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容易被转发分享的三类公众号文章

 南海老强 2019-12-03

内容摘要

朋友圈的发现界面是一份活杂志,读者也是编辑

今天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中发了条微信问:好久没有见到你们转发Papi酱的视频了,她是不是被罗胖雪藏了阿?

Papi酱被罗振宇收了后其实已更新好几条视频,但这朋友没看到,那是因为给他编辑朋友圈的内容编辑们过滤掉了这一内容。

以前给我们挑选内容、推送内容的可能是报纸编辑、杂志编辑、网站编辑等等,而现在为我们做推送服务的主要是我们关注或互相关注的“分享者们”。

朋友圈的发现界面可以说是我们订阅的一份最重要的“活杂志”,这份“活杂志”的编辑是我们朋友圈中的每个好友,他们分享什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什么,包括公众号中的每一篇文章,超过八成的阅读量都来源于朋友圈的分享。

肥强将内容划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二是能被读者喜欢;而更高层次是内容能被读者分享。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更易诱使“分享者们”的分享呢?基本就三类:一是跟自己相关;二是跟感官相关;三是跟正义相关。

与读者自己相关的内容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起链结

人作为一种群体性动物,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基本需要。

不论是在朋友圈发布美食、风景还是与朋友聊工作、生活、家庭,都是一种分享行为,而人们分享的内容超过一半都是跟他们自已密切相关,都体现着他们个人的见闻、经验、喜好、态度、观点和私人关系。

《O型血,上辈子折了翼的天使,不是O型的人不要看,切记!》与我们血型、星座或属相有关的内容,我们更喜欢阅读,也更喜欢分享,特别是有利于塑造我们良好形象的内容。

《太可怕了,有孩子的朋友必须看!》是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孩子,我们身边的同学、亲属同事或许有孩子,赶快分享给他们吧。

《月薪3000元与月薪30000元的文案区别》谁叫你是个文案呢,谁叫你想涨工资呢,哪还不快点看看?当然老板们也喜欢转,他是要让自己的文案明白,你就值3000.

《告诉全世界,我的深圳下雪了!》地域号为何较易成功?因为它们聚焦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贴近我们的日常。

我们每个人都更关心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包括切身利益,这是天性。

尼日尼亚恐怖袭击死了一百人的新闻我们可能不会转发,但我们生活的城市哪怕是一起普通车祸,我们也更愿意在第一时间分享。

而且我们生活中更易观察到、感受到或者更有可能遇到的事物更易于被大家分享,当你利用内容与读者建立了链结,将你要表达的事与他们非常关心的事建立起了联系,读者就容易把自己代入角色,分享就会自然发生。

感官刺激更容易唤醒人生理反应并驱动个人行为

人更多的是感性动物,促使人们起而行动的更多是情绪与情感,理性只会阻止人们的“随手”下意识行为,把人带入一种分析性的思维模式。

人们渴望去看、去听、去品味、去体验、去经历那些精神和肉体所能吸收的刺激,而这些对感官的生理刺激又能触发我们的情绪与情感反应从而驱动我们的行为。

愤怒、恐惧、担忧、厌恶、兴奋、意外、惊奇、焦虑、悲伤、快乐、喜爱、钦佩等情绪情感更容易唤醒我们的生理反应。

《毒疫苗事件,我们在弄死自己的路上又进了一步》《山东庞氏疫苗大案,最坏的消息还没来》让我们恐惧与担心,《疫苗之殇!震撼13亿国人!》《每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让我们震惊与愤怒。

当你能够用视觉的、听觉的、可信的又细节丰满的文字去构建打破读者心理平衡或预期的内容,你就掌握了利用感官刺激响醒情绪情感反应的方法。

人们的七情六欲,多数时候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沉寂状态,即待机模式,外在的感官刺激若能打破这平衡就会诱发心理与生理的反应,生理被唤醒和激活,行为之火就会被点燃。

《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用丰富的场景化文字所传送的情绪其实早已深值在我们的心底,咪蒙只是利用可视化、可感知的文字将它激活了而已。

道德与正义是超越个人功利诉求的内在精神动力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尊重、实现与超越都是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对公平的渴望、对良心的呼唤,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精神赖以支撑的意义世界。

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正义之心,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随时进行着道德判断,并通过参与评论来寻求认同尊重。希望被他人与社会认同赞美并尊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比外在的物质激励更有号召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