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小明《植物的记忆》|发现摄影师TOP50计划11

 太行森林 2019-12-02

葛小明,70后,来自江苏南通,艺术家,多个项目进行中。


植物的记忆

    一株草和一棵树窃窃私语,在你所不能察觉的角落。隐秘且不可捉摸。一棵年老的树见证一个时代的兴衰,于是它用一片落叶唏嘘。景观花不能用行动抵抗被移植的命运,她把枯萎死亡当做抗争。植物的生命和成长被城市发展快速解构,以一种怪异方式进入人类生活,没有粗暴野蛮的生长,在水泥与水泥之间的缝隙存活。不被察觉,是一株植物的一生。
    于是植物开始储藏记忆,在雾霾天气里怀念蓝天,以一种微小的角度审视人类,审视世界。利用人类难以察觉的方式表达和感知,用一种绝对旁观视角听闻城市,记忆城市。
    植物和人类一样获得大地的支持,分享空气阳光和水。被规划、移植、裁剪和丢弃。她只能保持静默。因为不被察觉,是一株植物的一生。但是不被察觉并不能掩盖一株植物存在的事实,不能掩盖她的灵敏的触觉、嗅觉和认知。不能掩盖她的记忆,岁月的变迁被储藏消化,在某个安静的下午化成一朵花,或是化作狰狞攀爬的藤蔓,在一面墙上蔓延。

我看到葛小明的四组专题,可以概括为自拍、植物、河流、草原。其中,河流和草原的影像带有很典型的“当代”流行感以及与其它同类题材摄摄师或多或少的“撞衫”。他对于影像的控制能力已经非常准确,或者说,对于“当代图式”的理解堪称熟稔。因此我更喜欢他的自拍和植物两个专题,尤其是植物系列。河流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就不去赘述了,说到身体的自拍和草原纪实,大家看到区志航的《俯卧撑》和李伟的《大地》就会明白,很多题材的厚度和力度,并不仅仅是因为一种风格化的“图式”带来的,更多是对于信息和情感的清晰传达,诉求清晰锐利不含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摄影师最终要靠独立的视觉语言去进行自我身份的明确,“语言”决定题材的呈现价值。植物的记忆看起来是摄影师对于植物元素植入人类生活的一种考证,那些无处不在的“草花”元素被发现,脱离了自然的空气和泥土,而存活在人为的痕迹之中,存在于于植物无关的场景中,形成一种张扬的审美和突兀的刺目。被记录的影像介于真实和虚假之间,颇为奇异。这样的植物真的没有生命吗?它们确实真的存在过,存在于被人创造的记忆里。发现得越多,就会越有趣。
——于家睿(摄影师、策展人、山西新摄影发现计划发起人)

《影像艺术观察》第一季品牌活动

鸣谢: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报、中摄协影像中文网、人民摄影报、雅昌摄影网、雅昌艺术网、新浪图片、新浪微博、现代摄影网、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网、春熙照相馆、快拍快拍网、太原晚报的支持。

“从本土出发”山西新摄影发现计划旨在发现具有独立视觉语言的求索者和具有传播价值的影像作品,搜索挖掘本土优秀摄影师,予以扶持和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