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桓公十一年

 解决人生问题 2019-12-04

桓公十一年

【原文】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1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2

秋,七月,葬郑庄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3。祭仲者何?郑相也。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4也。其为知权奈何?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5公者, 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途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遗缓之,则突可故出气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则病6,然后有郑国。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突归于郑。突何以名?挈7乎祭仲也。其言归何?顺祭仲也。

郑忽出奔卫,忽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公会宋公于夫童。

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8

【译文】鲁桓公十一年,春天,正月,齐国人、卫国人和郑国人在恶曹这个地方盟会。

夏天,五月,癸未这天,郑庄公寤生死了。

秋天,七月,安葬郑庄公。

九月,宋国人拘囚了郑国的祭仲。祭仲是什么人?是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称呼他的名字呢?认为他贤能。祭仲有什么贤能之处呢?认为他是个知晓权衡的人。为什么说他懂得权衡呢?从前,郑国国都在留这个地方,到郑武公时,郑武公对邻国国君有好处,就与郐公的夫人私通,后来趁机灭了郐国,并把郑国国都迁到郐,然后把留这个地方作为下都。郑庄公死后安葬完毕,祭仲准备到留这个下都去视察,路过宋国,宋国雍氏宗人就拘囚了他,对他说:“你一定要替我们把太子忽逐出郑国,改立公子突为国君。”如果祭仲不服从他们的命令,那么郑国国君一定会死,郑国一定会亡。如果服从他们的命令,那么郑国国君就可以用生换取死,郑国也能用存换取亡。只要稍稍缓和一点,慢慢图谋,那么公子突仍然可以因为这个缘故而被逐,太子忽也可以因此而返回郑国。如果达不到逐出公子突,让太子忽回国的目的,祭仲就会受到逐君之罪的困扰。最后祭仲答应了宋国人的要求,郑国得到保全。古代有权变的人,就像祭仲这样有权变。“权变”是什么意思?权变就是与常规相对的,有很大益处的行为。权变的施行就是置人于死地的事不能做。施行权变是有原则的:自己贬损自己来施行权变,不损害别人来施行权变。杀害别人而使自己活着,灭亡别人的国家而使自己的国家保存,这是君子不会做的。

公子突回到郑国。为什么称公子突的名字呢?因为他是祭仲带领回国的。这里说“归”是什么意思?是顺从祭仲的安排。

郑国的太子忽出逃到卫国。为什么称太子忽的名字呢?《春秋》的作者对伯爵、子爵、男爵都是一样的,用的语言没有贬意。

柔会见宋公、陈侯、蔡叔,并在折这个地方盟会。柔是什么人?是鲁国还没有正式任命的大夫。

鲁桓公在夫童这个地方会见宋庄公。

冬天,十二月,鲁桓公在鲁国的阚邑会见宋庄公。

说明本篇《桓公十一年》,主要描述的是鲁桓公十一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三件事,一是齐、卫、郑、宋在恶曹结盟。二是郧国人准备攻打楚国,不料鬥廉先发制人,偷袭郧军,取得胜利。三是郑庄公去世,郑厉公依靠宋国势力成为郑国国君,逼迫郑昭公外逃。

————————————————————

【注释】1.恶曹: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南。

2.卒:(zú足)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诗·小雅·蓼莪》:“我独不终。”《公羊传·隐公三年》:“大夫曰卒。”《礼记·曲礼下》:“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3.祭仲:即郑国大夫,祭封人仲足。

4.权:(quán泉)称量、平衡。《周礼》:“九和之弓,角与杆权。”《管子·法禁》:“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权于贫贱。”《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郐:(Kuài快)周代诸侯国名。传说为祝融之后。公元前769年为郑所灭,在今河南密县东北。《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说文》:“郐,祝融之后,妘姓所封浍洧之间,郑灭之。从邑,会声。”

6.病:(bìng并)《管子·君臣下》:“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论语·雍也》:“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语·鲁语上》:“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韩非子·说林下》:“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史记·商君列传》:“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秦。”《广雅·释诂三》:“病,难也。”这里用为困难、不利之意。

7.挈:(qie切)《庄子·在宥》:“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荀子·王霸》:“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谷梁传·宣公十一年》:“挈国之辞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挈其妻子以奔曹。”这里用为带领之意。

8.阚: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汝上县西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