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武千年和平古镇,只为了吃都值得去一趟!

 广东黄汉光 2019-12-02

和平镇,位于邵武南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书院文化

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镇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这与和平书院、北胜书院的教化是分不开的。

北胜书院位于和平镇坎下村,是上官家族的书院。尽管它不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名满天下,但它教化一方子弟的操守却不打半分折扣。它将儒学的思想浸染进古镇的每一条街巷,绵延千年。北胜书院,现已无存,可至今和平镇民居中遗存的“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世间只两样事耕田读书,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的竹木刻楹联,仍流淌着儒家文化的芬芳。

和平书院位于和平古镇镇区深巷内,是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归隐故里创办。黄峭心怀复唐的志向,面对不可逆转局势,没有苟且于朝堂,毅然选择了归隐,在和平根植了培育才俊的梧桐。

初创时,和平书院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布道。和平书院东面门上的“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伫立其下,犹闻那铁勾银划弥漫的墨香。现存的书院是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院门青砖而筑,匠心独运,顶部形状像一顶官帽,三扇门形成了一个“品”字。“品”字形院门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要做官就做有品级的官之意,砥砺学子勤勉学习。

和平书院与北胜书院,历史上为文化教育营造了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身着青衫从和平书院、北胜书院走出,跨入峨冠博带的人臣之列的。明代山水人物画家上官伯达以一幅百鸟朝凤图而名扬朝野。盛名之下,他婉拒了唾手可得的功名,拂袖投身于青山绿水间,尽展生花之笔。最后,他在邵武的宝严寺出家。

饮食文化

和平镇饮食文化中的“游浆豆腐”,名闻遐迩,享誉久远,其制作工艺堪称中国一绝。

世人皆知。豆浆成为豆腐,是在豆浆中加入石膏或盐卤。然而,在和平古镇,制作豆腐却不用石膏或盐卤,而用陈浆作为酵母来制作豆腐,制成的豆腐叫“游浆豆腐”。所谓“酵母”,盛放在一大缸中,加工豆腐用了多少酵母水,当天就要适量添加,以保证天天使用,天天不减。故有民谣唱道:“一块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游浆水豆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因游浆豆腐的制作工艺奇特,源于何时已无人知晓,亦无文字资料可考。据说至少是清代已存在。

盛夏,若在地骨皮、竹叶心、车前草、石斛、白茅根、金银花等十几味中药煎成的解暑降温汤汁中,加入适量的盐、糖晾凉,再将游浆水豆腐浸渍汤汁中。浸渍好的豆腐入口鲜嫩,满嘴是植物的清香和清爽。

用游浆水豆腐可制作多种名菜,比如,泥鳅钻豆腐是地地道道的和平古镇的名菜,还可用游浆豆腐红烧豆腐、油炸豆腐、排骨豆腐、铁板豆腐等。游浆豆腐的原汁原味绵延在当地人的味觉里,流淌在外出游子的思念中,鲜活在天南海北的游客记忆中。除此而外,古镇的“熏烤鲤鱼干”、“鲜嫩的稻花鱼”、“和平包糍”、“和平田螺”、“和平米粉”等烹饪绝活都是饮食文化中令人口口相传的佳品。

▲蒜叶泥鳅

民俗文化

和平古镇传承了许多奇特的民俗,孕育出地方民俗文化节,如浴佛节传经、摆果台等。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当地人称太子菩萨)诞生的节日,又称佛诞节。这一天,要举办和平“传经”活动。它依托坐落在和平古镇北门谯楼附近的延喜庵举办。延喜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庵。浴佛节这天,信众在北门城门口摆上一张方桌,供奉“太子菩萨”,摆设香、烛、油灯、花瓶、茶叶、苹果、桂圆、柏枝、檀香、香炉、符、经书以及糖水、糖果等物品。供奉的“太子菩萨”古朴,体形小巧,只有十几厘米高。经书有金刚经、华严经、贝叶经(涅槃经)三种,每种120部。经书用红纸包裹,“符”用红纸或红布包裹,“传经”结束后分发给各信众。和平浴佛节传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祈求生子添丁和子孙满堂。届时,许多佛寺的僧侣以甘草茶煮成“香汤”,供尚未生子的年青妇女饮用。据说这样就能生子,很灵验。其实和平浴佛节传经是一种地方性的民俗活动,用以寄托当地人美好的愿望。

每年八月初五,和平镇的乡村还举办盛大的摆果台。这一活动是纪念福善王欧阳佑。这天,和平坎下村的中乾庙举行跳傩,在惠安祠举行“摆果台”的祭祀活动。

“摆果台”是民众将一年内的贮藏鲜果作为供品陈列。时蔬水果要能色泽鲜艳不腐烂不变质,如初上市一般,其保鲜方法实属不易。当地民众采取代代相传的以井水与窖藏相结合的保存方法进行保鲜。这种特殊的保鲜技术确实堪称神奇。惠安祠志《惠安祠众簿》详细记载了“摆果台”的120种蔬果的品名:豆角、刀背豆、生苦瓜、浸杨梅、梨俚、香元、蜜榄、生马荠、葡萄子、西瓜、石榴、莲子、地茄子、煎糕炒、稍瓜、春笋……可见,当时的保鲜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了。

建筑文化

最值得称道的和平古文化,是这里星罗棋布的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等古迹所散发出的古建筑文化,以及“聚奎塔”、和平书院、庵庙宫观、祠堂、义仓、“大夫第”等300余幢明清民居,它们组成了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古建筑文化长卷。

和平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古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有的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古街”。诗云:“江南冷雨北吹斜,人影百姿映在街。洁石镜明非打锉,但凭千载万家鞋。”

和平古镇不乏豪门巨宅和有价值的建筑,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坐落于距古镇东门外的“李氏大夫第”,为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第,此门李氏清晚期“一门九大夫”。其门楼为砖石构六柱五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气势恢宏,极为壮观。挑檐砖质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砖雕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多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砖雕以大门的中间为中轴线对称展开,注重在对称中求变化。中轴线两侧画幅讲究对称美,画中的内容都风采动人,栩栩如生。例如,八字面的墙上有四幅《三国演义》砖雕采用了浮雕和镂空透雕的技法,所雕人物造型精美,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惊展现得淋漓尽致。

坐落在和平街东侧的“黄氏大夫第”,合院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砖石构四柱三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丰富精美,富丽堂皇,有简洁疏朗的图案,有内涵深刻的画面。四幅主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谐喻“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李氏大夫第”写实的砖雕对比起来欣赏,别有一番情趣。

位于古镇区东南1.5公里的狮形山上,矗立着一座20米高的宝塔。宝塔为砖木石混构,是明朝所建塔中较为罕见的,是研究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塔六面均外辟拱顶窗龛,龛内砖质浮雕神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龛顶砖雕花草图案,精巧、华丽、大方,与佛像相得益彰。更为珍贵的是,塔名“聚奎塔”是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三个字笔画苍劲有力。

民居木雕内容丰富,既有花草图案又有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恣蚊饱血”和“孟宗哭笋”的典故;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故事,尽展于门窗之上。这些雕饰,技艺精湛,人物传神,栩栩如生。可以说,和平古镇民居中所荟萃的精美的雕饰,集中体现了古代闽北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彰显了和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平古镇不仅历史悠久,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而且是一幅蕴含浓郁农耕文化、古意盎然的水墨丹青。

交通

1、从邵武汽车站乘坐途经和平镇的班车,全程约40公里。

2.从南平出发,沿205国道行驶,过南平收费站后进入长深高速公路,行驶约9公里后转至福银高速公路,行驶至与205省道交汇处转入205省道行驶约1公里,转入829县道。沿县道行驶即可到达。

原标题《和平镇古文化荟萃》,选自《炎黄纵横》2017年6月刊,部分图源海峡摄影时报社 摄影/周剑锋 翁自力由福地炎黄(ID:fudiyanhuang)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每周末 带你领略福地炎黄文化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