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喜欢交往 3~4岁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2. 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4~5岁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2. 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5~6岁 1.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 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 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教育建议】 1. 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 2.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 鼓励幼儿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4岁 1. 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 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4~5岁 1. 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2. 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4. 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5. 不欺负弱小。 5~6岁 1.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4.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 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教育建议】 1. 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作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引导幼儿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怎么想?”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所扮角色的心情,从中学习理解别人。 3. 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岁 1.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2. 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3. 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4. 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4~5岁 1. 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 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感到满意。 3.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 4. 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5~6岁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5. 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3~4岁 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4~5岁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3. 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6岁 1. 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 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 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教育建议】 ⒈ 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 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如: 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地休息一会儿。 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 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