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廷虽小,内斗很大”——史话南明“皇帝”与“监国”

 光辉rlbr1vjwmb 2019-12-04

崇祯皇帝自尽后,辗转南徙的明朝宗室及遗臣相继在南方建立了几个南明政权。有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前后共历39年。

包括立为南明皇帝的安宗朱由崧(恭宗子,思宗堂弟,年号弘光)、绍宗朱聿键(裕宗子,年号隆武)文宗朱聿鍥(裕宗子,绍宗弟,年号绍武)、昭宗朱由榔(礼宗子,思宗堂弟,年号永历)。其中,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在明亡后基本前后相继(其间只有短暂的空白期)。一般说来,康熙二十工年(1683)奉永历正朔的台湾郑氏投降可视为南明史的结束。

最早建立的南明政权是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在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任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是为南明史之始。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多事之秋,弘光小朝廷的君臣上下却毫无振作之意,而是沉浸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小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并被真假难辨的'太子'案、'童妃'案所困扰。旗下的各股武装力量也多各怀私心,不能团结御敌。弘光政权存在约一年,即灭亡。

弘光元年,唐王朱聿键在南安伯郑芝龙等人的扶植下在福州监国,旋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当年为隆武元年(弘光元年与隆武元年为同一年)。隆武帝继位之初,俨然想有所作为,常与廷臣商议如何抗清,并联络抗清义军,准备北上抗清。但手握小朝廷军政大权的郑芝龙挟隆武帝以自重,不愿意离开家乡。隆武二年(1646)七月,当得知清军已经攻下浙东浙南的消息后,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接洽投降,并撤走守关的精兵。福建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逃出福州,于隆武二年八月被追杀于汀州(今福建长汀),隆武政权灭亡。投降清军的郑芝龙后来也被清廷所杀。

“朝廷虽小,内斗很大”——史话南明“皇帝”与“监国”

隆武政权失败后,唐王弟在广州称帝,改明年为绍武元年,但仅存在41天就被清军消灭。此外,弘光、隆武称帝期间,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抚州的益王朱慈始(1645)、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绍兴的鲁王朱以海(1645-1653)等也先后建立了政权。其中以鲁王朱以海较有实力,一度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会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各自为战,很快就被再度南下的清军各个击破。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1653年自己去掉监国的称号,1662年病故于金门。比绍武政权建立略晚,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永历小朝廷存在的时间较长,曾出现两次反败为胜的转机。

第一次转机在永历初年。李自成战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別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隆武政权任命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久就被南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均被清廷封为'王')击败。余部进入广西,拥护逃来广西的永历皇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1647年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1648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同年,清总兵金声桓、李成栋、姜镶分別在江西南昌、广东广州、山西大同反正,割辫复制;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等也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

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的第一次抗清高潮。但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李来亨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直坚持到1664年。

第二次转机是在张献忠大西军残部孙可望、李定国等相继在贵州、广西、湖南、四川战场上打了许多胜仗的背景下出现的。其时,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了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原大西军刘文秀部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了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了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等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张名振、张煌言则'三入长江',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朝廷虽小,内斗很大”——史话南明“皇帝”与“监国”

李定国还一度与郑成功约定会攻广州。此前,降清的弘光朝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也暗中联络南北各路的反清势力,拟订了会师长江、恢复大江南北的宏大计划。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由于准备会攻广州的郑成功部屡误约期,未能实现预定目标(但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取得了泉州大捷、护国岭大捷的胜利,战果也不小)。更槽糕的是,被永历朝廷倚为支柱的孙可望在力量壮大后突然萌生异念,企图取永历皇帝而代之,结果在从贵阳赴昆明图谋帝事的途中因不得人心而失败。孙可望竟率少量随从投降清军,并献滇黔地图,使西南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永历皇帝逃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而损失殆尽。就在清军主力大举进攻西南之际,郑成功瞄准时机,率领十余万北伐大军一度兵临南京城下。但郑军在南京城外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未能攻下南京,不得不撤回厦门休整。

永历十四年(1660),清军大举进攻厦门。由于郑成功擅长海战、布置周密,在金门、厦门一带重创了清军,稳住了东南海上抗清根据地。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在台湾创建了新的根据地。

永历十五年(1661),吴三桂率清军进入缅甸,索求永历皇帝。当年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永历皇帝交给吴三桂。次年,吴三桂将永历皇帝纹死在昆明。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死讯后,亦忧愤而死。以台湾为根据地的郑氏集团则继续使用永历年号对抗清廷,并奉养宁请王朱术桂为监国。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克投降,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朝廷虽小,内斗很大”——史话南明“皇帝”与“监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