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里的老花盆破了千万不要扔,教程来了

 老鸦柿庄园 2019-12-03

  各位朋友好,我是莊海!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传统手艺锔瓷中的铜箔包口的基本操作

是想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这门手艺的艺术

         首先是工具的准备:

圆规一个,弯头剪刀一把

(药店有那种医疗器械弯头剪刀也能用的)

游标卡尺(或者直尺),细齿整形锉刀

一把包口刀

(可以用西餐刀替代,但是要把锯齿刃口打磨掉)

或者你自己喜欢的一切金属条

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它的硬度要大于黄铜,

然后一个喷火枪,

家里有天然气灶了也可以,

就是要注意不能太热把铜皮烧皱了,

最后是 800~2000目砂纸若干用于铜皮的打磨抛光

工具基本就是这些了,

很简单的,在操作过程中,

也可以根据自己顺手程度用其他任何工具,

只要做好什么都行啊!

       要说明一下,

包口用的铜箔厚度使用的是0.2毫米,

0.1厚的不行,

最后包完了以后没有打磨的余量了,

0.1太薄一打就透,

而且太薄也不好压平。

用游标卡尺或直尺量一下要包的杯口尺寸,

用圆规裁剪出来。

这个时候要注意了

圆规画出杯口的外边缘线厚,

再画出外口的线条也就是要反卷过来那部分,

这个的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三毫米,

宽了不容易擀压平整,

而且太宽做出来也不好看……

下好料了,

先喷枪退火

(铜皮烧红后自然冷却即可)杯子扣上去,

对齐事先画好的那条线,

这时候就用到包口刀了,

用力压住杯子,

用包口刀转圈把铜皮反卷过来,

这一步关系到后面包口的成败,

所以一定要细致,一点一点来,

不要怕褶皱多,褶皱越细越多,

后面的活就越好干,

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压出来死褶,

那是无论如何都压不平整的了,

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现在就是这样子了,

套在杯口翻过来试一试怎么样,

有间隙了就要再调整一下

(一般情况下料准确的话,没有间隙的)

再次对铜皮退火,杯口扣上去,

包口刀开始压!

使劲压,用力压,转圈各种压,

直到褶皱慢慢的平整,

细小的褶皱实在压不平了,

可以交给最后的打磨抛光,

但是要注意铜皮的厚度,

不能留的太大,防止打磨穿了……

外面的全部擀压好了以后,

开始收拾内口,

同样的是留出的宽度不要大于3毫米,

还是沿着杯口擀压,

直到平整(内口相对于外口好操作一些)

铜皮包的服帖后

是可以卡住杯口的一些翻边或者有棱的

如果是直的平的那种杯子,

可以适当的用点速干胶水粘一下……

外口和内口用弯头剪刀剪下来以后,

最好用细齿锉刀和砂纸把毛刺打掉,

剪的不规矩的地方也可以用锉刀加砂纸打磨平滑,

准确的按线裁剪打磨好了以后

才能退火、杯子扣上去反卷,

否则最后包好了内外铜皮边缘会高低不平,

不整齐顺滑,总的来说,

包口就是这样的操作方法了,

可以多操作几次多动手熟练了相对会容易些,

最终就是越整齐划一,越服帖,

最后出来的活就越漂亮!

或者看看这个紫砂壶盖最终完成效果吧!

也许可以让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如果感兴趣

以后还会分享更多案例的制作过程

希望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能够

一代代很好的传承下去!

      我从小开始,我都对中国的传统手艺非常非常喜欢。小时候因为动手能力有限,那时候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演义什么的,等有关于古代兵器的文章后,深深的被里面描写的宝刀宝剑所折服,所以马上开始行动,开始对磨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梦想通过自己的磨砺,家里的那把菜刀也能成为削铁如泥的宝刃,这个爱好至今仍旧喜欢,随着年龄增长,磨刀也慢慢的开始是磨练自己了,磨砺自己的性格。几年前的一天,我记得应该是在上网看图片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经过锔瓷手艺修复的瓷器茶壶,马上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锔瓷手艺的学习,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于是开始到处找着民间的高手定做金刚钻,然后怎样能做一颗合格的锔钉,怎样能包一个完全服帖的杯口壶盖等等,都是自己琢磨着,实验着。为了有实验品,我买了十几个瑕疵品紫砂壶,回来后打破了开始打孔上钉的修复它,我还记得修好第一个紫砂壶的心情,溢于言表,开心的像一个孩子,几年过去了,手艺也熟练了,做的活也多了起来,越做的多,慢慢的读懂了一些手工艺作品,就越是佩服传统手艺人,越是敬畏传统手工艺,越来越喜欢这个手工艺,尊敬前人前辈,更加尊重所有正在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的人们。

投稿匠人: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