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版,年,画

 老刘tdrhg 2019-12-04

作者:王智刚 (现供职于临汾市政协)

临汾与雕版印刷的不期而遇来自历史的机缘,这多少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凑成了这个机缘。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金灭北宋,把大宋首都东京的繁华印刷一股脑地迁移至临汾,一时间,雕工、书版……这搬运来的空前的宏富资源一下子把临汾推向雕版印刷的重镇!

大元的皇帝更是为如汾水一样浩浩汤汤的印业之河推波助澜,他听取大臣耶律楚材的建议,立经籍所于平阳。经籍所是主管出版经史书籍的官方机构,此举足以说明平阳印业之繁盛,同时也明确表达了最高统治者想让这繁盛更好地持续下去的愿望。

一流的充斥坊间的雕版印刷,是平阳木版年画横空出世的物质基础。近水楼台,年画成为印业发达的衍生,这一衍生,居然就生生不息。

年,在传统的农耕中国意义非凡。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周而复始的轮回,年,是这个循环的节点。它了结旧岁,并让新的希望在这个节点上酝酿发酵,它最值得张扬!祥瑞、辟邪和祈福、期盼的民间心理终于找到了热烈、明丽、绚烂的年画作为纵情铺陈的最好形式!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黄土高原农耕社会的“年”积淀,是平阳木版年画得以从刻版上海量喷涌的浓烈氛围。有了需求和市场,年画把自己揉搓成为年的一部分,这一揉搓,居然就突兀出一种浓郁的年味道。

因了这样的基础和氛围,平阳木版年画脱颖而出。现藏于俄罗斯博物馆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义勇武安王位》均出自平阳,为我国最早的民间张贴画(版画)的宝贵珍品。《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民间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换句话说,北方的杨柳青,中原的朱仙镇,江南的桃花坞,闻名天下的年画作坊里蒸腾的便是来自平水之阳动荡的氤氲。

一纸年画,不经意间,占据了历史泛黄的册页,它让临汾一下子有了一份来自线条与色彩的骄傲。

冯骥才先生在他的一篇论说木版年画的文章中劈头盖脸就说:“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而我,却一直试图建立与木版年画之间的情感,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写一篇看上去像模像样的木版年画文章,这似乎很难,足足延迟了好多年。因为无法一见钟情,所以,要发现她的好,需待时日。况且,我也需要灵感突袭、醍醐灌顶的一刻。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看木版年画,那里充盈着创作的自由。不留空白的饱满构图畅快地袒露着作者的心思,只要能够表现自己的情感,一切都是合理的。或工整,或涂鸦,或线条纵横,或色块斑斓,无论精细,无论拙劣,全都表达着隐藏着最虔诚最美好的希冀。木板年画的艺术语言是比喻,是象征,是谐音,是会意。有时候,木板年画就是一道需要稍稍破解的谜题:鸡便是吉,仙桃泛着“寿”颜的红艳,咧嘴欢笑的石榴,“子”粒颗颗,骏马、嘤嘤嗡嗡的蜂群、蹦跳嬉闹的猴儿把一句“马上封侯”解读得既直白又妙趣横生。这样的谜语让不识字的消费者们在去猜去想去问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特殊的快乐。木版年画就像是缥缈游离在田间地头、山坳溪畔的民歌,嘶哑又婉转,虽大大咧咧,却抑扬顿挫;虽没鼻没眼,却有心有肺。

木版年画的作者不是文人。笔走龙蛇,文人们会钟情与落笔几幅年联。至于年画,那些粗糙、浅显的表达不足以承载他们的心境。敬而远之也好,嗤之以鼻也罢,他们不会有热情的缠绵的拥抱似的创作投入。年画的创作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者,他们在耕耘之余把自己的眼光、喜好、愿望倾注进斧凿之下,欣赏者、张贴者更是这样的劳作者。版画的作者们可能刚刚从农田里回来,拾起半个瓦块蹭亮沾满泥巴的锄头,往窑门外一挂,就一头蹲在地上描了一幅祈求上苍护佑的草图;或者干脆是一位刚刚撂下和面盆,打发孩子出去戏耍的婆姨,把自己对生活的想象和希望郑重地涂抹开来;也许还有戏耍够了的小孩子,端着一瓢凉水,一阵“咕嘟”下去,摸一把嘴,把自己和鸡飞和狗跳的玩耍情景兴致勃勃记录下来……谁知道呢,谁都可能是作者,谁都可能是原创者、修改者、指点者、完成者。年画的创作,在家庭式作坊里,在院落里几畦菜地旁,在门外吱吱扭扭旋转着的磨盘下,就着婆姨厨房里的饭香,就着满月时一地的银辉,在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中热闹面世。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你可以轻蔑地笑话年画的匠气、俗气,肤浅、幼稚,死板、程式。然而花花绿绿、浓墨重彩,抬头见喜、喜上眉梢,欢乐红火、热热闹闹正是年画的审美。年画充溢着理想中的生活,劳作者的创作方法不是写实风格的,他们是浪漫主义的。

应该说,平阳木版年画描绘着底层民众最简单的素朴,勾勒出鸡犬相闻的古代田园世界,散溢着凝目苍天遥望远方的心思,它与民间的日常生活交织着,能闻到乡村烟火的气息;也与形而上的文化血脉相连着,能聆听到在精神层面它试图诠释的喃喃自语。至今,完好地保存了古典中国传统的一部分,蒸腾着历史沉淀后特有的醇正。譬如,平阳木版年画中大量的戏曲内容昭示着戏曲在平阳百姓生活中占据的分量;喜气洋洋的财神,乃至直接把金钱作为敬祀的对象,直白地表达对好日子的期待;晋南独有的“拂尘纸”(在橱柜和门首垂挂的一种年画,一为装饰,一为遮尘)则透露了黄土高原春日多风沙的气候信息。所以,冯骥才说,木版年画“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

木版,让年画的市场化铺陈成为可能。光有创意不行,光有一纸草图也不行,没有木版上叮叮当当、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斧凿之功,年画就不会长了翅膀,在腊月的年跟翩然飞至千家万户,最终飞舞出一种镌刻在历史记忆深处的民俗。这突然让我对小小的木板、纤细的斧凿心生敬意:一场铺天盖地红火了上千年农耕社会的年文化,其源头便是龟裂的一小片木材,就是被工匠之手打磨的锃亮滑润的两件铁具!曾经,那些灵巧的手指在木版上的纵情刻画,丝丝木屑,落英缤纷……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如今,这一切却不再是风景……

冯骥才先生曾对木版年画做过大规模的普查,他看到的景况是,“年画产地已经萎缩得十分微小,有的产地已经没有活态的存在;传承艺人寥寥无几,大多没有后继之人。许多年画的含义已经无人能解,民间记忆严重中断。”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写这篇文章时正是春末,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多少弥足珍贵的东西,正次第消失!北宋诗人晏殊有诗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究竟“落去”矣还是“归来”矣?平阳木版年画已远远走过了和它丝丝相扣的背景舞台,重现繁华真的是一场好梦,但无论如何,有人围着说着、指着点着、评着论着、着急着奔走着,总比孤零零躺在玻璃橱窗里、闲散散挂在屋墙上好很多。或许总有一天,年画们会跃出玻璃橱窗的束缚,到市场的摊铺上去张扬它的秾丽和世俗。

木,版,年,画

作者提供珍藏照片

面对一张张平阳木版年画,我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一篇鼓吹的推介文章,还是一篇关于它渐行渐远的离别告白。

花虽落去,但归来的燕,依旧翻飞出生机一片。

-------------------------------

以下版画图片为编者为读者寻找的版画作品,供广大读者俗共享。转载时请注明作者与来源。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木,版,年,画

编者平时收集图片(包括网络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