可能会给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其实答案只能是一个,宝石的产地鉴定至少有一家是错误的,甚至所有的检测机构给出的产地都可能是错误的。

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产地和颜色的判断,有时也是要靠运气才行的,如果一颗红宝石能够出到主证鸽血红、产地为缅甸抹谷,对于商家来讲真的是跟捡到宝一样,宝石可以出售的价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其实很多商家也经常对某一些成色不错的宝石通过多次送检的方式以达到得到相应级别的目的。


其实产地出错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下面这四张证书(证书图片可能转载过多,已经不是很清楚了),都是针对同一颗蓝宝石的,却给出了三种产地,包括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和缅甸。其实不仅仅是产地,这四张证书对宝石颜色的描述也是有一定差异的


这些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大家已经非常明白了,宝石的产地鉴定其实也不是那么靠谱,部分靠依据,另外一部分靠猜了。

另外,随着宝石矿床发现的越来越多,曾经作为宝石的鉴定依据也慢慢的失去了作用,例如前面提到的糖浆状结构曾经是缅甸抹谷红宝石的产地鉴定依据,但是越南某些红宝石也会出现类似的特征;再比如,三相包裹体曾经是作为哥伦比亚祖母绿的产地鉴定依据,但是现在已经失去了鉴定意义,目前已经在多个地区发现类似的包裹体特征,例如赞比亚、阿富汗、中国新疆、巴西等地;马尾丝状的石棉包裹体曾经被认为是俄罗斯翠榴石的产地鉴定特征,但是伊朗和意大利所产出的翠榴石也会出现这类包裹体。下图为来自赞比亚Musakashi祖母绿中的三相包裹体。


下图为翠榴石马尾丝状的包裹体。


都说古柏林对于彩色宝石的鉴定非常严苛,不过他对祖母绿产地的鉴定其实与GIA对钻石产地的鉴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称之为“纳米科技及DNA工程”,实际上就是在祖母绿开采之初就将带有印记的颗粒(100纳米)注入到祖母绿的内部,从而达到精确鉴定祖母绿产地的目的,整个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仍然要依靠矿区的自律。其实这也从侧面表明其实没有100%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宝石的产地。


除了产地的鉴定不太靠谱以外,其实对于宝石的优化处理的鉴定也会出现乌龙事件。被称之为“严苛到变态”的古柏林,最近就给一家珠宝店带来巨大的麻烦与损失。事件的过程大致如下:

当事珠宝公司将一粒附有古柏林证书的祖母绿卖给当事消费者,证书中显示无油(检测日期为2016年5月30日),由于祖母绿价格高达490万元,买家将该粒祖母率送往SSEF复检,结果显示为“有净度优化处理痕迹,检测时发现裂缝中有少量人造树脂”(检测日期为2017年1月17日);随后又出具了GRS证书,检测结果为“CE(0)(净度优化处理),轻度优化”(检测日期为2017年2月11日)。由于祖母绿的优化处理对价格存在非常大的影响,当事消费者向“古柏林”提出了重新鉴定的申请,但古柏林提出需要“收回证书”,由于担心被收回后无法证明货证不符,因此未能重新鉴定,提出了退货协商,但没能达成协议。最终双方对峙法庭,一审法院委托了“深圳国艺珠宝艺术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祖母绿进行鉴定,该公司又委托了“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国检)”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净度优化级别:轻微(F1),充合成树脂”。法院判决的最终结果是珠宝公司赔偿当事消费者的相关损失。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古柏林其实是有可能犯了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非常的低级,这种现象的出现,足以让买卖双方对古柏林失去信心。


但是事情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古柏林有可能本身没有错,而错在商家,就在今天还在跟两位做祖母绿的老板交流祖母绿的相关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

1、先出了证书,再进行了注油处理;

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只能怪商家不靠谱,不诚信了。买家不告你告谁?

2、无油的祖母绿,在后期无意中碰到了油质物质(比如护手霜)。

这种情况其实就要非常小心了,很多做高端祖母绿的珠宝商家,都不会让顾客用手直接去碰触祖母绿的,就是害怕手上的护手霜等油质物质进入到祖母绿的裂隙中。 

有些靠谱的商家,在处理无油祖母绿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都会事先将货品封存,然后送出去复检,所有的结果以复检为准,如果买家回去之后再进行的复检出现了其他结果,卖家就不再负责任了。卖家的小心与谨慎,其实对于双方都是好事情。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卖家在处理货品方面更加谨慎和小心一些,也许就不会出现后续对簿公堂的事情了。

那么关于这个案子,具体的背后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事件的出现足以让卖家、买家双方失去信任,这其实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案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