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吃的炒面是用哪七种食材制成的?为何不能长期作为主食?

 史说新域 2019-12-05

“一把炒面一把雪”,这是人们对志愿军艰苦生活的生动描述。只要说起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生活情况,就不能不提到炒面这个话题。

炒面和志愿军战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部队补给无比艰难的岁月里,它帮助战士们渡过难关,曾一度成为志愿军战士的主食,解除了战士们的饥饿之虞。

不过,炒面也随着战争的进展和志愿军后勤供应的改善,经历了从兴旺到衰落的历史。

炒面,是一种由玉米、小麦、高粱米、芝麻、花生仁、食油、食糖等七种食材为原料,经炒熟、磨碎而制成的一种方便食品。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敌机十分疯狂,不但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线,使志愿军前线部队的口粮和副食品难以及时得到保证,而且即使是有了粮食,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因为敌机随时都有可能来搜寻目标,发现哪里有一缕炊烟也不放过。

再加上战事紧张,战士们日夜追击敌人,常常来不及做饭。因此,便于制造、运输、储存、食用的炒面,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志愿军的主要野战口粮。

将士们随身背一条炒面袋,饥饿时,抓一把炒面塞进嘴里,再吃上几口雪,照样坚持战斗。

当时,在祖国的东北,出现了“家家户户炒炒面”的动人景象。炒面伴随着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打了许多胜仗。战士们感激它解决了大困难,喊出了“为炒面立功”的口号。

然而,长时间把炒面作为军队的主食是不行的,因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如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把野战食品搞得过分单调,会损害战士们的体力和健康,影响战斗力。

例如,炒面含水分少,长期食用容易“上火”,许多战士得了口角炎,有的疼得嘴都张不开。

再者,长期吃炒面,容易腹泻、肚胀,害胃病的人大量增加;还有许多战士出现厌食症,一见炒面就头疼恶心,这样自然造成营养不良,体力下降。

另外,长期食用炒面,还使许多战士患夜盲症,成了睁眼瞎,一到夜间看不见东西,有的连队夜盲症患者一度竟高达百分之七十,行军一个拉着一个摸索前进,这对当时主要靠夜间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是极其不利的。

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志愿军的后勤供应日益得到改善,炒面大为减少,大米、白面、各种蔬菜、干菜,各种肉类和蛋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供应品种最多时,主食达十种以上,各种副食品经常有五十种之多。

就这样,前线部队“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单调生活开始改变,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可以吃上热汤、热饭,有些伙食搞得好的单位,甚至可以做到一个星期不吃重样饭。

许多坚守在前沿坑道中的部队,任凭敌人的炮弹在头顶爆炸,战士们照旧围在火炉旁包饺子。生活改善了,将士们的体力恢复很快,生病的也减少了,一个个身强体壮,精神饱满,杀敌的劲头更足了。

这段小小的炒面兴衰史告诉人们,战争年代的野战口粮里有很多学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使部队吃上营养丰富的食品。当供应确实有困难,甚至完全供应不上的时候,炒面、野菜固然都是极宝贵的,但这毕竟只能作为暂时性的食物,切不可以为有了炒面之类的干粮就万事大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