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不愧是写景高手,《使至塞上》只十个字,就把边塞风光刻画的如此雄伟壮丽

 qiangk4kzk8us4 2019-12-03

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苏轼曾这样评价他的诗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确实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是有其独到的造诣的。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在他的笔下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虽着墨无多,却意境高远。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攻打唐朝的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消息传到朝廷,唐玄宗便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探慰边塞,察访军情,并委任他为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为了将王维排挤出朝廷。在出使途中,王维行至塞外,看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想到此时此刻自己所面对的处境,不禁诗兴大发,便作下了一首诗,这首诗便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使至塞上》全诗如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秉持了王维一贯的风格,依旧是他最擅长的写景加五律组合。

一二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随从少的意思,属国,是使者的意思,也就是诗人本人,这两句是说诗人要驾单车到边塞去看望,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现在已经过了居延。这里交待此行的目的和要到达的地点,还有作诗的缘由。

三四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草,胡天:胡人的领地。枯草随风飘出了汉塞,归雁飞进入胡人的领地。这两句包含多重意蕴,诗人以蓬草,归雁自比,诗人深知自己此行原因是被排挤就像蓬草一样被人随风抛了出来,而到了胡地,又自觉是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故又以归雁自比,前句诗人以蓬草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而后句又以归燕写出了自己的使命之感,被人抛出来诗人很落寞,来到胡地却又为此次使命感到一丝自豪,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四五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前句,一个“大”字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后句,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曹雪芹《红楼梦》中就曾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最后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了诗人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留守的哨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这句看似只是简单的写诗人和哨兵的对话,但从哨兵的回答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将领在前线奋勇杀敌的画面,这两句句表达了诗人对首将的赞美和敬佩。然从将领在前线奋勇杀敌的联想回到现实,也告诉我们,此地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故将领才去往了燕然。

此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在这首诗中无论是居延、萧关、燕然这些地名,还是大漠、孤烟这些景物,都有浓浓的边塞风格。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其实不然,整首诗虽然透着一股边塞气息,但读完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把笔墨基本都花在了写景上,边塞的那种生活和人文气息在这首诗里基本感受不到,故说它是写景诗也无不可。总的来说,这种说它是写景诗,它又有边塞气息,说它是边塞诗,却又缺少边塞灵魂的诗我称它为伪边塞诗。大家觉得该怎样定义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