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知识 | 你知道在古代怎么称谓年龄吗,你的年纪应该如何称呼呢?

 洪老师新语文88 2019-12-04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纪都有其专属称谓。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是两三岁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加冠,男子20岁......那么,艾是多大?耆是多大?耋是多大?喜寿多大?米寿多大?活到100岁该怎么说?关于年龄的冷知识,快看一下不同年纪应该如何称呼吧。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黄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谓始生之年时。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髮,其色赤。”

襁褓:代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

孩提幼儿时期。《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童年时期,幼年。晋·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13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及笄:年满十五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来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二八:即十六岁。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南朝陈·徐陵《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是“加冠” 、“加笄”。

弱冠: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六九之年:54岁。

耳顺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花甲:我国古代用于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出自《论语》。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七十七岁寿辰,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米寿:指八十八岁寿辰。因米字拆开为八十八,借指88岁。

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


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上寿:养生学术语。谓最高的年寿。《左传·昭公三年》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则有“人上寿百岁”的说法。

茶寿:一百零八岁的雅称。“茶”字的草字头为双十;中间的“人”分开为“八”底部的“木”可拆为“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上下相加得一百零八。

双稀、双庆: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的二倍140,即双稀为14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