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掌染草2012 2019-12-05
【丝绸的起源在中国】近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召开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称在黄河流域的郑州市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物,经研究证实,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关于丝绸的起源,我国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据《通鉴纲目外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经比较发达。
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距今5300—5500年)发现了罗织物,。
进入新世纪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荥阳市城区北2千米的汪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的一个瓮棺内,发现了一个孩童的遗骨,而遗骨被被碳化织物包裹。这一发现,又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蚕,值得注意的是,该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呈吐丝的蚕形。
郑州地区陆陆续续出土了碳化丝织物、骨雕蚕,引起了考古界、研究界的重视。一个让考古界长久关注的问题再次浮现:中国丝绸的起源究竟在哪里?郑州出台的系列文物,是否可以认定为中国丝绸的重要起源地?
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
2017年和201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观察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根据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可以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2012年在其新著《丝绸之路新史》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
郑州出土的丝绸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虽不能肯定郑州就是中国丝绸起源地,但将其称之为“中国丝绸起源地之一”没有任何问题。丝绸从中部起源,然后通过“一带一路”传播,这项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源与丝路之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奥特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