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天后,这部电影将刷爆朋友圈

 小酌千年 2019-12-03

提到当前国内最有号召力的青年导演,陈思诚绝对榜上有名。

执导过的作品不多,但却部部火爆,《北京爱情故事》当年风靡大江南北,《唐人街探案》系列更是成为了爆款。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太懂观众想看什么。

《北京爱情故事》让不少人从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唐人街探案》集笑点和推理于一身,爆笑之余还让你跟着烧脑了一把。

最近,陈思诚首次担任电影监制,对观众的敏锐洞察力不减反增,带来了今年贺岁档最值得期待的犯罪爽片——

《误杀》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带给人的观感,那一定是:爽。

这种爽,来自于故事本身。

李维杰,育有两女,一家四口过着安稳幸福的小日子。

然而,一次意外,警察局长家的儿子强暴了李维杰的大女儿,之后还再次找上门,面对第二次侵犯,女儿在恐惧的反抗过程中,失手杀死了对方。

一记“误杀”,一条人命,一家四口被拽入泥潭,和警察局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李维杰为了保护女儿,决定瞒天过海,而对方却是警察局长,有着寻找儿子的强大决心,有着过往上千案子积累的执法经验。

一介平民为爱犯险,这无异于蜉蝣撼树的举动,听起来就足够爽了。

看李维杰细心谋划,看李维杰掌控全局,看李维杰瞒天过海……

双方越是力量悬殊,越是让人为李维杰捏一把汗,随着双方较量的升级,一心寻找儿子的警察局长也越来越孤注一掷。

单看预告片,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紧张感,精妙绝伦的计谋,反转不断的形势变化了。

当然,一个好的故事必须要有好的演员来演绎。

在这方面,《误杀》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了。

李维杰的饰演者,肖央。

这次,他一改之前嬉笑怒骂的角色形象,撕下“喜剧演员”的标签,全程冷静自持,没有太大的肢体动作,内心的波澜起伏只能用微表情来演绎。

这对演员是个特别大的挑战,但肖央却驾驭住了这个角色,那孤注一掷的决绝眼神,让人印象深刻。

谭卓。

《我不是药神》中的思慧,这次在片中饰演李维杰的妻子。

平时温柔贤惠,但紧要关头,她却像匹狼一样为了女儿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谭卓充满爆发力和张力的表演,让这个角色真实的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母亲。

陈冲。

陈冲的演技从来毋庸置疑,这次在片中同样如此。

咄咄逼人,周身都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场的警察局长被她演绎的入木三分。

就连片中的小女儿,也让人印象深刻。

被警察局长逼问时候的痛哭流涕,用稚嫩的声音哭喊着“求求你”,完全就是一个儿童在那种高压情况下的本真反应。

一介平民和警察局长相对峙的故事,爽。

精妙的计谋,精彩的对峙,高能的反转,爽。

优秀演员撕下标签,同台飙戏,演技大爆发,更爽。

这样极具爽片气质的犯罪片,河马哥简直太期待了。

其实,不仅是河马哥,前不久影片在金鸡奖放映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一致好评。

国产电影中,犯罪片一向是比较稀缺的类型,优秀的犯罪片更是凤毛麟角。

未及上映,口碑先行,许多观众慕名而来,纷纷在影片官博下留言表示自己的期待。

一部犯罪片,能“爽”到极致已经很难得,而《误杀》却又不止于爽。

它在给人最酣畅淋漓的观感的同时,也在紧扣现实,对社会现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

两个关键词:“反杀案”,“未成年人犯罪”。

无一不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现实话题。

片中,李维杰的女儿为保护自己,失手杀死了作恶者,自己成为了“凶手”。

李维杰一家为了保护女儿,守护家庭,和警方周旋对峙,沦为了“法外之徒”。

所有的阴差阳错都有迹可循,在现实生活中也早有先例。

2018年,7·11河北涞源反杀案。

黑龙江男子王磊喜欢上了一位姓王的姑娘,死缠烂打,屡次追求,被拒绝后使用了威胁、骚扰等极端手段来对姑娘进行骚扰,最后甚至拿着水果刀入室行凶。

这遭到了姑娘和家人的反抗,一家三口在撕扯争斗的过程中,失手杀死了王磊。

这是故意杀人?还是正当防卫?亦或者防卫过当?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热议。

案件也从判决为“故意杀人”改判为“防卫过当”,最终以“正当防卫”落幕,在舆论的监督中,有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

但是,在舆论没有关注到的地方,这样的“反杀案”又有多少呢?又以怎样的结果来处理呢?我们不得而知。

从这方面来说,影片将“反杀案”赤裸裸的摆在台面上,摊开来让人讨论,引发思考,这对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完善有着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再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案“,这一话题的敏感度丝毫不亚于“反杀案”。

2006年,黑龙江赵力宝案。

13岁男孩赵力宝强暴了同村14岁的女孩明芳,明芳和家人选择了报警,用法律途径来惩治暴徒,然而由于“未到法定责任年龄”,赵力宝很快被释放。

无端受到侵害,凭空受到全村人的嘲笑,明芳伤痕累累,但暴徒却好端端的生活着。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赵力宝在被释放之后,对明芳一家心生仇恨,竟然夜闯其家,当着明芳的面儿杀害了明芳的母亲。

受害者家破人亡,明芳一家本欲寻求公正,但却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但是,施暴者呢?

最终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

远的不说,再来看最近的案例。

前段时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刷爆全网。

说这话的,是一位残忍杀害亲生母亲的12岁男孩。

他之所以引发全网热议,不仅仅是小小年龄,形同恶魔的事迹,更是因为其无罪释放的法律判决。

杀了人,毫无悔改之心,反而被无罪释放,重返校园,这算得上是当代最魔幻的一个案子了。

回到影片中,强暴李维杰女儿的男生是未成年人,李维杰女儿的误杀是一出反杀。

结合现实,“未成年人犯罪”+“反杀案”,等待李维杰女儿的判决是什么?我想你我都心知肚明。

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希望李维杰能棋高一着,成功逃脱警察局长的追捕。

“正义”两个字,在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谓“正义”,有两个概念。

程序正义,主张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义,也就是片中警察局长所追求的正义。

实体正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李维杰女儿为自保而误杀,李维杰为保护女儿而对抗司法,便是在践行他心中的正义。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相统一,一直是司法社会努力的方向。

很多时候,一些父母会拿“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来自我维护,但诚如李维杰妻子所说: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如果孩子是禽兽,是否还值得去保护?又该如何去期待这个世界的未来?

如果惩治禽兽而受到了牢狱之灾,那所谓的“正义”是否沦为笑话?

李维杰为爱犯险,以最平凡的身躯护在全家人身前,拼尽全力让家人周全。

李维杰的妻子面对强暴女儿的暴徒,声嘶力竭的吼道:“我不管你是谁的儿子,如果你再敢碰我女儿,我就跟你拼了”。

最平凡的人,最伟大的感情,让人动容。

警察局长曾对李维杰妻子说过这么一句话:“毕竟你也是母亲,你应该知道为了孩子,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

只是,同是母亲,却让人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李维杰的妻子让人感动,警察局长却让人心生悲凉。

究其原因,在于二者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二人孩子的善与恶之分。

李维杰的女儿是受害者,迫不得已才误杀,而警察局长的儿子却是作恶者,警察局长对儿子的日常纵容,恰好就是罪恶的源头。

所以,河马哥认为《误杀》的爽,有三层。

第一层,是故事架构,是演员演技,是精妙计谋,反转不断的情节设置所带来的爽。

第二层,是紧扣现实,对当下最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拷问,促进相应法律的完善。

第三层,直指问题核心,对青少年教育这一根源问题进行探讨,引发观众思考。

三层内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现在市面上,能做到第一层,靠精彩无尿点的情节把观众按在座位上的电影,就已经算是精品。

大胆触及“反杀案”和“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已经足够罕见,更何况还能抓住问题核心来进行探讨,试图以电影来引发观众思考,发挥现实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敢于拍摄这个题材本身就已经是胜利。

整体看来,《误杀》这部电影,有情节,有深度,更有现实意义。

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对社会有促进意义的电影吗?

12月13日,《误杀》全国上映。

为爱犯险的李维杰能否瞒天过海?为子疯狂的警察局长是否如愿以偿?所谓“正义”究竟站在了哪方?河马哥已经等不及要去电影院先睹为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