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梅子初青!本季最鼎盛龙泉窑大拍亮相京城

 光明使者9988 2019-12-03

刚刚完成布展的中古陶秋拍

超级忙碌的北京拍卖季,今天我们为朋友们探访是一家十分专业的拍卖公司——中古陶,尽管名字叫做中古陶,但他们的唐卡和佛像拍卖极为专业,在业内很具影响力,当然,瓷器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所在。本次中古陶五周年秋拍最值得期待的,便当属堪称近年来阵容罕见强大的一场龙泉青瓷拍卖,这场拍卖也得到了浙江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资深古陶瓷收藏家叶英挺先生的大力支持,堪称罕见的高水准龙泉盛宴。

北京故宫“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现场

今年堪称是龙泉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斋宫、景仁宫开幕。这次龙泉特展堪称是有史以来关于龙泉青瓷的展览中,展品数量最多、来源最广、产地最繁且体现出最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览,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认识到了龙泉青瓷之美。但从市场角度来看,龙泉窑还是长期存在着被低估的嫌疑的。龙泉青瓷在元明清三代,都有着明确的官烧背景,但相比较同时期的其他官窑背景青瓷,同等级别的的龙泉青瓷,市场价值却是明显的偏低。

北京故宫“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现场

南宋初期宋金战乱,一时无力建置官窑,龙泉窑便承担着部分烧制御瓷的职责南宋人庄绰在《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磁器,谓之秘色。……宣和中,禁廷制样须索,亦加工巧”。其中“禁廷制样须索”一句可知,龙泉窑在北宋末年根据宫廷下发的官样为宫廷或官府烧造瓷器。而到了明代,《大明会典》中的相关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其中,“饶”即饶州景德镇,“处”即处州龙泉窑。当时明代皇家祭祀要求法天象地,以强化自己的天子身份,青色与昊天对应,祭天是用青瓷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所定制度里,将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并称,其在明初时地位甚至可能高于景德镇。

201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明洪武 龙泉青釉刻莲纹菱花式大盘  D:62cm

成交价:552.5万港元

如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件明洪武龙泉青釉刻莲纹菱花式大盘,为收藏名家仇焱之、赵从衍、徐展堂递藏,拍出552.5万港元,但您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相同级别的永乐青花大盘或者洪武釉里红大盘,应该会价值几何,所以,龙泉青瓷的整体市场价值,还是有着不小可以挖掘的空间。


中古陶五周年秋拍呈现了一组跨越龙泉窑巅峰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其中有堪比故宫【天下龙泉】特展的罕见精品,也有出自诸如坂本五郎这样的名家旧藏,阵容整齐,以下就让我们一一欣赏。

LOT 3847 

龙泉窑  刻划花十棱执壶

高度21cm

RMB: 800,000-1,000,000

龙泉窑最早创烧于三国两晋,五代时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北宋时进入其高速发展期,而五代至北宋早期的龙泉窑精品,市场上难得一见。

五代 师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两宋普遍流行的酒具组合形式主要有台盏、执壶,以及与执壶(也称注子)等。先将储存在经瓶中的酒倒入执壶,借助温碗内的热水加温,然后再斟在台盏或盘盏中引用。南唐御用画师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取材于唐十八学士夜宴典故的宋佚名《夜宴图》,宋徽宗赵佶《文会图》等画作里均有这种执壶温碗以及台盏配合使用的情形。

五代 越窑 刻花宴乐人物执壶通   首都博物馆藏

其小口硕腹,曲流高耸正适于置诸温碗,其造型有别于同时期龙泉窑常见的一般执壶,制作上也更为精致讲究,应该是受到了同时期越窑的影响。

最独特的是盖子呈现一种异域风格,类似伊斯兰建筑洋葱头式的穹窿顶。越窑中也有类似风格的执壶,如北京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955年)韩佚(韩佚为辽始平军节度使)墓出土的“越窑宴乐人物执壶”。

壶身作十棱瓜形,腹壁每棱内刻划卷草纹,十分古朴典雅。


LOT 3848

龙泉窑贴花纹鼓钉盖罐

高12.8厘米 口径13.5厘米

RMB: 1,500,000-1,800,000

十分少见的品种,造型呈鼓式,外壁上下两端各贴饰鼓钉一周,腹中部贴塑牡丹、菊花等折枝花卉,左右两侧饰辅首一对。釉水青莹滋润,如冰似玉,器盖局部开冰裂纹,口唇、足端无釉,呈典型火石红色。

南宋/元 青磁贴花牡丹唐草文深钵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珍藏

类似的龙泉青瓷存世极为稀少,大象印象中,在奈良郊外有类似的残片出土,也可以作为宋代龙泉青瓷很早就已经东渡日本的证据。而如今存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是同类中最为有名的一件,被日本评为重要文化财,是17世纪大阪地区豪商鸿池家族流传下来的一件名品。

南宋/元 青磁贴花缠枝牡丹纹深钵   大维德基金会藏品

而英国 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类似藏品,不同的是,鼓钉紧密排列,缠枝牡丹纹,花叶稍显模糊,而且缺盖。

而中古陶的这一件盖面花卉的刻画极为生动。

龙泉窑小盖罐  韩国新安沉船出水

大窑一带的元代中晚期地层中有此类贴花纹鼓钉罐残片出土,但其釉色和贴花的精细程度与中古陶这件有明显差距,而著名的韩国新安沉船出水一件小盖罐,其盖子上的纹饰和中古陶的这件有一些相近。

元 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四川博物院藏品

 四川博物院藏品藏有一件元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这类鼓钉罐一般尺寸较小,有的成对传世,目前主流学术界认为当时是作为棋盒使用。以战鼓为棋盒式样正寓意对弈如对战,棋局似战局,反映古人认为兵法通于棋理的观念。但与之相较,中古陶的这件和日本静嘉堂文库的这两件装饰性更强,级别也更高,是战鼓式棋盒的一种衍变,其用途或许也有一些改变。


LOT3805

龙泉窑 粉青釉莲瓣纹敛口碗(一对)

口径 13.2厘米 高度 6厘米

RMB: 100,000-200,000

这种器型源自中东,最早见于陶器及金属器。北宋即有所见,但一般尺寸较小。也可以将其称为钵、净水碗等,或用作佛前供奉盛水之具。  

这一对的亮点当然是在于其釉色,典型南宋中晚期龙泉窑作品,薄胎厚釉,釉水纯正,细节处理匠心独具,呈现出娇艳欲滴的粉青色。

在北京故宫展出的“马蝗绊”

这对粉青碗的釉色,让大象不得不联想到著名的天下第一残器“马蝗绊”,1175年左右,平安时代末期日本贵族平重盛向浙江省杭州的育王山布施黄金,作为回礼,佛照禅师以本茶碗回赠之。到了室町时期(1336-1573),它成为了最高掌权者足利将军家的传家家宝。据记载,有着杰出艺术修养的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获得此物之际,由于此时该茶碗流入日本已有二百余年,在流传过程中底部出现了裂痕,足利义政派遣使者携带此碗来到我国,恳请当时的大明皇帝照原样再赐一个,可遍访龙泉各窑,已再仿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明朝的时候龙泉窑已经开始没落了,当然烧制不出宋代如此可人的梅子青色了),无奈之下,中国匠人只能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

而这对小碗,正是那种足利将军所梦寐以求的青色,气韵高洁,清新素雅,又是成对保存,实在难得。类似的龙泉青瓷碗在元代还有烧制,如韩国新安沈船出水龙泉青瓷器中有一例,但其釉色和纹饰风格已产生较大变化,宋代的高级审美,再也回不去了。


LOT 3812

龙泉窑 青釉把杯

尺寸:口径9.5cm

RMB: 300,000-400,000

把杯是南宋龙泉窑新出现的种类,仿金银器一类的造型,传世数量十分稀少。此件把杯制作规整精细,薄胎厚釉,制作之规整堪比官器。

南宋 龙泉窑青瓷把杯 1972年湖州山塘村皇坟山宋墓出土

同类器型,民间存世极少,可以参照1972年湖州市下昂乡山塘村皇坟山宋墓出土的青瓷把杯(当时一度被认定为南宋官窑,后才最终确定为是龙泉青瓷)。

香灰色胎,质感温润,釉面开不规则片纹,产生十分美妙的视觉效果。


 LOT 3815

龙泉窑粉青釉纸槌瓶

高:17cm

估价:RMB300,000-400,000

来源:巴黎 苏富比 2011年12月15日Lot65

这种纸槌瓶在汝窑和南宋官窑也有烧制,可谓一脉相承,其器型盘口式和直口式。

左图:汝窑“奉华”铭纸槌瓶 高22.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南宋官窑“玉津园”铭纸槌瓶  高22.5厘米,香港苏富比2008-04-11,成交价6752万港元

北宋至南宋早期的纸槌瓶偏瘦、隽秀高挑,南宋中晚期则敦厚朴实,尺寸不高,盘口圆钝,脖颈偏粗,整器拙朴敦厚。

印尼井里汶沉船出水玻璃瓶

纸槌瓶的原型很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的伊斯兰玻璃器。以上各式纸槌瓶大部分可在流行于9—12世纪间的玻璃制品中找到母型,如印尼井里汶沉船出水的玻璃瓶、内蒙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玻璃瓶等。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成交价:4285万港元

这种器型十分的高级,如今龙泉青瓷拍卖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就是这种南宋纸槌瓶,创出过4285万港元的高价,佳士得的这件在日本有着十分显赫的传承,其最早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帮助丰臣秀吉打下江山的蜂须贺家(蜂须贺正胜及其子蜂须贺家政(1558-1639))!龙泉青瓷从南宋时期开始就风靡日本,中国禅宗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对艺术品格调逐渐从奈良、平安时期争相追逐浓艳华丽的唐风,转趋崇尚淡雅隐逸的宁静之美,而龙泉窑青瓷以其含蓄、静谧的风格和素雅的釉色、端庄的造型、简洁的装饰等工艺特点,特别符合禅宗文化的“宁静之美”。

当然,在传入日本之前,这种美物也是宋人四大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瓶。只是对于宋人来说,这样一件器物在欣赏之余,或许还能寻求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这是专属于宋代的理性之美。而中古陶的这一件也带有日式的老包装盒,也可以印证其之后的传承。


LOT 3846

龙泉窑 粉青釉螭耳弦纹盘口瓶

尺寸:高度30cm

RMB: 800,000-1,000,000

一眼的高级,工艺精湛,堪称是本场的又一件焦点重器。其器式比例协调匀称,瓶身自上而下的线条自然流畅,纹饰简洁而富有韵律感,是颇具上古铜壶遗韵的一件佳作。此式造型多为双耳衔环式样,在日本收藏尤其多,但像这件不带环的则是罕见,其烧制年代应该要早于衔环式样的同类器。

同款衔环造型可参考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珍藏改造的一例,可作比对。


LOT 3849

龙泉窑梅子青釉大吉瓶(一对)

尺寸:高 49cm,48.6cm

来源:浙江蟠龙2005年12月16日Lot178

RMB: 2,000,000-3,000,000

本场的焦点拍品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器物的称谓不一,颇显混乱,计有“瓶”“净瓶”“吉字瓶”等。其实,追踪溯源,这种器物原本是军持的一种,属于“单口军持',只不过到了元代,其功能被改变,成为三供”(一只香炉、一对花瓶)或“五供”(一只香炉、一对花瓶和一对净水瓶)中的净水瓶。元代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这种青釉净瓶,因其外形像个“吉”字,因此人们常称之为“吉字瓶”。

左图:隋之初唐 铜象首流军持 高24.2厘米

右图: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单口军持 高21.9厘米

军持是梵语Kundi、kundika的音译,相当于汉语的“水瓶”。本来是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不仅佛教徒使用,婆罗门教徒也使用,如《菩萨本行经》中婆罗门比蓝“欲澡婆罗门手,倾于军持而水不出”,后来才被佛教徒赋予了宗教意义。军持大致可以分为单口和双口两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古陶的这件,便属于是单口的军持。

左图:元 青白釉褐斑连座“S”形耳瓶(一对)重庆市渝中区华一村元墓出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右图:元 青白釉连座鼎式炉 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水

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所烧造的单口军持,一般都带座(可与座分离)或连座(与座连烧在一起),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水的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连座单口军持式净水瓶,也应与该沉船打捞出水的元代景徳镇窑青白釉连座鼎式炉配套使用。

左图:元 龙泉窑青釉净瓶,北京故宫藏

右图:元 龙泉窑吉字瓶,韩国新安沉船出水

中古陶五周年秋拍的一对,其整体器型比例和曲线可以和北京故宫和新安沉船的元代标准件相比对。

所不同的是,颈上环楞,颈下轮状出沿,高近半米,不仅烧造不易,重心设计尤微妙考究。如底部的处理,外观圈足利落周正,接底套烧而成,典型元代重器烧造法。整器挺拔端庄,素面肃穆大方,如此精湛工艺之大器堪称元代龙泉窑顶级杰作,更何况成对完好传世,极为珍罕。



LOT 3823

龙泉窑七宝纹大碗(一对)

口径:21cm*2

RMB: 500,000-600,000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封喇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文,尊八思巴为帝师。藏传佛教在元代社会的宗教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藏传佛教势力的渗透,大到国家政治,小至一件器物,甚至一种纹饰。元代龙泉窑青瓷上的“八宝纹”即是其一,八宝纹也称八吉祥纹,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是藏传佛教文化对汉地影响的具体见证。

元龙泉窑“七宝纹”碗 元上都遗址窖藏出土

纹饰相类似的上图中的七宝纹碗原出于元上都遗址窖藏,以其胎釉、纹样等工艺及出土情况看,可能为官方机构或寺院定烧的祭器。元代皇室贵族虽重金银器并大量使用金银器,瓷器也受青睐。《元史·祭祀志》有“衣冠尚质,祭器尚纯”的记载,青釉、卵白釉等瓷器正符合“尚纯”的标准。

《元史》记载,至治初年,曾诏令在江浙行省烧造瓷器。刘新园先生《元文宗时代之官窑瓷器考》一文有精辟论述。笔者认为,元代龙泉窑可能也存在官方烧制行为,这也是明初朝廷之所以在饶、处两府烧制官器的基础。著名的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有“使司帅府公用”铭龙泉青釉盘。使司帅府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是元代的重要官府机构。

中古陶这对七宝纹碗的纹饰十分精致,法螺、莲花、华盖、火珠、双鱼、宝幢、盘长、珊瑚各具奇妙,其中以华盖、宝幢两种图案尤其细腻写真。

元龙泉窑青瓷划花六宝纹碗  日本私人藏

日本私人收藏的元龙泉窑青瓷划花六宝纹碗,碗作六出花口,内壁装饰划花六宝,有犀角、火珠、盘长、法螺等,底心贴饰龟纹。可见元代瓷器上的八宝并不限定要八种宝物皆现,也有简省形式,宝物之组合种类更无定式。


我们在文章开头就已经提到,在明代早期,龙泉青瓷有着深厚的官造背景,而此时

LOT 3822

明早期 龙泉窑

折枝花果纹石榴尊

高35,口径24.5,足径17厘米

RMB: 500,000-600,000    

装饰极为华美的一件石榴尊,将其纹饰全部解释清楚需要许多文字:沿面刻饰四叶铜钱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箍饰凸棱,上半部蕉叶纹,下半部刻缠枝花卉纹,肩上刻钱币纹,腹用六组双线凸弦纹分成六个区间,以篦划纹为地,分别剔刻菊花、枇杷、灵芝、荔枝、莲花、寿桃等六组折枝花卉瑞果,近足处刻尖头菊瓣纹。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高36.4,口径18.4,足径1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龙泉窑的釉色虽无南宋粉青、梅子青之滋媚,却也莹澈明净,葱翠欲流。类似的龙泉窑石榴尊,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相关收藏,尤其台北故宫收藏的「明龙泉窑青瓷拱花花果纹石榴尊」,与本品石榴尊纹样完全一致。处州青瓷博物馆也有一件类似石榴尊,为日本回流珍藏。

从工艺的角度而言,刻花与厚釉颇有些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两难,要得到清晰的刻花,釉通常不能太厚,一旦层层上釉,所刻线条很容易被覆盖,明初龙泉官窑的深邃刻花虽可谓刻花与厚釉完美结合的工艺高峰,这种大窑器物一贯的精良做派显然是建立在不惜工本的官造背景之上的。


LOT 3821

明 龙泉窑

梅子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高:68厘米

RMB: 500,000-600,000

2017年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专场

元十四世纪 龙泉青釉印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成交价:72.75万美元

凤尾尊器型硕大,高度通常在50厘米以上,因其主题纹饰多为刻饰或贴饰缠枝牡丹纹,习惯上也称之为牡丹瓶。龙泉窑凤尾尊创烧且盛行于元代,而从文献及传世收藏情况来看,明代的烧造量及其影响力较之元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件也堪称是明代的精绝之作。

明高濂(1573-1620年)《遵生八笺》《论诸品窑器》中提到“(龙泉窑)立地插梅大瓶,诸窑所无”;《瓶花三说·瓶花之宜》则提到:“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磺五六钱,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高濂提到的龙泉大瓶即是这一类的高大凤尾尊。

主题纹缠枝牡丹采用了阳刻手法,使其在厚釉之下仍有浅浮雕般的清晰立体,纹饰显得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精美绝伦工艺之精湛叹为观止。


LOT 3807

明早期 龙泉窑 刻花连线纹折沿大盘

尺寸:口径50cm

RMB: 100,000-150,000

来源:坂本五郎旧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