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急救只会掐人中?针灸十三鬼穴考

 雪山飞狐之独狼 2019-12-04

近日,浙江卫视节目《追我吧》在录制过程中,艺人高以翔不幸猝死引起了多方关注,除了对心肺复苏、AED等不够普及,参与到急救中的非专业人士不足,医生院外急救风险等的思考之外,对中医急救的反思与追问成为另一种声音,“掐人中”能不能急救?安宫牛黄丸能不能救命?……那么,在针灸领域,常见的急救穴位有怎样的记载呢?

中医急救只会掐人中?针灸十三鬼穴考

“人中”属于“十三鬼穴”的范畴,是针灸医学针对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的治疗方法,这一类病症在现代医学中属于“癔症”的范畴,但其发病症状与“猝死”等有相似之处,那么,十三鬼穴如何应用呢?

出处与源流考究

“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这段记载认为十三鬼穴主要针对癫邪所致的疾病,表现诸如“癫痫”等现代疾病,有猝然昏倒,口吐白沫等症状,具体治疗穴位包含以下13个穴位:“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

中医急救只会掐人中?针灸十三鬼穴考

在针灸发展史上,“十三鬼穴”提出还有宋代医家徐秋夫,与孙真人十三鬼穴有所不同,他用神庭、间使、乳中、阳陵泉、行间,取代了上星、劳宫、会阴、曲池、申脉。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中又在此孙真人十三穴的基础上加上间使和后溪穴,共计十五穴。此十五穴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中所载不同。《千金要方》中鬼心为太渊,鬼枕为大椎,鬼路为劳宫;《针灸大全》中鬼枕为大杼,改鬼窟为鬼营(间使)。

虽然“十三鬼穴”各有不同,但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有效穴位。虽然具体的穴位不同,但是针对的病机非常相似,实则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的理念,即针对相似的症状,具体穴位处方不同。就像同一个病人去看不同的医生,或许开出的处方不同,但是都能治好疾病。

中医急救只会掐人中?针灸十三鬼穴考

刺激强度的改变

鬼穴历来多用于治疗癫、狂、痫,发展至今,其疾病谱已扩大许多,包括治疗郁证、中风、精神病、神经官能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证,不再局限于急救,而更专注神智疾病。在定位方面,鬼穴大多位于四肢末端或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之处,其所属经脉均与“元神之府”的脑和“主情志”的心有密切联系,所用手法多为点刺出血或强刺激泻法。而针刺治疗的强度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进行调整。

鬼穴在运用 2~3次后应适当调整穴位及刺激强度,以防在精神症状缓解的同时常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故而在使用泻法刺激鬼穴时,应注意患者病程长短,体质强弱,辨清虚实,了解患者针刺后反应,及时适当地调整所用穴,正确地运用补泻法,使邪去而不伤正。

中医急救只会掐人中?针灸十三鬼穴考

临床应用的变迁

鬼穴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的医学条件,因为古人无法认识一些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于是将此类病症归为鬼怪作祟,故知此类穴都是对这类病有特殊疗效的,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医疗科技的限制,而无法系统认识到相应疾病的医学影像学基础,故鬼穴最常应用于精神障碍疾病。

癫狂症

多由受到恶性的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滞,气滞痰阻,痰气上逆,闭阻心窍,以致心志失常,气郁引动痰浊而发。可以任督心脾经上的鬼穴再合以四关穴,并配合肾气丸治疗阳气虚极的幻听症,三诊应效。而治疗肝气郁结、痰火上扰引起的癫狂用十三鬼穴全部针刺配合滚痰丸,总有效率达97.6%。

痫证

多由肝经风火妄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而致。用人中穴治疗各种痫证有效率达100%。

癔病

与自身的性格密切相关,且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性,为七情内伤而致气机逆乱于心而致。癔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患者自我感觉有器质性病变,如做现代医学检查却不能发现,属西医的神经官能综合征。可用承浆、人中、间使治疗癔病之暴喑,用大陵、劳宫治疗吞气症。

综上所述,十三鬼穴用于急救的场景主要在于“狂证”“癔证”等的情况,这类患者在昏倒时多会发声,而并非是“猝死”的呼吸心跳骤停,对症应用时应照此鉴别,并根据患者个体循序渐进地调整,而不是随意使用“掐人中”等方式。

参考文献:

1.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09.06.026

2. 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10.0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