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学习:解读闪点

 摘下半天星 2019-12-02

作者:研发部 师红亮   河南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解读闪点

在我们接触和使用有机溶媒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闪点”和“爆炸极限”这2个概念;那么,什么是闪点?何为爆炸极限呢?以下根据相关知识一一解读。

一、闪点

闪点,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燃的现象。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常用的有机溶媒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甲苯等的闪点均在13°C以下,是非常低的,因此也是非常危险的。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了分解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闪点的不同将可燃液体分为了三大种类。即: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60℃以上的液体。

二、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因此,控制气体浓度、粉尘浓度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四、一线员工如何理解闪点和爆炸极限

1. 生产一线的员工一定要牢记本岗位所用有机溶媒的闪点和爆炸极限,同时也要牢记相邻岗位所用有机溶媒的闪点和爆炸极限。分子量、密度等参数暂时记不住的,以后可以慢慢记。

2.闪点越低越危险。

3.爆炸极限越宽越危险,下限越小越危险。

五.安全防范措施

1.在使用有机溶媒的岗位,防静电、忌火源、常通风、控湿度、守规章是确保操作安全的关键。

2.居家生活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燃气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如:夜间总阀要关闭,厨房要保持通风,厨房门要常关闭,配备漏气报警仪,电器天关外置,使用燃气时不要远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