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2种颜色,你就看懂了《小丑》中的摄影之美

 1yitian1 2019-12-04
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叶问说过一句话: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
这恐怕是对武术最简单直白的描述。并且,这个句式和思路也能套用在今天的 “看电影学摄影” 文章中。
《小丑》这部电影的画面魅力,
两个字,一冷一暖。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小丑》是前段时间最热门的影片之一,不谈情节,它也绝对可称得上是一部摄影教科书。
那为什么说《小丑》的画面魅力在 “一冷一暖” 呢?我们可以先看几个场景: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场景中的色调,通常是两种:
1


一种近乎青色的蓝调,有点像 Tiffany Blue,但给人的感觉是更冰冷一些。
2
另一种,是温暖,但略带点刺眼的黄色。
尽管具体到每个镜头的色调并不完全相同,但电影中大多数重要的场景、重要的情节,大都会通过带有颜色的灯光或自然光,给画面染上这两种色调。
并且有时会同时存在于一幅画面中,这种鲜明的色调倾向,对剧情的帮助极为明显,因为色彩能引导人的感受,直接透过眼睛作用于大脑。
冷暖并存的画面
当然,如果仅仅是告诉你黄色叫做暖调,蓝色叫做冷调。你虽然可以很快记住,但也可能只限于记住,而不会运用了。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更想与你分享的,是结合影片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有时要用冷色调,有时又要用暖色调。
这样,在你感叹画面好看之余,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了。在你自己进行人物摄影时,就也可以有意识的利用这些光线和色调的技巧。
我会通过用 3 类场景来讲述。
!剧透预警 !
!以下内容可能含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
暖色调让人感觉温暖舒服,
冷色调让人感觉冰冷阴森。
这是通常的视觉规律,简单说就是在传统摄影中,会用暖色调光线照好人好事,用冷色调光线照恶人坏事。
你看,当画面给到男主角亚瑟的邻居时,照亮她面部的光线就是典型的暖色调:
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她是一个善良的邻居,还有一个女儿,代表了家庭和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同样是这两个人物,在亚瑟的母亲病重住院后的这个场景里,由于坏事情的发生,光线就变成了截然不同的蓝色冷调:
谁都知道家人病重是坏事,但如何表现这种糟糕的感觉?用台词未免太直白,通过画面的色调来渲染气氛(当然还有演员的肢体语言),才是更好的。
在同一个场景下,当亚瑟看到电视上好不容易播放了他的录像,结果却是被他最喜欢的主持人嘲讽。
从期待到失落,你会发现照在他脸上的光线、笑容和暖调一起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被背景冷调所淹没:
(此处男主的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也非常到位)

此外,在韦恩一家人出现的一个场景里,整个画面也是彻底的暖调:
一方面,因为这个场景本身所处的百老汇剧院就是暖色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韦恩家族毕竟还是代表了哥谭市好的一面(尽管在电影里显得并不好)。

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电视技术很糟,韦恩在电视中出现时,总是冷冰冰的色调,因此无论他说什么,总给人感觉有点虚伪和霸道,难以引发好感:

谁会对电视里的小蓝人抱有好感呢?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更何况电影表现的是世事的无常。
所以接下来的第 2 类情景中,冷暖交织冲突,更彰显了画面的戏剧性。
在之前的《知美》栏目里,我也提到过戏剧性,还说影子可以加强画面的戏剧感。
但其实,在画面中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还是那些冷暖同时出现的场景。你看:
左边台灯的温暖,和右边电视冷光源照射下的冰冷,赋予了画面色彩上的对比。而这个场景说的,正是男主角亚瑟偷看了母亲的信,得知自己是私生子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对他是极大的冲击,正如冷暖色调的碰撞一样。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亚瑟看到电视上播出了受自己影响,街头上也出现了很多“小丑”的时候:
在这里,得意的男主角是冷调的,而背后的家庭(特别是那扇柜门)是暖调的,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反差得以彰显。

在亚瑟准备登台表演时,他也置身于一个冰冷的冷色调环境中,与边上暖光照亮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最神奇的冷暖冲突,要数下面这个,女邻居出现在亚瑟的门口:
这个场景的色调对比格外强烈,但画面内容其实并没有什么刺激的地方,仅仅是女邻居来闲聊了两句。
但通过后面的情节,我们发现影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其实是亚瑟臆想出来,而并未真实发生的。
因为当他最后一次来到女邻居家中,她却是一副从未见过亚瑟的惊恐表情:
(注意此时色调是温暖的,因为女邻居代表了一个正常的家庭,也是说明这个场景是真实发生的。)
电影画面也直接交代了前面那次女邻居站在门口时的会面,其实亚瑟面对的只是空气,那次闲聊本身就不存在:
那么,这次对话最开始的夸张的冷暖调对比,是否就是在暗示这次会面属于 “超现实”,而不是真实发生的“现实”呢?
所以色调一魔幻,准没好事……

就像另一个情节中,开始演亚瑟被他所喜欢的脱口秀主持人邀请上台互动,收到很多掌声,结果画面一转,原来那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想象。
此时画面的色调,是一片诡异的幽兰,让他自己的微笑看起来丝毫不像是在笑:

画面色调与情节的呼应,在《小丑》中非常重要。

有冲突,才有戏剧性。而当色调与情节发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在接下来的第 3 类情景中,色调与剧情就开始发生了冲突。好的变坏了,坏的反而成了好。这种颠倒并没有让电影错乱,反而突显了影片所传递的内涵,引人深思。
随着影片的深入,你会发现每次当男主角亚瑟希望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时,结果却一步步落入深渊。
他的努力反而没有回报,杀人反倒可以逍遥法外……
这种违反常理的剧情发展,对电影画面也造成了有趣的影响,因为画面色调不再按照常规的逻辑来演绎,而是进行了相反的处理:

在亚瑟第一次杀人的过程中,当他不是因被无情殴打而反抗杀人,而是自己决定要去杀人灭口后,画面几乎是全程温馨的暖调:


就连逃跑之路,都是一路温馨:


直到他跑到一个无人的公共厕所,开始那段著名的安静独舞时,画面才因情节过于诡异,而变成了蓝绿色调。
但即便如此,这个厕所中依然点着一盏温暖的明灯:

可以说,《小丑》中的色调感觉,有时你要反过来去理解。
这种逆向色调运用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当亚瑟得知自己是被领养的孤儿,并且小时候被母亲虐待之后,愤怒的杀死了母亲。
这绝对是一件糟糕透顶的坏事,但此时画面中的亚瑟尽管依然身处冷色调的病房,自己却已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这种色调和光线的处理,会让观众对亚瑟多了一分同情,感觉 “杀死并不爱他的养母,似乎也变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为被暖调包围的人物,通常都是好的嘛。
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在影片结尾,当亚瑟终于抛弃过去的身份,真正变成“小丑”之后,他在访谈节目里大放厥词时,依然是被柔和的暖光所照耀:
尽管此时他已大放厥词,反社会倾向暴露无遗,但在之前情节的推送下,你会认为他的堕落是社会压力造成的“必然结果”,似乎也“合理”。
要知道这种暖调,在此前的情节中,是只有当亚瑟努力变得更好时才会享受到的“待遇”:
尝试演出“单口相声”时的亚瑟
因此,当他堕落之后,他个人的恶固然是恶,但对于他自己而言,却像是一种真我的表现 —— 不再为别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
听起来有点纠结拧巴?
没错,《小丑》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纠结的事儿。特别是当你看到他愈发暴力的罪行,眼睛却接收到代表正确的暖色调时,自己也会产生质疑,究竟小丑是对是错?
正如影片结尾,当小丑奔向“光明前景”的时候,脚下一步一血印,暗示了他自己的开心和找到自我,是建立在别人的鲜血之上。
是个人满足但反社会,还是满足社会而牺牲自我?恐怕真正面对这样的抉择时,没人能做出绝对正确的回答。
而这,或许正是影片希望引起我们思考的,也正是画面色调所传递给我们的视觉观感。

从冷色走向暖色的小丑

戏剧性、矛盾性,引人深思的效果,都是《小丑》中色彩起到的作用,对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写在最后
目前,《小丑》在豆瓣依然有 8.8 分的高得分,虽然我对于它的剧情感觉并不是很好。
但我也承认,《小丑》在摄影手法和配乐方面绝对是超一流水准,特别是色彩与情绪的关联、色彩与情节的呼应,带给了我超过以往任何一部电影的体验。
篇幅所限,能举的例子也有限,我只是给出了对《小丑》画面自己的理解和观看方法。并且只写了冷暖调的对比和运用,还没写明暗对比和构图等方面。

这张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照片,也充满戏剧性。
人物阴影的放大似乎体现了小丑内心黑暗的扩张。

你可以以本文所述作为参考规则去观看,也可以完全无视。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小丑,这,才是电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