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溃散的士兵为什么不敢攻击督战队呢'

 松竹同音 2019-12-04

职场上,有人勤勤恳恳,也有人浑水摸鱼。战场上同样如此,有人英勇无畏,就有人贪生怕死。打胜了还好,一旦打败,溃兵撒欢逃命那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要不也不会传下来“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

当然,一起传下来的东西还有督战队。尤其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之惨烈前所未有,现代意义上的督战队也应运而生。以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机”为例,由于伤亡率太高,前进几乎等同于送死,在那种情形下,很难有人不萌生退意。

面对士兵普遍存在的畏战情绪,法军不得不划下督战线,让督战队把退到督战线之后的士兵全都突突掉,这才维持住战局,并最终导致交战双方近百万人报销在仅仅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没有亲身经历,我们很难想象那炼狱般战场的模样。但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在感慨战争的残酷、督战队的冷血无情时,可能也会想,假如自己身处战场,是一名溃退的士兵,在生死存亡之际,会选择攻击督战队,从而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历史上的大多数人也和我做了同样的选择。事实上,很少会有溃散的士兵攻击督战队,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溃兵打不过督战队

督战队在战场上可不仅仅是监督自己人这么简单,他们除了督战外,往往还肩负着其他重任,比如在军队撤退时留在最后承担断后任务等。

因此组成督战队的通常是军队中最精锐的士兵,并且配备着精良的装备。特别是在一战时重机枪已经问世,由于其重量的原因只能定点布置在后方,在以逸待劳的前提下,用机枪突突筋疲力尽的溃兵简直不要太简单。而另一边呢?英勇无畏的士兵已将热血洒在冲锋的路上,逃散的溃兵们大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他们哪来的勇气去攻击战力拉满的督战队呢?

第二、 前进战死是英雄,逃跑被督战队处决是懦夫,而攻击督战队则是叛徒

同样是死亡的结局,却可以在死后得到不同的对待。身为军人,也许他没有勇气去做战死沙场的英雄,而是选择做了懦弱的逃兵,但如果攻击督战队,性质将和做逃兵完全不同,那是会被所有人所不齿的行径,是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相信任何一个知廉耻的人都不会愿意在死后背上叛徒的骂名,这也是很少有人会攻击督战队的原因之一。

第三、从众心理使溃散的士兵不敢攻击督战队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心理现象,有从众心理的人在战场上看见很多人溃逃,大概率也会跟着一起逃,并认为和大家一起才是对的。

这就导致溃兵中大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即使某个士兵内心产生了攻击督战队的想法,但也会被大多数人所裹挟,认为也许周围大多数人的做法才是对的,最终改变自己的想法。

第四、溃兵后退不一定会死

历史上,督战队处决后退的溃兵是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大多数时候,督战队会将逃兵抓住送往军事法庭或者惩戒部队之类的地方,给他们改过自身甚至是戴罪立功的机会,而不会当场枪毙,毕竟在战时每一个人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不能轻易就浪费掉。

战争是残酷的,要求士兵们勇往直前不惧死亡,但战场上的士兵又是一个个真实的血肉之躯,会害怕,会思考,既然逃回去未必会死,那恐怕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主动去攻击督战队自己作死吧!

参考资料:

《不断革命论》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