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都鄙有章——说“鄙”

 杏坛归客 2019-12-03

朱英贵

“都鄙有章”是个成语,意谓国都和边远的地方车服尊卑各有规定。其中“章”是指规章,“都”指国都,“鄙”指边远的地方。而“边远的地方”是最接近“鄙”字的造字本义的,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鄙”字。

一、“鄙”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鄙”字现今的常用义通常为粗俗或轻蔑之意,追溯到古汉语通常多为表示边远之处的意思,那么“鄙”字的构形理据及其造字本义究竟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说文》是怎么解释的:

《説文解字》卷六邑部:“鄙,五酇爲鄙。从邑,啚聲。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为:“鄙”,五百家聚居在一起就叫“鄙”。它的字形采用“邑”作为表意的形旁,采用“啚”作为标音的声旁。

这当中有一个“酇”(读zuǎn)字需要说明一下。《说文解字》卷六邑部:“百家爲酇。酇,聚也。从邑贊聲。南陽有酇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百家爲酇”的补充解释是:“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酇,五酇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这一解说进一步说明“鄙”就是五百家聚居的行政区域(五酇爲鄙)

《说文》和段注对“鄙”字字义的解释“五酇爲鄙”是正确的,但认为“鄙”是“从邑啚聲”的形声字则不如将其看作会意字恰当,事实上“啚”是“鄙”的本字,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古文都是一个会意字,只是到了小篆形体才增添了“邑”辅助表意,即使这样它也还是一个会意字,如果说作为合体字的“鄙”的一个构件“啚”兼有标音功能的话,那么“鄙”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声字,而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亦声字。

“啚”是“鄙”的初文,这有它的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古文形体为证(参见下图):

 “鄙”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是甲骨文、金文字形,还是说文古文字形,“啚”都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囗(围)形符号或者〇(圆)形符号都是表示一个区域,它的下面有些有正面人形符号及其变形符号,区域含义加上人的含义,大致表示这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区域。正面人形符号及其变形符号下边的符号,据一些研究认为那是表示距离居民区域较远的地方或者农田,也有认为是表示粮仓的,但理由不够充分。这样一来,将“啚”字的上下构件合起来就可以会合成为一个新的意思,那就是表示距离人口聚居的城邑有一定距离的边远地区。

综上分析,拙论认为“啚”字或者“鄙”字的构字理据就是表示距离人口聚居地域较远的边远地区,它的造字本义大致相当于郊野或者郊外。

二、“鄙”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鄙”字的造字本义当为郊野,郊外例如:“农居鄙,得以庶士。”(《逸周书·作雒》)再如:“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国语·齐语》)韦昭注:“鄙,郊以外也。”又如:“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史记·商君列传》)

“鄙”字由其郊野、郊外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采邑,小邑例如:“以八则治都鄙。”(《周礼·天官·大宰》)郑玄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内者。”再如:“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晏子春秋·杂下十五》)又如:“诏可,都鄙安之。”(《新唐书·房式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周代地方行政单位。王城郊外以五百家为“鄙”。例如:“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周礼·地官·遂人》)再如:“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孟夏纪》)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二是表示边邑,边境例如:“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何休注:“鄙者,边垂之辞。”再如:“鬻良杂苦,蚩眩边鄙。”(汉·张衡《西京赋》)又如:“其后四镇凉州,威着西鄙。”(《明史·刘聚传赞》)

三是表示蔽固,不通达例如:“鄙哉予乎,习非而遂迷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广雅》:“鄙,固陋不惠。”

其二,表示退处于野例如:“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左传·昭公二十年》)王念孙《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古谓野为鄙。‘鄙以待之’,谓退处于野以待之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狭小例如:“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赵岐注:“鄙,狭。”再如:“邯郸虽鄙,君臣并力城守,尚可支一岁。”(《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二是表示粗俗,质朴例如:“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再如:“子路性鄙,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三是表示浅陋,低贱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再如:“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汉·祢衡《鹦鹉赋》)又如:“从舅氏学将兵数百人,悉识其材鄙怯勇。”(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

四是表示鄙视,轻蔑例如:“反鄙我周邦。”(《书·大诰》)孔颖达疏:“反鄙薄轻易我周家。”再如:“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又如:“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五是表示以为羞耻例如:“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怀沙》)王逸注:“鄙,耻也。”再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王念孙曰:“‘鄙陋没世’,本作‘鄙没世’。鄙,耻也。耻没世而文不着也。”

其三,表示贪吝例如:“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再如:“民性善而天地阴阳从而包之,则财足而人澹矣,贪鄙忿争不得生焉。”(《淮南子·本经训》)

其四,用作自谦之词例如:“臣愿以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战国策·魏策三》)再如:“凡人为贵,当思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后汉书·马援传》)又如:“胡先生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鲁迅《热风·儿歌的“反动”》)

根据上面对“鄙”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鄙”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鄙”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鄙”字的相关成语不多,但是其中“鄙”字的含义却很丰富,这大致由如下一些情形:

其一,“鄙”字含有郊野、郊外的意思,例如: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语见《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都鄙有章——都:国都;鄙:边远的地方;章:规章。国都和边远的地方车服尊卑各有规定。出自《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其二,“鄙”字含有浅陋、鄙陋的意思,例如:

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引申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语见《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




其三,“鄙”字含有庸俗、粗俗的意思,例如:

鄙吝复萌——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源自《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

鄙俚浅陋——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源自宋·王傥《唐语林·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其四,“鄙”字含有轻视、轻蔑的意思,例如:

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语见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语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