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为什么不划到河南?

 地图帝 2020-07-02

我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盆地,四川盆地是东部最大的那个,南阳盆地也不小,襄阳和南阳分居盆地南北两端,而且两地的方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少人奇怪为何襄阳为何不划入河南,这样南阳盆地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了。

关于这个问题,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因为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防止割据,所以不能和南阳成为一体,必须要把襄阳分出来,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如汉中、重庆之于四川也是这种局面。

不可否认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制衡理念用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中,对维护稳定具有积极意义。秦岭淮河这一南北地理分界线,从西到东有三个重要的战略节点,陕西汉中居西、湖北襄阳居中、安徽淮南(寿县)居东,自古以来但凡乱世,必为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的中间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南北势力形成对峙的情况下。相比西线的崇山峻岭和东线的水网密布,居中的襄阳因具有水陆交通的优势,具备大规模用兵的条件,往往成为必争中的必争。古人曾这样形容襄阳:“天下大势,首蜀尾淮,而腰在荆襄。若襄阳失,则江陵危。” 可见襄阳是最为关键的节点。顾祖禹在被人誉为“海内奇书”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说过:“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也就是说,襄阳的得失,关乎天下。

在漫长的历史中,作为南阳盆地的南部门户和江汉平原的北部门户,襄阳的重要性被显现得淋漓尽致。远如春秋战国时,楚国夺取南阳盆地,据襄阳,拥商於之地(陕西省商洛市一带),西出武关,直逼关中,差点灭掉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西汉高祖刘邦重演这一剧本,攻入关中,秦朝灭亡。三国时,关羽战襄阳,吓得身在许昌的曹操几欲迁都。宋元时期,蒙元夺得襄阳,南宋北部防线很快崩溃,而后灭国。

南阳盆地同四川盆地一样物产丰富,但南阳盆地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那么封闭,水陆交通便利,南船北马,进可攻退可守。襄阳和南阳分开,互相牵制,虽然对区域交流融合造成一定的不便,但对区域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这是从地理条件和地缘因素方面考虑。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襄阳和南阳虽然在历史上也曾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一般时间并不长。在更长时间里,襄阳则是同楚地或者说湖北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代时,楚人部落被挤出中原,楚人初居丹阳,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鄂西北的荆山扎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艰苦奋斗,楚国逐步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霸主。楚都鄢郢中的鄢都就在今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后来被秦将白起用水给淹了。战国后期,楚都迁至江陵(荆州),但是襄阳仍然是楚国军防重镇,名为“北津戊”。荆山在哪里?就是在今襄阳市南漳县以及保康县一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里可以说是楚国的龙兴之地。湖北称为荆楚大地,也源于此。这也意味着,襄阳是湖北的核心地区之一,不单单是从地理或者行政区划上来说,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文化的渊源上。

大约是在东汉末及三国时期,襄阳、南阳作为一体出现,当时南阳郡辖区包括襄阳市北部的部分地区,但襄阳南部大都是属于南郡的。之所以说这个时期襄阳、南阳关系密切是因为它们都隶属于荆州(相当于省级),不过,荆州的治所(相当于省会)在襄阳。另外,东汉创始人刘秀(今襄阳市枣阳人)当时是南阳郡人,正是以南阳盆地为跳板,夺得天下的。唐朝时期设立的山南道以及后来的山南东道,均把南阳、襄阳包含在辖区之内,但治所都在襄阳(时称襄州)。从历史方面来看,襄阳虽然占据南阳盆地的面积小,但是位置更重要,影响力更大。若哪天非要将南阳盆地划为一个区划整体,南阳被襄阳吞掉的可能性更大些。

在元朝时,设立河南江北行省,管辖范围非常大,北至黄河、南至长江,主体范围包括河南、湖北、安徽及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虽然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相互牵制,但元朝地盘太大,往往以山河为界,粗放型地划分大块,而且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真正精细化划分是在明清时期,不再单纯以山河为界,而是出现很多互相制衡、犬牙交错的局面。

从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襄阳的归属在南北势力之间常会有一些变化,但它更多是和南方保持一体,这就造成了襄阳、南阳两地虽然同属一个盆地,但是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文化和区域认同,彼此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两地的饮食习惯,南阳人爱面食,襄阳人以米食为主;方言上面,南阳属中原官话,而襄阳属西南官话等等。

总之,襄阳未能划入河南,或者说南阳没能划入湖北,这不仅有地理地缘的因素,还有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差异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