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思明居士 2019-12-03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因为政权林立,所以拥有建国之功而名留青史的文臣武将们不在少数,但也正是因为政权林立,导致这其中大多数文臣武将们之声名仅限于一国或者一朝,而远播者寥寥。

羚羊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这位历史人物,正是这寥寥者之一,他的存在引起了一朝与两国的忌惮,最终他在一帝三王的算计下身首异处。

这一朝指的是五代之一的后唐王朝,这两国指的是南平国与楚国(又称马楚)。

这位历史人物就是高郁。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高郁,是楚王马殷的谋主,与李琼、许德勋、秦彦晖、王环、拓跋恒并称为“楚之六骏”,位列楚国开国元勋中第二位,实际为诸臣之首。

《十国春秋·楚卷列传六》记载:“国家之兴,岂不藉有师武臣力哉?武穆(马殷)奋迹行伍之中,龙骧前驱,司马推毂,此固属有天幸,而琼之骁悍,郁之谋画,德勋以威断称,彦晖以果毅著,环则智深勇沉,恒则慷慨切直,皆一代将相才也。
攀鳞附翼,共启霸图,遂尔据湘潭,跨桂岭,南抵柳、连,北震江、汉,假非渤海逼处于门户,彭城密迩于比邻,偏方之大势成矣。”

楚国的发展是和高郁的谋画之功是分不开的,楚国的日益强大,引发了邻道乃至于中原王朝的不安,而高郁声望既高,也使得马氏王室嫉妒不已。于是,一场以图谋和陷害高郁为主题的戏渐渐拉开了它的序幕。

这出戏本的题目可以叫做“帝王合谋诛高郁”。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因为高郁的死,首先是因为这一帝(后唐庄宗李存勖)与一王(南平王高季兴)发起的离间计而起,最后由二代楚王马希声与三代楚王马希范最后执行完成,统共一帝三王合谋而致。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咱们抛开楚国内部不谈,高郁到底何德何能,能亲自引得中原皇帝李存勖与南平国王高季兴亲自下场筹谋离间计呢?

高郁之能,可以简单用一出戏本概括为“三谋定马楚”,这出戏本不仅是高郁的成名史,同时也是五代时楚国的发展史。


第一谋,楚之立。

《十国春秋·楚卷·高郁传》:“乾宁二年(895),武穆王(马殷)为湖南留后,用(高)郁为谋主,署都军判官...郁劝武穆王(马殷)对中原政权修藩镇之礼,训卒厉兵,以图霸业。”

马殷虽然年龄不小,但崛起很晚,因上司龙骧指挥使刘建峰胸无大志,被军中驱逐,马殷趁机做了主帅,在潭州(今湖南长沙)起兵。但马殷将少兵寡,在诸藩镇中实力偏弱,并且时常遇到邻道诸镇的威胁。

于是,马殷决定讨好邻道诸镇,想送礼结好相邻军阀荆南节度使成汭和南吴国杨行密及南汉国刘龑。

高郁指出成汭地盘小军队少缺乏能力不足惧,刘龑志在五管而已,而杨、马所部在杨、孙争夺淮南控制权时已经结仇,试图和杨行密结盟将是徒劳的。高郁力劝马殷反而应当结好中原政权,而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马。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马殷采纳了这些建议,在高郁的谋划下,马殷确立了奉中原王朝正朔的战略思想,向中原霸主朱温俯首称臣,免去了北方的威胁,于是以湖南为根基,在南方大展拳脚。

南汉国主刘龑看到日益强大的楚国,修书联姻睦邻友好,至此楚国南北皆无敌患,获得了极大的战略发展空间,楚国得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立足。

第二谋,楚之兴。

《十国春秋·楚卷·高郁传》:“武穆王(马殷)置诸天官幕府,郁有文苑学士之号,知诏令之名,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民间采茶,并抑而买之,贡奉朝廷不过茶数万斤而已,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

公元908年,朱温称帝第二年,高郁建议允许楚人将茶叶卖给中原(即后梁王朝),征其税以为军用。马殷从之,因而在后梁太祖朱温的同意下,在后梁都城大梁及荆、襄、唐、郢、复各州设置卖茶的官邸。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在此计划下,楚国二十余州的茶叶可以被船运到中原卖掉,除去一小部分上贡后梁王朝外,楚国卖茶的年利润高达百万钱,这些钱充入国库,楚国开始大兴。

第三谋,楚之霸

《十国春秋·楚卷·高郁传》:“郁又劝武穆王自铸铅铁钱,凡天下商贾所赍宝货入其境者,只以土产铅铁博易之无余,遂致一方富盛,穷极奢侈”。

公元925年,高郁建议马殷铸铅铁为钱,这样楚国的钱不能在外邦使用,商人只能在离开楚之前购买货物。这使得楚国可以卖掉自己的货物换取缺少的货物,这样的货币政策,使楚国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上形成了隐性的金融掠夺,于是同时期其他政权国家经济下滑,而楚国每年经济都在增长,楚国已经富盛一方,进入发达国家之列。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不仅民殷国富,而且经济还在不断增长的楚国怎能不引起其他国家的忌惮呢?

而事楚国大力发展的最大功臣高郁,成为了所有人的眼中钉。


南平王之离间

南平国是楚国的北方邻居。南平王高季兴看到楚国因采纳高郁的建议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并由此感到害怕,因为楚国的强大势必对南平国造成新的威胁。

为此,高季兴率先派间谍带着重金前往楚国行使离间计,刚好楚国群臣也非常嫉妒在楚国一直风光无两的谋主高郁,于是各怀鬼胎一拍即合。

群臣们在楚王马殷面前说了高郁的许多坏话,目的当然很明显,就是在挑拨和煽动马殷与高郁之间本已密切的君臣关系,但马殷很清醒,没有听权臣的。

利用群臣离间马殷与高郁之法已失灵,但南平王高季兴不死心,这回他又选择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楚国的世子,马殷的次子马希声。

他派间谍去对马希声说:“季昌(即高季兴)闻楚用高郁,大喜,以为亡马氏者必郁也。”

马希声一向看不亲近自己的高郁不爽,听了间谍所散布的谣言后便信以为真。所以,马希声不顾仍然在位的马殷,直接夺了高郁的兵权,让高郁失去了保护伞,而且马殷也没有说什么。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马殷之前在群臣面前维护高郁,为什么这次不维护了呢?

因为让马希声和高郁之间二选一,马殷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马希声。

马希声出生那年刚好是马殷在湖南站稳脚跟的一年,那一年马殷已经46岁,老来得子加上地盘稳固,双喜临门,所以对这个次子马希声是百般宠爱,自打他出生后,马殷就一直顺风顺水,对马希声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

所以高郁只能无奈的失去了兵权,为他后面的悲惨境遇埋下了伏笔,不得不说南平王高季兴的这第二记离间计真是打在了高郁的七寸上。


后唐皇帝之离间

另一个使用离间计的人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称帝,楚王马殷马上派四子马希范称臣纳贡。马希范当时正年轻二十五岁,庄宗李存勖认为通过他会较容易地激起马氏家人对高郁的愤恨,便拊着马希范的背说:“朕听闻人人都说楚国之基业必被高郁所取,今天看到楚王有子如你,朕就放心了,看那高郁难成气候!”

马希范平时就很嫉妒高郁的才华,同时也嫉妒高郁和父王马殷之间的亲密关系,庄宗的这番话重新点燃了马希范心头郁结已久的嫉妒之火。因此,马希范不仅相信了庄宗的这挑拨之语,而且在回到楚国后立即向父王马殷谏言要将高郁处死。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在这关键时刻,楚王马殷再次表现出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所没有的果断和清醒,识破了李存勖的离间计,他笑着对自己的儿子说道:“那后唐皇帝李存勖,想要一统天下,是费尽心机啊,他是怕高郁能助我完成霸业,所以对你使了离间计而已,好比之前他对后梁末帝朱友贞一样,让王彦章被罢了兵权,导致了后梁灭国。你今天请求诛杀高郁,正是中了他的圈套,你啊,还年轻,下次记住,不要在提起这件事了。”

《旧五代史·马殷传》:“高郁为武穆王谋臣,庄宗素闻其名,及有天下,且欲离间之。会武穆王使其子希范入觐,庄宗以希范年少易激发,因其敷奏敏速,乃拊其背曰:“国人皆言马家社稷 必为高郁所取,今有子如此,高郁安得取此耶!”希范居常嫉郁,忽闻庄宗言,深 以为然。及归,告武穆请诛之,武穆笑曰:“主上争战得天下,能用机数,以郁资吾霸业,故欲间之耳,若梁朝罢彦章兵权也。盖遭此计,必至破灭,今汝诛郁,正落其彀中,慎勿言也!””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按理说来,后唐庄宗李存勖并没有必要在称帝不久之后,就要急迫地去害死高郁。

首先,后唐与楚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南平国,双方并不接壤,楚国对后唐王朝没有实质威胁。

其次,楚国已经向后唐称臣,这种从属关系,在理论上已决定了楚国不会对后唐王朝构成任何威胁。

再次,就楚国的实力而言,也不存在对后唐构成成胁的可能性,尽管高郁已帮助楚国大大地发展了实力,但其成就主要是在经济方面,从人口和军事方面来比较,楚国都没有做后唐王朝竞争者的资格。

既然如此,那么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什么要去煽动和挑拨马殷与高郁之间的关系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不希望马殷手下有像高郁这样的能臣。

这是做帝王的人常常会有的一种心理:只希望自己的部下个个能干而不希望别人也这样,可以说这是帝王的嫉贤妒能。


高郁之死

令楚王马殷和高郁都意想不到的是,马希声和马希范这两个兄弟联手了,也可以说是南平王高季兴和后唐庄宗李存勖不谋而合的离间计,在此时合二为一产生了叠加效果。

马希声和马希范这兄弟俩假传自己奉诏父王马殷的命令,以谋反的罪名将高郁诛杀了。马氏兄弟俩得以矫诏杀死高郁,这件事情本身说明了表面还在马殷手中的皇权实际上已经落到了他儿子的手里。

所以在当得知马氏兄弟率兵前来,谋主高郁在临死前悲愤的说道:“我本来要在西山上建屋告老还乡。没想到马家的狗崽子长大了,能咬人了?”

马氏兄弟听见高郁此语,怒火中烧,二话不说将高郁及全家老少族灭。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至此这“帝王合谋诛高郁”的戏本唱完了。

《旧五代史·马殷传》:“希范以武穆不决,祸在朝夕,因联兄马希声使诬告郁谋反而族灭之。自是军中之政,往往失序,识者痛之。”

《十国春秋·楚卷·高郁传》:“郁忿言:‘吾事君王久矣,亟营西山,将老焉,犬子渐大,能昨人矣?’


楚国之运

马殷在听到高郁的死讯后,并没有处罚自己的两个儿子,只有捶胸大哭而已,他说道:“想不到我老了,你们就要杀我的故旧”,一会儿又说道:“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了”,其绝望与无奈之情,可见一斑。

楚王马殷的预言还真准,在高郁死后第二年,马殷病故,当时已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李嗣源下令废朝三日,给马殷上谥号为武穆,他的次子马希声继楚王之位,成为二代楚王。马希声之后,马希范继位,成为三代楚王。

《十国春秋·楚卷·高郁传》:“武穆王闻郁死,武穆王道:‘吾荒耄如此,而杀吾勋旧。’,又道:‘吾亦不久于此矣。’”
《旧五代史·马殷传》:“长兴二年十一月十日,薨于位。明宗闻之,废朝三日,谥曰武穆。子希声嗣。”
五代十国的高郁,被一帝三王合谋构陷而名留青史

高郁死后的楚国之国运就一落千丈,马殷的诸子各个不成器,而且相互争斗,最终楚国被南唐国所灭。

《十国春秋》的作者清朝大家吴任臣对曾经富盛一时的楚国惋惜道:“奈何克家无人,适符众驹(指马殷诸子)争栈之言,功臣冤死,国亦随衰,垂裕后昆,武穆王(指马殷)其有惭德焉。”

羚羊说:一人在,而帝王忌,一人死,而国运改,这高郁以此之名,留于青史之上,也算不枉此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