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句朗朗上口,成为许多现代人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寄托。那么,诗中的“南山”究竟在哪? 据考证,这个南山就是横山。 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的南岸,有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就是横山。 横山古称横望山,历史十分悠久。商周之交,泰伯奔吴,在此筑城,繁衍生息。500多年后,吴越之争在此拉开序幕。公元前570年,“横山之战”奠定吴楚疆域基本格局,江东地区“吴头楚尾”之称因此屡见典籍。 陶渊明为何会选择在横山隐居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横山的自然人文,感受陶渊明笔下“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田园生活吧! 横山是皖苏交界绿色屏障,纵横百里,峰峦叠起,三十五峰依次环立,吴山越水尽收眼底。 横山四时之景不同,春有明媚山色、夏有飞瀑清泉、秋有云雾松涛、冬有竹海雪浪。更有丛林夜月、丹灶寒烟、龙盘古井、绝壁垂松、石门古洞、壁立万仞、石上棋盘、玉泉临空等横山八景令人流连忘返…… 自古以来,横山因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迹众多、山色风光秀美而被“仙家”选为修炼之所,兵家列为战略要地,文人吟作“世外桃源”,《史记》中也记载秦始皇由此驿道“过丹阳、至钱塘”,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横山山清水秀,东晋名道葛洪、唐代著名道士吴筠都等曾在此问道修仙,为横山增添了一丝神话色彩。 横山更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所。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时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素有“诗仙”美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等都在此留下遗迹。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文人要数“山中宰相”陶弘景了。相传南梁陶弘景留恋横山山水景色,到横山隐居,皇帝诏他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后许多文人慕名而至,或游览横山美景、或寻访仙踪遗迹,留下了许多诗文及摩崖石刻。 “壶中别有日月天”、“梦中往往游仙山”,这是诗仙对横山的赞美。李白在横山共写下三首诗,分别是《赠丹阳横山周处长惟长》、《寻雍尊师隐居》和《下途归石门旧居》。 《下途归石门旧居》(节选) 唐·李白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在李白看来,横山石门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横山石门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峡谷深处,天然石壁状如大门,气势恢宏,石壁上有唐代镌刻的“石门”二字,直径1.2米,笔力遒劲,赫然入目。除此之外,横山还有幽深的“仙人古洞”,精巧的“仙牛脚印”,奇妙的“九龙天池”,神奇的“拖船豁”、“石猴”、“老君像”等历代摩崖石刻遍布山岩,现存大约四、五十处,历历述说着横山的前世今生。 历经千年,十里桃花燃醉山谷、旅游步道蜿蜒山间、江南民宿画里人家、横望米酒芳醇清冽、传统美食留香齿颊等横山印象令人心醉,横山也修建了一条登山步道,供游客畅游山间。 横山登山游步道起点为石门广场,终点为小龙王庙,全程4.3公里,沿途分布的景点有石门、仙人洞、拖船豁、太阳宫、龙王殿、九龙池和小龙王庙。整条线路呈梯形,最高点为太阳宫,海拔459米,驻足山顶,只见群峰环绕,横山美景尽收眼底。 横山主峰“太阳宫”为全市最高点,海拔459米,被人们称为“太阳拱”、“笔架峰”、“芙蓉峰”等。登上主峰太阳宫,三十五峰依次环立相拥,山势巍峨,峰峦叠起,林壑幽美,自然景观十分壮观,倘若有幸观看到清晨日出或雨后彩虹,更能给人以无限的愉悦和惬意的视觉享受。如此美景,难怪陶渊明隐居于此。 除了田园诗,当地特产——横望山米酒的诞生也与陶渊明有关。 众所周知,除了开创田园诗派,陶渊明还有一个特征——好饮酒,也喜欢酿酒:“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停云》)、“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因此横望山一带从东晋以来就是著名的米酒之乡,也就有了闻名遐迩的横望山米酒。 陶渊明的后人居于此,酿酒技艺也世代传承了下来。陶身友是横望山米酒第六代省级非遗传承人,其非遗研究代表作品——横望山系列酒:菊花、桂花、茉莉花和红曲、红色经典名酒名扬于外。陶师傅说,在陶渊明时代,人们喝的清一色的都是米酒,制作米酒的技艺也为陶氏后裔代代相传。如今,横望山米酒以其工艺独特、酒色晶莹剔透、味道醇厚芬芳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热爱。 陶师傅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酿酒师,且擅长酒类手绘标签。醇香清冽的米酒配上诗情画意的标签,大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