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计算指标统计更合理、更容易通过?

 lylla 2019-12-05

对于错层、有跃层柱的结构、带夹层的结构、带坡屋面的结构等,由于楼层不符合规范意义上的刚性楼板,因此,对于规范中的各项指标都不具有实际的意义,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在软件中如何设置能让这些指标通过更合理、更容易。

一、自定义指标统计

自定义指标统计的设置方法如下:

Step1:在“分析和设计参数定义选单中”勾选“采用自定义范围统计指标”;

Step2:在“分析结果”页面点击“楼层指标”来设置自定义的范围;

Step3:点击“定义组装表”按钮实现自定义指标统计设置。此处引入了组装表和设计层的概念,设计层包含的构件完全由用户指定,指标基于设计层统计,组装表描述设计层的组装关系。

二、自定义位移指标统计

自定义指定位移指标统计节点标高范围,程序按照用户指定的范围进行层间位移角、位移比等位移指标的统计。自定义范围的方法如下:

Step1:指定一个上部标高,当某个竖向构件的上部节点不在此标高以上时,此竖向构件不参与位移指标统计;

Step2:指定一个下部标高,当某个竖向构件的下部节点不在此标高以下时,此竖向不构件不参与统计。

注意:当上部标高填写 1,下部标高填写 0时,所有构件都参与统计!

三、自定义位移、刚度指标统计的特殊情况

结构中存在跃层构件


案例分析:下图所示模型的角部跃层柱若按默认标准层统计时会对位移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位移比。但从整体模型角度看,该柱并不应影响扭转效应的大小。

解决方法:在自定义位移指标统计时,可以不考虑其对位移尤其是位移比的影响,但这种跃层柱刚度统计按照分层也未必合理,需结合实际经验判断。

(结构含有跃层构件)

模型中含有“坡屋面”结构


案例分析:下图所示模型含有坡屋面结构,坡屋面层楼板为斜板,该楼层已经不存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因此控制位移比没有意义。并且程序默认将斜板按弹性膜考虑,由于考虑板的有限的面内刚度,有可能会导致层间位移比计算值出现大于2的情况。

解决方法:在自定义位移比、刚度比指标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统计坡屋面的位移比、刚度比。

(模型含有“坡屋面”结构)

模型中含有“错层”结构


案例分析:下图所示模型中含有错层结构往往楼板不连续,楼层概念不明确,按整层控制位移比不能作为考虑结构扭转效应大小的依据。

解决方法:按规范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与刚度比。

(”错层结构”的处理)

模型中含有“局部夹层”结构



案例分析:下图所示模型中含有局部夹层结构,夹层部分面积较小,在这些位置分层时常常将其他连续竖向构件打断,使得整体位移指标造成异常或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解决方法:可采用自定义指标统计将该层定义为不统计或与其他层合并统计。

模型中含有“悬挑、悬臂”构件的结构

案例分析:下图所示模型中含有悬挑、悬臂构件的结构,一般悬挑部分的竖向构件提供抗侧刚度非常有限,有时因其位移较主体结构偏大,对位移、刚度等指标统计带来干扰,有些悬臂构件还会对位移比等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构件的位移进行过滤。

楼层的局部抗剪承载力指标统计

Step1:点击“特殊属性”按钮;

Step2: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柱”、“支撑”、“墙”和“空间斜杆”对象进行统计。

(楼层局部抗剪承载力指标统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