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风情·家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城北十五里666 2019-12-04

清晨八点,北京城什刹海地区“老北京三轮车胡同游”的师傅们开始了等待的一天,戴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乘坐三轮车游胡同是很多外国游客来北京的一个爱好,跟随着三轮车在什刹海周围密如织网,奇如迷宫的胡同中穿行,你能感受到别样的北京文化。

这位从小出生在胡同里的老人已经踩了四十年的三轮车,练就了一副特别结实的身板,对北京的大小胡同了如指掌。他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带着不同国家远道而来的朋友穿街走巷,体会老北京原汁原味的民居建筑和民风民俗。

胡同这一名称源于13世纪,那时统治中国的是蒙古人,“胡同”一词大概来自蒙古语。那时的人们规定宽37米的称为大街,宽18.6米的称为小街,而宽9.3米的就叫做胡同。

今天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宽都不到9米,最窄的只有73厘米,胖一点的人通过这样的胡同会有些困难。

走进胡同,你会感觉仿佛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是如此安静,虽然它离喧哗的大街不过几步之遥。

实际上,胡同就是北京老城狭窄的街道,胡同两边分布着老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四合院的房屋的后墙连起来,就形成了胡同。条条胡同与大街相连,成为北京人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

《北京风情·家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胡同曾经是这座古老城市的血脉。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北京城的经纬线。

一位中国作家曾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直到今天,如果你向胡同里的大爷大妈问路,他们通常会告诉你:奔西走再奔北……这是胡同给北京人带来的有趣的思维方式。

而在戴师傅看来,每天经过的地方是自幼就很熟悉的,但是熟悉并没有带来丝毫的厌倦,他对胡同的爱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推移而消退,反而与日俱增。

如今北京的老城区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六千多条胡同分布在城市主要街道的两侧。走在这里的行人常常是居住在临近胡同中的居民。在这里汽车行驶是很不方便的。这样的景色在中国其他城市都很少能看见,胡同已经成为北京建筑的代表,成为北京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北京胡同的名字十分有趣。据资料记载老北京有胡同6000多条,这么多胡同,其名字不但毫不雷同而且非常富有特色,令人过目难忘。比如美丽动听的“百花深处”,“花枝胡同”;生活气息浓厚的“羊肉胡同”、“棉花胡同”、“金鱼胡同”、“帽儿胡同”、“烟袋斜街”。

大致说来,北京胡同的名字可以分成四大类:以人名命名;以市场商品命名;以建筑物命名;以地形景物命名。

每条胡同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但其中的很多已经无法查实了。

过客酒吧是这儿最著名的酒吧,以前它是一个旅行俱乐部,很多喜欢旅行的外国朋友通过网络和一些渠道了解到这里,经常到这里聚会。小辫儿是他们眼里最热情和有品味的主人。

如今在四合院里开酒吧是北京胡同里的新一景,不论是时髦的年轻人还是保守的老人,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不大。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规划的酒吧一条街,酒吧、咖啡馆、布置优雅的小餐馆安静地躺在胡同两旁。每间酒吧的风格和装饰都不同。很多外国朋友喜欢在这里看书,或带着笔记本电脑在这里工作。酒吧赋予了胡同新的文化含义,酒吧的恬淡与慵懒无意间契合了胡同的安宁。

当你从后门桥一直往南来到地安门内大街直至景山后街,皇家的气势已经触目可及。几百年前的中国人在营建都城时,便采取了极其严格的设计和规划。皇城是紫禁城和古代国家机关的所在地。皇城以外才是皇亲国戚和平民百姓居住的区域。南北池子和南北长街从东西两侧围合起了被筒子河包围的紫禁城。这就是皇宫与外界连接的几条渠道,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可以窥视出民间胡同与皇家胡同的差异。

1998年大栅栏成为北京市的第一条旅游步行街。两边的店铺基本上都恢复了原貌。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买到各种富有北京特色的商品,透过这些旧日的陈设和历经百年沧桑的字号牌匾,还可以怀想老胡同中曾经有过的风情。

还有些更特别的胡同,琉璃厂西街是专门为文化人而开设的,既不像贵族们聚居的胡同那么冰冷,又不像普通的商业区那么凡俗。

琉璃厂在古代建有烧制琉璃的官窑,故而得名,后来这里成为了文人墨客最喜爱的所在。

这个特神,这个自行车太神了。怎么跑那儿去了?很有趣。这是不是家里搞杂耍的?这个房主啊,我那天在拍,他出来了看我半天,等我拍完,我问他为什么把车整这么高?他说放在底下会丢了

对于早就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胡同和四合院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在四合院中生活过,但古老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关于历史的符号。作为古老文明的传人,他们总会不自觉地被胡同和四合院深深吸引,甚至陶醉。

《北京风情·家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这些岁月留下的记忆,特别是那些班驳的老墙,有一定历史的门窗,还有一些日用品,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越来越陈旧,这是一种美对我来说,我觉得这种东西很打动我。

在一次又一次拍片的过程中,包魏意识到,留下一份关于古城四合院的记忆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事情。在一幅幅老旧的画面中,他记录着北京城的年轮,这年轮中夹杂着无数人的感情与岁月记忆。

中国古代历来对门的形式异常重视。人们会使用“门第”这个词来表示出身和地位。

王府大门十分壮观。王府的豪华程度仅次于皇宫。王府大门的屋顶用筒瓦,安脊兽,门板漆红色,装门钉,这是王府大门的鲜明标志。

王爷之间也分等级,最高等级的亲王家的大门显得很复杂,红色大门上有金钉63枚,其他等级的王爷以此标准依次减半。

看到这所门楼,又跟刚才那个不一样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首先它的台阶,往下看,它一共是五个台阶。咱们最高的是九个台阶,有九个的、七个的、五个的、三个的,三个台阶基本上县团级的官级了。所以根据它那台阶也能显示主人的身份。咱们往深处看,首先咱们往上站一站,咱们首先看到四个门档,也叫门眉,显示这家主人的身份就比较高贵了。然后咱们往上看,上面看,上面雕的都是一些牡丹花,也就是跟墙壁一样,跟砖雕一样。牡丹花就代表富贵。

广亮大门是除了王府大门以外档次最高的大门,这种门在过去是有一定官品的人家才可以用的。这种门相当于一开间的屋宇。进深被门一分为二。设有门槛,门越大越考究,门槛越高。所以,中国有句俏皮话:“您家的门槛那么高,我们哪敢进去啊!”就是在开玩笑说对方的架子太大。

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目前最多见的一种门。大的如意门可与广亮大门媲美,小的只有半间屋的宽度。它与上述几种门最大的区别就是门檐下是一堵墙,在墙上开洞修门。考究的如意门在门楣上大加修饰,布满精美的雕刻。

北京的四合院门前都有抱鼓石,抱鼓石的外形像鼓,顶上趴着一只可爱的小狮子。

实际上,抱鼓石并非单纯的装饰物。它与门枕石是一块石头,门枕石在大门内侧,撑托着大门,抱鼓石在门的外侧,以它的重量来平衡大门的重力。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波及实用性的物品。广亮大门的抱鼓石是圆的,造型特别精美。而如意门的抱鼓石则要小一些,而且都是竖长立方体形的,与门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今天我们看到的抱鼓石有新有旧,有的残缺,有的完好,让人感受到斑驳的岁月变迁。

这是一处保存非常完好的四合院。我们得到主人的允许,可以进入它的内部。

但是,无论你从门缝还是从敞开的大门口望去,都看不到四合院的全貌,而只能看到影壁。影壁是四合院与大门配套的重要建筑。它可以阻挡视线,让人一眼看不到院子内部,有效地保护了主人的隐私。

这叫垂花门。它是四合院中外宅和内宅的分界线。垂花门造型华丽,是四合院的亮点和视觉中心。古时,一般的男宾是不能进入垂花门的,家里的妇女也不能轻易走出垂花门。古代有地位人家的女儿常被人形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垂花门两侧有游廊通往各个房间。比较正统的四合院都有廊,它实际是房屋的一部分。可以遮阳避雨,也可以坐下休息欣赏风景。

参观了这样一座四合院,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这种家居的特点。

四合院是一个用四边房屋包围起来的院落。四意味着东西南北四边,合意味着围合。从上面俯视,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成的一个大盒子。从平面上看,则是一个规整的正方形。

由于院落内的房屋朝向不同,朝南的房间阳光通透,人们将它称为正房或上房。上房内居住的必然是这个院落的主人了,两边的房屋又叫厢房,由于厢房的日照较少,不如上房舒适,这种房子里住的一般是主人的后代、子女等。

由于大的家族,长子、长孙绵延不断,宅院的规模也从单一的院落,沿轴线开始向后面延续,人们将延续的院落称为“进”。

院内是一个自家的小世界。院外大门禁闭,外人很难窥视或进入。即使在家庭内部,也有着这种融合与分离的结合,四合院里的房屋既围聚在一起,又互不干扰。

《北京风情·家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四合院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家。含蓄、内敛,而又细腻丰富,正如中国人的性格。

北京的四合院已经成为北京的象征。实际上,太庙、故宫甚至整个北京城的布局都是四合院的化身。有人曾说故宫是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而在皇宫的东西两侧,集合着中国古代贵族的豪华宅第,也就是王府。

柳荫街、什刹海一带王府遍布。如恭王府、醇亲王府等。东城几大著名胡同也有不少王府宅院。它们都算得上豪华型的四合院。

恭王府的府邸现存面积9400平米,分中、东、西三路,院中有院、层层推进,形成了六大殿、247间房的宏大气势。北面的花园占地8000平米,北京除皇宫外,只有三处私家园林允许引用活水,恭王府花园就是其中之一。花园的大门吸收的西方建筑的特点,就连被当作民间四合院中影壁的设置,也体现出独具的匠心。花园中还有一处精美的大戏楼。

对北京的老居民来说,胡同和四合院就等于甜美的童年和温暖的大家庭。

再简陋的四合院,也有一个庭院。如果院落宽敞,就可以种树,养花,养鱼。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胡同里的生活是安宁快乐的。在胡同里有最幸福的童年时光。卖各种小玩意的小贩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糖葫芦、面人、风筝等等是小孩子最喜欢的。音乐渐弱

胡同里经常传来不同的声音:微风吹过树叶、鸽哨划过天空、隐约的叫卖声、远处的钟声。

这座由四合院和胡同围筑起来的古老城市不是封闭的。中国人对待外来的文化如同胡同居民对待邻居,既亲切好客,同时也保留着自己不变的内涵。各种不同的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今天的北京吸引着很多有各种理想的人。他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为了寻求更多的机遇。正如这些普通人一样,无论面临多少两难的抉择和苦恼,北京一直在努力前进。在老城的外围正建设着更多的摩天大楼,它们承载着今天的中国人对未来的梦想。

但是,中国人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传统和骄傲,胡同和四合院仍然是北京的血脉和根基。今天的中国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守护着祖先的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