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利脱贫领先的密码

 zsw77792 2019-12-04

平利县白果新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平利新社区工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搬迁后续脱贫典型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十大扶贫典型案例,入选人社部2019年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在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写入陕西《关于打贏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全省推广,市委、市政府发文将其作为我市脱贫攻坚“五大工程”之一在全市实施。

通讯员 王建春 杨光 吴全云

平利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无数先民在此书写了一个个古今传奇。今天,平利人民依旧在续写辉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征程中,平利五次蝉联全省脱贫成效考核第一,众多做法相继成为党报党刊上最灵动的文字和央视最绚丽的画面,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目光、探询的脚步。

一总挂帅破万难

2019年是平利整体脱贫摘帽之年,为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统合各种扶贫资源,以统一行政号令、实现扶贫资源整体联动、尽锐出战为目的,重新构建村级作战体系的“总队长”工作机制在全县推广。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下村担任总队长,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张清单作战、一套制度管人、一线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帮扶力量统筹难、帮扶干部下沉难、脱贫措施落实难、扶贫队伍管理难“四大难题”。

一名领导挂帅,责任更落实,力量更集中。全县8个特困村总队长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71个一般贫困村总队长由其他县级领导和重点部门“一把手”担任,58个非贫困村总队长由其他部门和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队长统帅“四支队伍”,承担主体责任,建立以“总队长”为“主心骨”,以“四支队伍”为“主攻手”的前线作战体系。一张清单作战,任务更精准,工作更有序。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工作短板,开列问题清单,逐人落实工作责任,限时完成,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工作进展动态,绿色销号,黄色预警,红色督办。一套制度管人,管理更严密,保障更有力。县上出台《总队长管理办法》《总队长联席会议制度》《村脱贫攻坚“三个捆绑”考核制度》等,所有帮扶干部、帮扶单位在脱贫攻坚绩效面前结成“命运共同体”,确保实现同频共振。一班人马驻村,包帮更到位,干劲更充足。县级领导和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员下沉到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蹲守阵地抓落实,对一般干部群众啃不动的“硬骨头”,亲自上手,破难攻坚;对突出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对重点建设任务,亲自督导,跟踪落实。

志智双扶强内功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固本培元,从根本上消除“贫穷病”的成因。平利开出的药方是:新民风建设培其志,职业培训赋其能。

为增强贫困户穷则思变的内生动力,推进移风易俗、淳化善化社会风尚,平利“三箭齐发”,掀起了新民风建设高潮。一是抓宣教树标杆,彰善引风气。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和主题教育、理论宣讲等形式,大力倡导“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用正面宣传教育鼓舞人、激励人。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双百三宣”采访创作活动,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设立村史馆文化墙,挖掘村史家规,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自强标兵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不断播撒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种。二是立村规建“四会”,匡正祛歪风。逐村订立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设立红黑榜,用“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的形式,每季度评议张榜公示一次,晾晒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办新民风爱心积分超市,对农户现实表现进行赋分,农户均可依据民风积分在超市兑换相应生活必需品,以示奖励。三是弘法纪悬利剑,重拳扫黑恶。以法律“六进”为抓手,扎实开展“促守法、调纠纷、打邪恶”专项行动,持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挖掉影响民风和脱贫攻坚的“毒瘤”。

学得一手技,方能不愁吃。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操训练相结合“三结合”模式,将各种形式的科学种田和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充分发挥党建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利用农闲和夜晚时间,办起扶贫大讲堂。县上还引入市场主体,组建县扶贫学院,对贫困户和有就业需求的群众进行更系统和专业化的培训。两年来,扶贫学院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36期,3588人通过培训走上工作岗位。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小而精的农产品与城市多元化消费需求相对接,平利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实现了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让“小产业”对接“大市场”,小生产聚成大产业,更让困难群众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信而坚定的步伐。

三业并举拔穷根

全县近三年累计建设30户以上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109个,安置贫困户13615户38310人,80%以上的贫困户搬迁到集镇和中心村安置区。住进好房子,还得有票子。平利县坚持扶贫搬迁与增收项目同步启动、住房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管理服务与民风改善同步推进的“三个同步”工作指针,坚持建家业、兴产业、扩就业三措并举的工作思路,用搬迁托起致富梦,产业铺就致富路,就业叩开致富门,着力打造搬迁扶贫“2.0”版,全方位拓展困难群众增收渠道和发展空间。

为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难题,县上及时出台了“5321”产业扶贫贷款、茶饮和畜牧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在贫困村相继建立互助资金协会,让贫困户建家置业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平利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把壮大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就地增收作为主攻目标,聚焦10万亩精品茶园、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五个十万”目标,大力推进“一村一业一园”项目建设,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能就业。全县134家社会组织,557家市场主体,5000名爱心人人士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产业大户+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农头企业+贫困户”等方式,展开扶技扶业、公益扶贫行动,采取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动用工、订单回购、以购代捐、以工代赈等形式与贫困户结成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将全县272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囊括其中,困难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在这轮以“支部+X+贫困户”为途径、“三变”改革为核心、农民增收为目的伟大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入股分红、内置金融、财政虚拟配股等模式,共支持引导251家经营主体与11236户贫困户签订5年帮扶协议,破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技术、销路三大难题。

平利县按照“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模式,绘就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的发展蓝图,掀起了大办社区工厂的热潮。县上成立了县委书记挂帅的社区工厂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平利县社区工厂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减免或补贴房租、发放岗前培训补贴、设立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融资、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等多种形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全县共发展社区工厂83家,吸纳6000余人就业,不仅促进了贫困群众的就业增收,而且有效化解了社区治理的各种难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制联动舞龙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广大农村,这个头就是村级班子。从平利现实来看,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必须解决劳务经济带来的基层人才和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通过补齐农村人才短板,强健基层组织,舞起村党支部这个“龙头”,让村级党组织成为攻坚拔寨的铁齿钢牙。

统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运行机制。《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各方任务、职责与工作要求,建立起统一领导、各展所长、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围绕民计民生,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探索组建的“支部联盟”,把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党性锻炼的阵地转移到扶贫搬迁、产业建设现场。各镇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普遍建立党建“020”平台,将支部建在网上,干群连在线上,只要群众在网上“下单”,党员干部们就在线上“抢单”、线下上门服务。紧扣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逐级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状,将扶贫绩效考核纳入部门年度综合考评,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实干论英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办法》《贯彻“三项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十条措施》等制度,把脱贫攻坚主战场演变成了淬炼干部的大舞台。

五美托举平利梦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脱贫攻坚艰巨任务、持续发展历史使命,平利县委在审慎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系统推进生活美、生态美、产业美、城乡美、风尚美的“五美平利”建设发展战略。

坚持民生为本,以生活美为目标,多方联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平利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祥和之地;坚持环境优先,以生态美为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以产业美为目标,着力打造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坚持统筹协调,以城乡美为目标,着力构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坚持文化自信,以风尚美为目标,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登泰山而览群峰,大视野成就大手笔。因坚持系统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平利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高度统一、同频共振,从而汇集了众志成城战贫困、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历史洪流。

脱贫攻坚战中,平利在扶贫机制体制、模式流程、方法措施等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手笔,创新是其核心价值和共性特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就是平利持续领先的秘诀,浸透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闪耀着责任担当的初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