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南平(103)福建第一桥——南平水南大桥

 lcclcclcclcc 2019-12-02


这座南平大桥,位于何处?竣工剪彩时间?何人参加剪彩?

这座南平大桥就是现在南平水南大桥,1955年5月2日竣工,福建省副省长、原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以及省、地、市等领导参加通车典礼并剪彩。

南平水南大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竣工的第五座大桥,是福建省第一座跨江大桥。

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发展中记载,新中国重要桥梁竣工按时间排序。

1、西康泸定大桥(1951年6月)
2、海城南大桥(1951年8月31日)
3、河南襄城县汝河桥(1953年7月18 日)
4、陕西咸阳渭河大桥(1954年8月1日)
5、南平水南大桥(1955年5月2日)

上图与下图这两张照片,拍摄南平水南大桥角度和位置基本相同。
上图灰黄色照片拍摄于1955年,对岸桥头上那叠叠青山、峰峦起伏美如画,而且没有建筑物。
下图彩色照片拍摄于2007年,那美如画的山峦已被密密麻麻的高楼占领遮挡了。
照片上精神矍铄老者名叫林长川,当年他参加了南平水南大桥建设,这是他桥梁生涯的诞生地,山清水秀小城与他相伴三年,至今难以忘怀。07年他曾到南平开会,正好住在桥头的闽北饭店。

前些天,好友姚文海发给我一组南平黑白照片,拍摄于65年前,有南平水南大桥建设与竣工剪裁,有省委书记、省长的提词,有中山公园,有明翠阁,以及南平两岸风光等,细细阅读,照片里隐含着许多信息,再现当年画卷,令人兴奋不已。
这组照片鲜为人知,十分珍贵,由林长川提供,他是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名桥梁美学和桥梁设计美学专家,曾获国家级设计金奖。1953年参加工作,就投入到南平水南大桥建设中,这里的青青翠翠,碧碧潺潺,亭亭阁阁,红红火火陪他度过美好时光,至今眷念不忘。

南平水南大桥竣工剪彩那天,彩旗飘飘,礼炮震天。十里八方的百姓云集桥头两岸,人山人海。南平一中黄良义老师告诉我,听说当日,南平惠民医院院长陈玉林先生激动万分,骑着自行车在桥上来来回回,细细打量,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回家。这座大桥牵动南平人民的心扉。

如今闽北的三江两岸架起的大桥不胜枚举,跨度、宽度、高度、技术难度都胜于南平闽江大桥,然而,南平闽江大桥的历史地位和当年的战略价值非同凡响,在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十分困难情况下,国家安排巨资新建的全国第五座大桥,即福建省第一座大桥,正如叶飞称赞道:“对本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都将起着巨大作用”,可见这座大桥在全国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该桥质量上乘,1998年,2010年、闽北两次遭受到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洪水越过桥面,大桥岿然不动。南平水南大桥可以载入史册。    
                    (肖世华)

水南大桥桥梁施工新工艺为:模板、支架全用木料,为避免阻水,创造出“扇形排架”、“钉板梁”等就地取材的新技术。

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和省长题词

南平大桥通车纪念

由于南平桥工所全体同志创造性的英勇劳动,获得了南平大桥通车的光荣成果,对支援解放台湾斗争,对本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都将起着巨大作用。

                           叶飞
               一九五五年五月  日

福建省省长张鼎成题词

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工程标准修好公路,为支援前线,繁荣经济而努力!

白手起家,建造南平大桥

                             林长川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家经过经济恢复,步入建设年代,开始了新中国桥梁建设。新中国的桥梁建设是在接收旧社会烂摊子的基础上开始的,几乎是白手起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福建成了战争最前线。福建多山,公路基础差,海路受阻,境内又无铁路,因此成了公路修建的重点省份。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海防,保卫胜利果实;进一步解放沿海岛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管会交通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支前公路修建指挥部。1953年笔者从中专毕业,分配到指挥部工作。
限于当年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公路的等级较低。山区公路大都沿着河边行走,不得已,需要跨过比较大的河流时,就只好设置渡口,南平就是这种情况。南平地处福建版图中央,是福建南北交通枢纽,有多条溪流和公路在这里交汇,这就使得沿溪而行的公路不得不设置渡口交汇。从福州、闽南方向来的公路沿着闽江西岸到达西溪南岸,而从闽北沿建溪来的和沿富屯溪来的两条公路与闽西沿沙溪来的公路都交汇在西溪北岸,民国时期就已在水南设置渡口,称“水南渡”。可是,渡口总是交通的薄弱环节,会大大削弱公路的通行能力,每遇洪水还会断航,水南渡成了制约福建南北交通的重要瓶颈。

为沟通福建南北交通,1951年夏,华东公路修建委员会计划在南平西溪修建一座永久性大桥取代水南渡,当时称为“南平大桥”,由中央投资315亿元(合新人民币315万元),列入1953年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成为新中国开始建设的第一批公路大桥。1952年冬,交通部公路总局成立了南平大桥设计小组,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设计。大桥采用9孔33米的带挂孔的钢筋混凝土双悬臂梁结构。福建日报曾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苏联专家帮助我省设计101大桥。(注:摘选于桥梁杂志《 与共和国桥梁一起成长 》一文中)

林长川简介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5年生。1953年参加工作,在60多年的桥梁生涯中,做过桥梁施工、科研、教学和设计。曾致力于开拓我国现代悬索桥,参加过我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方案设计;主持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缆索系统设计,为我国设计的工程结构跨度突破千米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级设计金奖。在国内率先开设桥梁美学课,长期从事桥梁美学和桥梁设计美学研究,并写成专著。

↑    英俊潇洒的林长川先生,怀着喜悦心情,面带微笑站在中山公园内,与他参加建设的第一个作品南平水南大桥合影。(他身后那建筑物是新中国南平县文化馆和广播站)

↑ ↓  林长川与同事们在中山公园合影。中山公园建于民国时期,当时,南平唯一的一座公园,地处今日滨江路沿江的码头与剑州大桥之间。中山公园拱门上有孙中山“天下为公”四字。公园内有假山一座,有座虚脚亭,坐在该亭眺望,三江六岸,延平双塔,九峰山,玉屏山,笛笛汽船,悠悠捎排,渔歌晚唱等美景尽收眼底。

↑ ↓  林长川与同事们在东门外明翠阁合影,大门上有“江山胜景”,以及竖题“明翠阁”三字,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   林长川与同事们在明翠阁最精美的旋楼梯合影,该旋楼梯是明翠阁接龙桥上的佳境,驰名中外。该建筑制作精美,造型别致,照片弥足珍贵。

↑  从中山公园虚脚亭可遥看延平双塔,闽江水上有汽船,有捎排,现教师公寓下那块白白的沙滩,延伸江中。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的词句,就是描写此景。

↑   画面上三座平行建筑物,是西门外解放初期的“南平疗养院”,苏联专家曾经住的地方,现南平市第一医院住院部后山位置,前面两座已经拆除盖职工宿舍,第三座曾经是医院的幼儿园,现在该楼还在。最远的山脉是茫荡山。

↑   以上三张照片是从火车站到九峰桥边的老人中心沿江从不同距离和角度拍摄的南平水南大桥。

↑    这张照片是从中山公园下拍摄的,右边就是虚脚亭,亭内纳凉人员众多,面向水南大桥,也许聊天话题就是这座大桥,他们是大桥建设的见证者。江边停泊一条条盖有棚顶小木船,就是户户渔民,他们世世代代以三江水谋生,繁衍生息。图中可见当年该岸边是弯曲的,由于水口电站建设,该岸边取直建设为南平江滨大道。

↑   这张照片从水南大桥南平火车站方向拍摄的,照片右边突出的山梁到江边位置,就是现在位于九峰桥边的老人活动中心,对岸低矮错落房屋就是南平市区。

五、福建南平水南大桥

      1951年夏,华东支前公路修建委员会已批准修建南平大桥,取代水南渡口。1953年6月,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完成了设计图,采用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桥梁。按50年一遇洪水或然率进行设计。8月成立南平桥工所。12月16日于第一桥位正式开工。施工过程中通过钢钎试桩,发现4、5号墩位处有深达10米以上的砂、砾层,在当时来说建桥难度太大。

      1954年2月,决定改在第三桥位按苏联专家的建议变更设计。全桥5孔,跨径33米,全长285.9米,桥面净宽7米,设计荷载汽—10,托—60,双柱式墩,基础有沉井及明挖,桥高23.35米。桥高、流急、地质复杂是本桥的三大特点,技术有一点困难。全体职工发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经过一年半奋战,于1955年5月2日按计划竣工,工程质量良好,过程预算也有所节约。

      南平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公共微信号:NPCTWH,输录该微信号,或长按该文首页“南平优秀传统文化”这八个字,就能保存该公共订阅号,可以阅览《话说南平》其它文章。

      南平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心身,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