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回顾 | 五场儿童青少年讲座的精华都在这里啦~

 长沙7喜 2019-12-05

2019年10月18日至11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五场面向家长的儿童青少年主题讲座。

让我们一起走近讲座现场,感受他们的喜悦与收获吧!

 01 我该怎么说我的孩子才能听?——家庭亲子沟通

主讲人:毕文秀

毕老师首先用一张图简单明了地介绍了不同的教养方式,并指出高要求和高回应相结合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亲子之间真诚的沟通。

毕老师列出了一些亲子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对话:“你怎么这么笨”“玩儿这些东西,你能考上大学吗”“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在这些负性表达中,孩子的感受是受到忽视的。长期否认孩子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与愤怒,也会让他们变得不会体会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以后孩子也不会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可能导致孩子和家长沟通越来越少

那么,应该如何促进健康积极的家庭沟通呢?毕老师介绍了一些与孩子沟通的小技巧:

在感知孩子的情绪方面,父母可以尽力做到倾听(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接纳(用“奥”,“嗯”、“我知道了”等词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和共情(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如“那一定令人感到很沮丧”)。

与孩子沟通时,可以多用“反馈式”倾听,即将你听到的孩子说的话用稍有不同的词反馈给他,避免原封不动,但要准确表达孩子的意思。在询问时,多用“启发式”问题,教给孩子如何思考。如问孩子“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在将来?”,帮助孩子发展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02 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正面管教

主讲人:徐寒玉

徐老师谈到,正面管教是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方式,位于严厉惩罚和骄纵宠溺之间。

正面管教需要教养者具备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对自己在重要关系里的价值的感知力、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等7项重要感知能力和技能。

那么,正面管教是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的呢?

徐老师向大家阐释了“不良行为”这一概念,不良行为是指缺乏知识、意识或有效技能的行为,或者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导致我们被原始脑操控的行为。

徐老师提到,在多数情况下,小孩子只是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家长应依据孩子的年龄段特征做判断。

徐老师谈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丧失信心时,孩子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会为自己选择不恰当的行为。面对孩子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家长可以在支持、温暖的态度下促进孩子习得适应性行为。

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可以适当询问自己“哪些在你看来是不良行为?如果重新看待,你觉得这些不良行为是缺乏什么的行为?”,尽量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

当明确孩子确实表现出了某种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运用积极暂停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有效地运用(尊重;着眼于改善而非完美;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面)等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主讲人:陈卓

陈卓老师首先解释了“专注力”的概念,专注力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希望集中的地方,并且抑制住其他刺激的能力。

那么,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 有哪些表现呢?

注意力缺陷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不注意细节、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无法遵守指令以至于无法完成很多必要的任务、做事有头没尾、没有条理、丢必要的东西、健忘、行为启动困难/脑力维持困难等症状。

多动表现为身体的或言语上过多活动。冲动表现为语言上的冲动,脱口而出 ;难以等待;经常打扰他人等。

陈卓老师指出,ADHD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表现各异;同时,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随着年龄渐长而延长。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

陈卓老师介绍了在家中和课堂上的调整办法。在家中时,可以采取改变感官刺激、给予更多的时间和任务管理技巧等方法;在学校里,调整座位、非言语的提醒和给予明确简短的指示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专注力。

 04 孩子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主讲人:张雨珊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全球青少年抑郁症患病水平为1.3%。有别于难过、悲伤等具有疗愈作用的情绪,人处在抑郁状态时,会行为减退、兴趣缺乏,如同一片无波澜的蓝色海洋,丧失了感知情绪的能力。

张老师列出了一些她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求助”信号:在学校遇到问题、离家出走、饮酒或吸烟、低自尊、花很多时间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冲动、暴力。

青少年抑郁并无明确的触发因素,这带来了解释青少年抑郁的困难,但同时也意味着生活中到处都是答案,应该对抑郁症的缓解有信心。当孩子聊起自杀话题、说到“我活着就是一种负担”或将珍贵的东西送人时,家长应警惕其自杀的可能,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当孩子正在经历青少年抑郁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张老师介绍了一些应对青少年抑郁的方法:尽早识别抑郁或自杀意念、寻找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监控青少年的压力水平、学习适应性的应对技巧、提供支持等。

张老师还提到了帮助处于抑郁状态的孩子的小技巧:鼓励社交;确认情绪,不要否认、忽视、轻视对方正在经历的情绪;积极倾听,非评判地全身心的关注对方;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寻求专业帮助;照顾自己。

 05 孩子焦虑了,我该怎么办?

主讲人:陈沛昱

焦虑这种情绪好像与我们形影不离。陈老师谈到,焦虑就像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一直包围着我们。

小孩子焦虑往往以“害怕和担心”表现出来:拒绝和他人交流;比以往更加敏感、警觉;对考试特别焦虑,甚至考试结束了也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经常做噩梦,半夜惊醒;摸自己的脸颊、撕嘴皮等。

那么,什么是焦虑呢?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包含了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情绪内容。焦虑发生于恐惧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即在面临危险时战还是逃。在应急反应中,身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准备状态,大脑杏仁核和眼窝前额皮层活跃,为“战或逃”的反应储备能量。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陈老师介绍了有效的评估焦虑的方法: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多方面搜集来自孩子自身、同伴、老师的信息;注意抑郁症、ADHD等共病的发生;寻求北大六院、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等专业的心理帮助途径。

陈老师带大家进行了“心灵安全岛”想象体验和接地治疗(通过关注外部世界而非自己或内心世界来达到分神的目的),还讲解了行为健康、认知行为方法(如及时发现孩子的回避和恐惧行为、放松训练)、精神分析方法(如接纳孩子的情绪、讨论和允许孩子发展更适当的焦虑信号)等应对焦虑的方法

在孩子焦虑时,父母也应该进行一些自我调节,及时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并寻求专业帮助,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后盾。

至此,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举办的五场儿童青少年主题讲座已经圆满收官,学员们都表示收获颇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