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条与第13条有何区别?

 金陵养身桩 2019-12-03

《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2条,明确定义了太阳中风。第13条明确定义了太阳中风的治法及处方。所以《伤寒论》这部书是使用性很强的,先阐述病理,治法,接着就有处方,而且方后护理面面俱到,而且药简力专,效如桴鼓。堪称经典名不虚传。只可惜自解放后各大中医院校作为选学内容不知何意?

1.第二条冠以太阳病,那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必须具备的了,一身之阳气浮盛于外,抗邪于体表,所以脉浮,发热。怕风,由于汗出而脉缓,汗血同源,汗出伤血,伤津液,那么脉缓,与太阳伤寒的脉紧是相对的。太阳伤寒是实证,脉浮而紧为有余,欲汗解而不能,太阳中风为虚证,病机是截然不同的了。自此才有: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

2.这些症状啊,看似复杂,其实医圣归类是很严谨的。都是体表受邪,发热,脉浮排除了少阴病,根据有汗出,脉缓排除了太阳伤寒。头痛,在太阳病也是经常有的了,现在很多的头疼医治无效,巅顶痛,偏头痛,还有所谓鼻炎引起的头疼,西医取名的丛集性头痛,都会在医圣的书中找到满意答案的。

学会医圣这种辩证思路方法是关键的,学医应先形成六经框架,结合八纲才行,大家看,一个感冒还需要鉴别,不同于西医万人一药。学会这种方法,那么当今的疑难病,癌变都会在排除绝脉的情况下进行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