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在山东临沂境内,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沂河,一条是沭河。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今天暂且不说,先来说说沭河。 沭河,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曾哺育了东夷人首领、中国五帝之一的少昊,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登记”在《周礼》上。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也对沭河的源头、流向,流域内山陵、城邑,沿途建置沿革、历史、传说、名人雅士,更是悉数记载。 “沭水”为何被古人写作“术水”?沭河的名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对此,《莒县地名志》中记载为,沭河因古术士施展法术之水汇成此川而得名,专家普遍认为此说近于荒唐,而对当代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的表述表示赞赏。 白寿彝认为,春秋时期,我国东部有一条南北交通要道,这条道路北至齐国都城临淄,南至徐国,由于这条道路不是主路,因此将这条道路称为“术道”。 而“术道”与“沭水”二者路线一致,相依相傍,古人便把这条道路一侧的河流称为“术水”。为了区别字义,又在“术”字上加了“水”旁,即“氵术”,这就是沭河名称的由来。 “头枕穆陵关,脚呲宿迁县。”沭河源出沂水县沂山南麓,同沂水平行南流,过郯城县入江苏省,原在今宿迁市汇入泗水再入淮河。 古诗有云:“河输漓江半山秀,江逊沭河七分幽;无边烟柳水天碧,春在琅琊沂州东。”沭河一直有着“北方漓江”之称,她风光旖旎,水路湾湾,芦苇丛丛,景色迷人,如诗如画。
这是清末郯城县曹庄进士吴步韩描绘的沭河美景。沭河及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构成的扇状沂沭河冲积平原,是华夏民族先祖的繁衍中心之一,也抚育了世世代代的沂蒙人。 而沭河在历史长河中也有着并不美丽的记忆。数据统计,从明初至1949年年间,这里曾发生过100多次大水灾,有着“沭水十年九祸”的说法。伴随水患的是治水的艰辛。其中,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今天的江苏沭阳当县令期间都曾大力治水。 在1128~1855年,因黄河南徙夺徐州市以下泗水河道和淮阴市以下淮河干流入海,后因河床淤高,黄河在1855年又北徙,留下废黄河故道,沭河失去了入淮的水道。 沭河的彻底治理在解放后。1949年春,导沭第一期开工,开挖新沭河,以分泄沭河洪水;1971年11月,国家再次动工兴建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通过整治,现在沭河分两路入江苏省。 沭河两岸也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公元前341年,河边的马陵山就是曾是战国时期孙膑、庞涓斗智的古战场,至今庞涓仍抱恨羞眠亘卧于河畔的马陵样山之巅。 在样山前端,一块巨石长卧于此,石身中三箭,箭痕如孔,传说那是远古时这石因生长速度过快,企图遮天蔽日,玉皇大帝闻讯后,令二郎神三箭射穿,石无底气,从此不再生长。 在沭河两岸还有“沭河栗海”美誉的临沭县白旄镇沭河古栗林里,更有数百万棵明清时期所种的栗子树,这里也成了文人雅士们的好去处。云林观古唐栗,据说是隋唐瓦岗寨首领程咬金所植,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一棵树,当地人称为“千岁栗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