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说话“憋不住”用“特殊语言”, 家长做两件事让孩子学会表达

 湖南周慎 2019-12-02

奶奶的“特殊语言”就老人习以为常、有口无心的“粗话”,这种说话习惯在老人看来可能不觉得什么,如果孩子有样学样、对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所有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文明礼貌,即使是满口“粗话”的孩子奶奶,也一定是这种思想其实,老人在孩子面前所说的“粗话”本身可能并无“恶意”,更多的是对孙辈的疼爱,是情不自禁的一种情感表达;老人平常在生活中“大大咧咧”惯了,不擅于用“文明”的语言与人交流,所以导致对孩子本该“文明”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粗话。有时候你给老人指出这些问题,他们也会感到“惭愧”,通常嘿嘿一笑答应改正,甚至信誓旦旦保证下不为例;

无奈老人的说话习惯是经过几十年形成的,不是说改就能改,有时候憋着憋着、忍着忍着,一不小心又会“漏”出几句来。作为子女,你总不能因为这个事跟老人翻脸吧?与其纠结“怎么劝说孩子奶奶不要讲粗话”,到不如从孩子着手,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讲粗话⒈ 讲粗话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粗话是民间一种粗俗甚至“野蛮”的语言形式,在感情表达上分为恶意和善意两种,但不管是恶意还是善意,这种“语言”都不应该被孩子所接受。孩子学会了粗话,会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时,选择不正当的用语和措辞,会造成交流障碍,引起人际关系矛盾。⒉ 讲粗话影响孩子的形象出口成“脏”的孩子,即使他穿得光光鲜鲜、长得乖乖巧巧,也只会让人摇头不会被人喜欢的。比如,孩子跟别的孩子打招呼:“嗨,小明,早上好!”小明肯定笑眯眯的,会礼貌的回答:“你好,早上好!”假若孩子换一种说法:“嗨小明,去你妈的,早上好!”这种问候方式,小明会高兴吗?如果孩子跟大人这样说话,一定会被骂“没家教!”孩子讲脏话粗话,形象真的不好!⒊ 讲粗话对孩子的世界观不利有正常思维的孩子,如果对脏话粗话不能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从“被动接受”到“刻意模仿”。

孩子一旦“主动”去说粗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说明他在潜意识中已认可了粗话的“合理”性,这不利于孩子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怎样才能让孩子做到不学奶奶讲粗话① 对老人的“粗话”不放大孩子小,对老人的粗话不一定能“懂”,不一定能产生“兴趣”,有时候听过也就忘了,有时候学一下只是为了“好玩”。孩子都希望在家长的眼中被“重视”,当他发现家长很“在意”奶奶的粗话,可能就会去刻意模仿,以便让家长“围绕他转”。在不放大奶奶“粗话”的同时,要与奶奶多沟通,让她为孙子考虑,尽量不说粗话。② 教育孩子学会文明用语既然家长不希望奶奶的粗话“影响”孩子,就得教会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只有养成孩子的良好用语习惯,奶奶粗话对他的影响才会降到最低。孩子要去某个地方,单单告诉他“此路不通”不行,还必须给他指明一条可以到达的道路,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帮助和负责任。③ 对孩子讲粗话的行为要惩戒孩子具有模仿能力,大人说的话他一般都能够“鹦鹉学舌”。家长要求他不学奶奶的粗话,他或许会答应,但有时候一“疏忽”免不了“忘记规矩”;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就必须可以适当的惩戒;惩戒的目的是加强教育效果,惩戒必须严肃,让孩子知道讲粗话错了。惩戒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孩子面壁思过、不给买他想得到的东西、背诵文明用语……等等,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的“代价”。④ 家长以身作则有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然“为人师表”,家长就要给孩子做出最有益的示范。家长的举止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坚持与孩子“讲礼貌”;虽然是一家人,该讲“客气”的地方,家长还是要带头讲“客气”。

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仪式,家长跟孩子“讲礼貌”,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跟别人也讲礼貌。要想孩子不受奶奶粗话的影响,家长就必须用“不粗的话”教育孩子,让孩子对粗话产生免疫力鸦片是害人的东西,中国不允许种鸦片,但是世界那么大,你不能够保证其它地方也不可以种鸦片;其它地方的鸦片,也有可能对国人造成影响。虽然我们无法阻止鸦片的流入,但我们可以让每个人都明白鸦片的危害,从而做到自觉的抵制鸦片。这才是我们能够做、也必须做到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