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桃花诗,成就一段“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你看过吗?

 朝歌淇水悠悠 2019-12-03

桃花灼灼,缀满枝头,一场与桃花的邂逅,醉了多少春红。

那些诗人笔下的桃花,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醉不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在浩如烟海的桃花诗中,最出名的当属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成功入选《全唐诗》,尤其是最后两句堪称经典,耳熟能详。

而比这首诗更美的的是背后的爱情故事,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有一位姑娘因这首诗而死,最后又复活,这个故事说起来是有点灵异,但也算是一段佳话。

这首诗的作者崔护,字殷公,唐代博陵人。

博陵崔氏在当时算是名门望族,王维的母亲、写下《黄鹤楼》的崔颢都是这个大家族的。

崔护文采风流,相貌英俊,平日里埋头苦读,骨子里有几分清高孤傲。

有一年,崔护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不料名落孙山。

由于京城到老家的距离路程遥远,不甘心的崔护便在长安找了个落脚之地,专心备考,期待来年高中。

仲春时节,百花盛开,苦读的崔护决定出门踏春玩一玩。

一路柳絮纷飞,桃花灼灼,莺啼蝶舞,崔护觉得这春天真的好美呀,不知不觉到了城南郊外。

他已经走得腿酸口渴,终于让他看到一户农家,掩映在一片桃花中。他便上前敲门,准备向主人家讨杯水喝。

应门的是一位二八年华的少女,艳若桃李,顾盼神飞,崔护一看便怔住了。

而姑娘看到这么个丰神俊朗的翩翩少年,也是心口小鹿乱撞。

想象一下,大概就是一见钟情了。

古时“男女授受不亲”,两人同处一室已是十分不合规矩,即使郎情妾意,却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

所以崔护只好把这份感情藏在心中,默默的回去了。

第二年,又到了桃花纷飞的季节,崔护想起那个如桃花般艳丽的姑娘,便又来到了那户农家。

桃花依旧迎风招展,大门却已上锁。可是那姑娘不在家,崔护很难过,在门上留下了那首诗,怅然而归。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两句是作者的追忆。

第一句“去年今日”说的是时间,“此门”则是地点,诗人记得如此清楚,可见那段往事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第二句写人,将“人面”和灼灼盛开的桃花相比较,春天的桃花是多么地艳丽多姿,而在诗人的眼中,那位姑娘的面容却能和桃花相映增色,由此可见诗人对姑娘的一片爱意。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在风中凝情含笑,可是伊人却不见芳踪。

这一番对比,更突出了他“寻美不遇”的怅惘之情。

崔护怀着雀跃的心情欲重逢佳人,最后却只看到了“依旧如初”的桃花,那桃花开得多艳丽,诗人的心情则有多失落。

后世文人也常常会引用这个典故,例如晏殊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表达的也是一种怅惘遗恨之情。

有些事情错过了,还可以重来,但更多的错过,却成了一生的遗憾。

有时候我们也以为离别只是一时,没想到相见如隔千山, 转身便是万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据说那位姑娘和崔护离别后也是日思夜想,崔护再访的那日正好出门。

回来后看到他留在门上的那首诗,深悔不已,郁郁寡欢,竟绝食数日而亡。

崔护听闻后十分悲痛,请求一哭亡灵,也许是崔护的深情感动了上天,那姑娘居然悠悠醒来。

随后崔护便迎娶了这位姑娘,一时传为佳话。

可能这便是爱情的力量吧:可以让人生,也能让人死。

虽然这个故事看起来颇为荒诞不经,但也表现了古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也许这也是它能千古流传的原因吧。

只希望我们此生都能与爱人相遇,相守,永不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