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深秋垄上行

 青梅煮茶 2019-12-04

     ■ 文/图 怦然

喜欢在旷野上行走,尤其是秋日,那无边的风景总让人流连。周末,所在的户外群组织垄上行活动,受到欢迎,有一百来人参加。

家乡多丘陵,乘车一路向北,宁镇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山里的色彩最富秋意,那层林尽染的丛林,深深浅浅,既尽情地张扬,又静静地叶落。

来到群山环抱下的亭子村,西面是“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千年古刹隆昌寺至今香火兴盛。山村地理位置独特,早在南朝梁时,就是县城通往长江必经之路。为方便行人,一路开挖十多口井,并在井旁建造凉亭,有一亭正建在村中,村名由此而来。相传,康熙帝南巡时上宝华山,曾在亭中休息。小亭早已不在,而留下的地名勾起千年的过往。

村前是片湿地。单孔小桥横跨在河上,如村姑般玲珑秀丽,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沿湖绕行,一汪秋水清澈明净,倒映周边的山色。湖中几处小岛,似山水盆景,赏心悦目。芦花飞雪,正站在秋的边缘,听滴滴清露,闻层层细浪漫过泛黄的水草、轻拍岸堤的柔声,那浅唱低吟,一如芦花流出的淡淡清愁。

南归雁阵在高远的天空盘旋。许是中意这片水域,作短暂栖息之地;许是让我体会“碧天如水明霞光,雁字横风一一斜”意境,蓝天上的黑点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始终连成一线,如平平仄仄的诗行,“便引诗情到碧霄”。

田野间,几头老牛或悠闲地吃草,或躺着咀嚼,或打量四周。一只牛犊好奇地向我们走来,急得老牛声声叫唤,“哞哞”中满是护犊之情。数只白鹭翩跹起舞,时而掠过头顶,时而憩息牛背,一派乡村野趣。

陌上缓缓行进,金色的稻谷蔓延开去,满目丰收景象。风中涌起的金浪,在阳光下愈加明艳,如闪闪发光的金子。散落在田头几棵大树,依然葱绿,恰好点缀。细看一株株稻穗,羞涩地低头。这谦和的姿态、成熟的风韵,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捋几颗稻粒,胀鼓鼓的,剥去谷皮碾碎,深深地嗅一下,香味浓郁,仿佛正喝着熬稠的粥、吃着口舌留香的米饭,这香味,浸满了阳光的味道、泥土的芬芳。

此地是东谢村,田地肥沃,粮食产量高,素有“西谢房子、东谢的田”之称。村中以姓谢为主,据《谢氏家谱》记载,谢家先祖谢庭秀,在宋朝任吏部尚书,举家南渡。为避战乱,又开始迁移,见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溪急湍相映,觉有昌旺之气,便卜居于此。现在看来,也有钟情于这片沃土的缘故吧。

国庆的喜悦还留在心田。大家围绕在一块四方稻田,每人手中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歌中的山、河、炊烟、村落,这些美丽的景致不正在眼前吗?金色的田野把五星红旗辉映得格外鲜艳,大家情真意切,把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深情融入歌中,一遍遍地咏唱,歌声久久回荡在上空。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肚走去。片片落叶写满生命的故事,回忆着曾经春的翠绿、夏的浓荫。叶荣叶枯那是季节的更迭,无需伤感,只管打开所有感官,接纳大自然的馈赠。正当我身心怡然,山腰处两汪碧水映入眼帘,一长一圆形,蓝莹莹的,纯得无一丝杂质,似瑶池仙境。四周绝壁千仞,斑斓的色彩渲染着、相映着,犹如油画大师笔下的杰作,让人啧啧称奇。这里原是石墨矿,为了保护环境,早已关闭,而留下的矿坑倒成了一道绝美风景。

下山途中,马达轰鸣,几台挖掘机正在修复生态,我们倍感欣慰。

黑色干线公路打村头经过,一下打通了山里百姓的致富路。鹅鸭在池塘中游弋,青翠的竹林掩映小楼,红红的柿子高挂枝头,篱院的菊花暗香袭人。来到事先探路时就联系好的一户人家,女主人甚是热情,端出热气腾腾的山芋、南瓜,烟火香气扑鼻。大家吃着、说着、笑着,我猛地觉得,这绚烂的秋天不只在山野,也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更落在小康人家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