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明朝皇后大多出身寒门?朱元璋定下了这一规定的原因

 花开无田 2019-12-03

在历史上,自秦始皇嬴政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后,皇帝便作为天下共主,成为家天下的绝对权力核心,生杀予夺无所不包。而作为权利的联系纽带,后宫之中的皇后、妃嫔也大多都成为了政治联姻下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的皇后等几乎都是出自名门望族。

而这一点在大清王朝的朝局上便表现的尤为明显。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出自正黄旗,乃是顺治帝遗命辅佐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当时面对鳌拜的势大、功高震主,孝庄太后为了巩固年幼的康熙帝的皇位,便与索尼家族实现政治联姻,命只有12岁的康熙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并封为正宫皇后,而此后也正是索额图帮助之下,康熙帝轻松的翦除了鳌拜一党,实现了皇权的巩固。

但是万事总有例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就有这样一个王朝,后宫中的皇后却大多都是出自寒门,与政治联姻关系十分浅薄,它便是大明王朝。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大明王朝的皇后大多都出自寒门呢?

大明王朝以1368年朱元璋建立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为终,在276年的国祚之中,历十六帝二十六位皇后。而在这26位皇后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平民、基层官员等寒门,而非前朝惯例的名门望族。

其中,为人知晓的不胜枚举。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乃是朱元璋初起之时,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女儿。而作为一位“糟糠之妻”,即便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有了无数的后宫妃嫔也未曾兴废立之举;明孝宗的张皇后,作为一代贤后,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正德帝,出身也不过只是国子监家庭;明穆宗的孝定李皇后,甚至于是出身于九流末的商户家庭;而堪称奇葩的则当属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任皇后邵氏,“其父林,昌化人,身世贫寒,将其女卖与杭州镇守太监,邵氏由此入宫”竟然是其父亲把她卖给宦官太监,然后入宫才成就了皇后之位的。

当然,明朝出身名门的皇后,也不是没有。如朱棣的妻子徐氏,便是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但朱棣一开始是燕王,徐氏嫁给他之时只是亲王);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则是受祖上荫庇(跟随朱棣靖难有功),其父为正三品的高官。其他的便再无高官显赫门第者。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此番情形呢?

在元朝末年,元朝内部可谓是争权不断,不仅仅存在着元顺帝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甚至于皇后都有权利干涉朝政,任命官员,这也让外戚专权干政达到了顶峰。

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饱受了官吏压迫、眼见了元朝内部的众多苛政弊病之时,便决意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严格控制皇后以及由此引发的外戚干政。

因此,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便编订了《女训》。在其中他明确的指出了选择后妃之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也就是说,朱元璋以祖训的方式确定了大明王朝,在确立选妃、选后之时的规则。要侧重于民间,以此来避免出现与元朝一般的权臣与后宫勾结,外戚干政的局面。而得益于此政策的实施,也让大明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皇室与民间有着如此密切联系的王朝。

参考资料:《明史》,清,张廷玉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