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虎门威远炮台有感

 裴伟看世界 2019-12-05

最近参观了东莞虎门威远炮台,在这次参观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其貌不扬、在电视中屡屡出镜的清代大炮。

一直以为这门大炮的原理太简单,没有太大科技含量,或者在科技上它已没有了提升的空间。我今天这样想,可能180年前清代人也有此想法。参观完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看似很简单的东西,但技术水平上可以相差巨大,而这种差距恰恰可以决定战争的走势,国家的命运。

首先在大炮的制造工艺上就有明显差距。清朝当时采用的是泥模铸造法,而英国人用的是砂型铸造法和实心钻膛技术。制造工艺不同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炮膛粗糙度不同,英国大炮炮膛光滑,炮弹和炮膛的间隙小,而我们炮膛粗糙,间隙是英国的2倍。这样的后果是什么?我们的炮弹在击发后不光精度低,而且炮弹受到的摩擦力还大,导致射程小。我们大炮的最远射程是不超过1.5公里,而英军的大炮射程是4.5公里,也就是1.5公里外只有英军打我们的份,我们的炮弹挨不着他们。另外清军的大炮材质是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不易加工、收缩率高,发射时易炸裂,减振性不强。英军大炮采用的是灰口铸铁、硬度低、脆性小、容易加工、熔点低、流动性好、收缩率小、减震性强。我们的这种材料带来一个什么后果,那就是容易炸膛。1835年关天培用60门新大炮做演练,结果10门大炮炸裂,4门不合格,这样的武器用到现场,不是要敌人的命,而是要自己官兵的命。

在机动性上我们的大炮也很差。英国的大炮是上下左右都能动,我们只能上下动。我们的机动性完全不行,敌人的炮舰横着跑,跑得快,你就拿它没办法,可能我们还在那里调上下,别人早已跑到炮台上游去了。

炮弹的射速上,英国的大炮是3发/2分钟,我们是1发/6分钟,别人打了9个炮弹,我们只打1个。相当于被对手狂殴了9拳,我们才打1拳,1拳还没打准,又被对手狂殴9拳,这仗完全没法打,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一堆看起来像武器的废铁。

在炮台的设计和建造上,差距也很大。我们的炮台用的是花岗岩大石头来建造,没打仗时,看起来是很坚固,有点类似钢铁堡垒。打起仗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大炮一炸,石头瞬间都变成了机枪,炸裂的小石块都变成了子弹。看见对方炮弹来了,仿佛看见炮台都变成了机枪了,对方炮弹一落地,机枪开始扫射。可见建造炮台时的天真想法多害人。另外炮台设计上也不好,我们的炮台设计没有考虑敌人的侧面包抄,敌人侧面一进攻,炮台基本裸露任人射击,别人打开一个缺口,整个炮台就废掉了,炮台设计存在问题,设计太简单单一。清朝时的西方炮台是棱堡式防御炮台,是由数学和军事实践结合的发明,可以交叉火力进行多重防御打击,其防御体系比清朝炮台科学的多。

火药也有差距。我们的火药按硝硫碳—80%、10%、10%的比例,纯手工制作、颗粒粗糙、易潮湿、爆炸力低。英军的火药按硝硫碳—78%、8%、14%的比例配置,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工业设备提纯、粉碎、拌合、压制、烘干,火药品质优良。

炮弹制造差异。清军火炮主要发射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因采用泥范铸弹、炮弹不圆整、弹体粗糙、腰线突出。而英军火炮则大量使用新式的爆炸弹和燃烧弹,采用蜡模铸造,炮弹浑如圆球,威力大。

综上所述,单单一个大炮,我们的射速低、射程短、精度低、炮弹爆炸威力小,还容易炸膛。从设计制造角度来看,我们的大炮炮膛制造工艺差、材料落后、炮弹制造工艺也差,不光炮弹粗糙,腰际线那里还突出,火药制造水平低。可以说别人在玩小米9时,我们还在玩功能机,玩功能机也就罢了,但还知足于功能机很强大,那就麻烦了。

不是专业人员,可能不知道这里面水的深浅。一个将帅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看见这一门门的巨炮,单从外观上看以为和别人的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数量还多,实力相当厉害,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次参观从纯技术的角度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巨大差距!用科学数据分析说话,非常震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