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老刘tdrhg 2019-12-05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中国古建筑体系自形成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虽然建筑体系和风格上整体变化不很显著,但随着漫长历史中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等,中国古建筑仍具有较明显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从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至明、清大量建筑,可明显对比发现,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历史时代风格特征。

无论从建筑整体艺术风格到细部做法,从营造工艺到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木结构构造的变化等,都能反映中国古建筑的时代特征。

以下从大木构件尺度和截面外形的明显特征及建筑艺术风格上简述,使人们对中国古建筑历史时代风格特征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对以后深入学习,掌握中国古建筑的时代特征起到提示,引导作用。(简述以官式建筑为依据)

大木构件尺度和截面外形的时代特征


大木构件反映古建筑时代特征,较为明显之处是构件尺度变化和构件截面外形的变化,尤其当历史跨度较大时更为明显。

1.大木构件尺度变化时代特征

(1)柱高比例的变化。

施用斗栱的建筑,其柱高因斗栱尺度的变化给柱高尺度比例也带来变化,早期建筑斗栱尺度较大,柱高尺度相对较小,如元代以前的古建筑。

明清以来,斗栱尺度渐小,建筑的柱高尺度加大。其柱高尺度的时代特征规律是:柱高尺度随斗栱尺度变化,早期建筑柱高尺度相对较小,宋、元以后柱高尺度渐大。如下图: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斗栱与柱高尺度变化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斗栱与柱高尺度变化

(2)梁类构件截面的高、宽(厚)比例。

早期建筑梁类构件较“高瘦”,受力合理,更符合现代力学原理;元代以前建筑的梁类构件高度比一般约为2:1-3:2,晚期建筑梁类构件较“肥胖”,尤其清代建筑的梁类构件近似方形。其高宽比约为5:4-6:5,从力学原理角度上讲极不经济。如下图: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2.大木构件截面外形的时代特征

(1)柱子,元代以前建筑的柱子柱头部分大都施“卷杀”。

宋代多将柱子外形做成“梭柱”,而明清建筑的柱子柱头部分不施“卷杀”,只将柱子施以“收分”,柱头端部的柱楞施以局部“卷杀”或作“压楞”处理。如下图: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2)梁类构件截面高宽比例。

如上所述,早期较“高瘦”,明清较“肥胖”,而梁类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外形也具有时代特征,像宋、元时期的梁栿有时对梁身施以“卷杀”,有的梁身向上“起拱”,呈规则曲线状。而元代建筑梁栿多利用原木的形状,灵活运用在梁架体系中,尤其梁背多保留原木形状。明清建筑的梁、枋截面形状棱角平直规整,形状较僵化。如下图: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梁类构件高宽比例变化

柱、梁、枋等木构件的外形和截面的高度比,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营造特征和工艺技术。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宋元时期梁类构件外形及截面特征

强干货!中国古建筑·历代风格特征分析(一)

宋元时期梁类构件外形特征

下期预告:

斗拱的时代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