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之我鉴——汝窑之开片

 昵称53454517 2019-12-02

汝窑之我鉴——汝窑之开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汝窑无纹水仙盆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胎、釉膨胀系数不同使然。因此开片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我们的先贤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烧制出了符合文人审美的开片釉瓷器,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汝窑,馆窑,哥窑都此特征。

◎明曹昭《格古要论》载:“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亦甚难得。”

◎清·佚名

美术丛书本 四集一辑 312页汝窑

北宋出汝州,有深淡月色二种。有有纹片者,有无纹片者,紫泥骨子,釉水肥厚莹润,骨肉泛红色,间有桔皮棕孔。今景德镇仿做用里乐釉天青料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不子素泥也。

◎兰浦与《景德镇陶录》:“汝窑,汝亦属汴京所辖,宋以定州白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晴,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

汝窑之我鉴——汝窑之开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圆洗冰裂纹开片

从明清两朝有关汝窑的记载可得知汝窑有开片,不开片两种。不开片的即无纹者尤好。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汝窑无纹水仙盆,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一件无纹汝瓷。乃偶然天成之绝品,人不可为之,得之更是难之又难,可遇而不可求。至于开片明代没有对其描述,到了清代也仅是把开片描述为鱼子纹者。民国时期亦是如此仅有: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纹者。由于当时著书人也没说清楚鱼子纹是什么样子?所以至今也很少有人明白鱼子纹开片到底是什么样子,反而闭门造车,拿着自己手里的汝窑赝品当成真汝窑研究的更是入了邪道。大多数人还真把“鱼子“当成“鱼籽“了。如果真是“鱼籽“,古人不可能都会把“鱼籽写成“鱼子“。清代唐英仿汝窑无纹和鱼子纹。难道唐英仿汝窑鱼子纹就是仿所谓的“鱼籽”吗?。后朝仿前朝艺术品一定是仿艺术品本身的美。

汝窑之我鉴——汝窑之开片

汝窑之我鉴——汝窑之开片

私人收藏(窖藏汝窑三足尊)鱼子纹开片

其实古人说的鱼子,就鱼。就如我们现在说房子=房,车子=车,裤子=裤,鞋子=鞋等等诸如此类一模一一样。鱼子纹=鱼纹。鱼纹当然就是指鱼鳞纹。可惜两宫藏品不见有鱼鳞纹开片的汝窑。其他世界级博物馆也很难见到,但古人不可能毫无意义去臆造,问题就来了,难道古人描述错误?我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浅薄知识无理无据来轻易地否定古人的某些论断和结论。

其实所谓鱼子纹开片,也就是鱼鳞状开片,这种开片明清两代都没有仿制成功,现在更是望尘莫及。这种鱼鳞状开片呈现的就是开片交错叠杂,好像鱼鳞一样。漂亮之至,达到了开片瓷器的巅峰,不是当时官窑,哥窑所能望其项背的。“汝窑唯魁”自然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

至于现存传世品,现代某些学者用蝉翼纹来描述,我觉得不妥。看看两宫汝窑藏品没有一件是所说的“蝉翼纹”,用“冰裂纹“描述即可。恰恰古人对鱼鳞纹开片汝窑的描述十分精确恰当。至于某些学者,收藏爱好者竟把蟹爪纹也当是开片的一种,更是曲解了古人对汝窑的理解。因为蟹爪纹本与开片无关。把其留到后面一章专门来论述探讨。

总结一下,汝窑有无纹汝窑和开片汝窑。开片汝窑里又有多种难以言表的开片,典型的有鱼鳞纹,冰裂纹两种。因为汝窑开片本就晶莹多变,不受人为控制,完全是土与火的艺术,我认为陶瓷的魅力也在于此,而汝窑工匠恰恰把技术上的缺陷变成了艺术上的绝笔,从而使汝窑一统天下,独占鳌头,成为诸瓷之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