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庙十哲都有哪些人?其中谁最名不副实?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会是他

 今古言堂 2019-12-02

公元731年,唐开元十九年,传说中的开元盛世终于走到巅峰时期,四方诸国均臣服于大唐脚下,唐玄宗看着自己的显赫武功,不免意气风发,于是他下令在长安和洛阳设置祭祀姜子牙的太公庙,尊封姜子牙为“武圣”,与孔子的“文圣”并列,并按照孔子礼每年祭祀。

与此同时,唐玄宗还特意挑选出古代十位最厉害的名将,分别列于姜子牙坐像的左右两侧,一同享受祭祀。其中,左边五位名将从前到后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边五位名将从前到后分别是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后来,等到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他又下令尊封姜子牙为武成王,由此太公庙也被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至于武庙中的十位名将,也就被尊称为“武庙十哲”。

所谓“十哲”,即十位最优秀的弟子,最初是用来形容孔子门下的十位优秀弟子。

当时,之所以把姜子牙放在主祭位的位置,不仅因为他是西周的开国元勋和最高统帅,更主要的是,姜子牙被尊称为“百家宗师”,他的传世作品《六韬》被后来的鬼谷子,孙武,诸葛亮等人都加以借鉴学习,因此他被称为中国武祖,享受主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至于“武庙十哲”,按照历史评价和战功来看,大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属于实至名归。不过,按照我们现在不少人的观点来看,肯定会觉得某些名将名不副实。那么,这十个人当中究竟谁最名不副实呢?

首先,白起、韩信、李靖、孙武和吴起这五个人,肯定没有人会去质疑。因为他们的显赫武功,那是得到过大家的一致推崇,基本代表着中国古代名将的最高水平。

即便是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军事能力特别强,也都会情不自禁用这五个人来做比喻,所以即便有人不喜欢他们,但他们的历史地位,是谁也无法否定的。

其次,李勣、田穰苴和乐毅这三个人,可能会有部分人质疑,尤其是田穰苴,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他这号人,而且他也确实在名将之中的知名度比较低。

但其实呢,田穰苴是继姜子牙之后的第二位公认最厉害的军事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田穰苴,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夏商周和春秋初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及以后的战争,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换句话说,之前的战争就是多个部落之间的打架,各种战术上的应用非常少;但从春秋中后期开始,战争才真正变成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流血战争,各种计谋和战术都被运用到极致。

在这个过程中,田穰苴就是那位承上启下的人物,一方面他完美继承了春秋之前的军事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他又开启了新的战争思路,后来的孙武和吴起,就是在他的基础上正式拉开了新式战争的序幕。

不仅如此,田穰苴也还有非常出色的战功,他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其作品《司马法》也入选武经七书,在军事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从这层意义上说,田穰苴虽然名气低,但他觉得担得起得上“武庙十哲”的称号。

至于对李勣的质疑,主要是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李勣就是个牛鼻子老道似人物,主要是用来出谋划策的,有点类似公孙胜和吴用这种角色,所以很多人觉得他算不上名将。

但其实,历史上的李勣是足以和李靖分庭抗礼的人物,在唐朝他们两个一直都是齐名的,被称为帝国双璧。至于乐毅,他的战功其实也称得上是出类拔萃,勉强也是能入围的。

最后说一说诸葛亮和张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两个人的争议是最大的,尤其是张良。

因为,诸葛亮主要是主攻政治和后勤;张良则是一个谋士,几乎就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人家诸葛亮好歹还有指挥大兵团作战过,虽然战绩不咋地,但张良却从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

根据史书上记载,张良只单独带过一次兵,就是在他曾和韩王成率领1000多人向西收复韩国故地,但不久就被秦军击败。后来,张良就转身投靠了刘邦。此后,张良就主要以谋士身份替刘邦出谋划策。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真要从武庙中剔除一个人,在我们现在很多人眼里,张良肯定是首先出局的一个人,其次可能是诸葛亮。笔者相信,很多人都没想到张良会是“武庙十哲”中最名不副实的。

因为,张良和诸葛亮本质都是文臣,不是武将,而且他们所取得的战功,也确实这十人当中垫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