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12-05

1

前两天发了一个关于孩子吃零食的微头条,没想到转天再看,获得了43万的阅读量,1205条评论。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这样的热议,真的炸出了家长们教育态度的众生相。

尤其是评论区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质疑”、“反驳”,我也很有兴趣再次解释。

比如这条: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楼主所说的不大现实,你家孩子只是你没有给其他好吃的零食,被限制的只能吃巧克力,所以才有效果,等他什么零食都要,每天换着花样吃,你就知道并不是你敞开供应才让他腻烦的了。”

首先,我并没有只在“吃巧克力”上给孩子自由,其他的零食我也不管,当然,我也不希望她吃太多“垃圾零食”,那我能做的,就只是少往家买。但是当她在别人家吃到,或者自己提出要买时,我会很痛快满足她。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永远有“垃圾食品”存在,你不可能做到绝对杜绝,更何况,所谓“垃圾食品”,也并不等于“毒药”,无非是高糖、高盐、添加剂多一些,但这些东西,只要你不每天当饭吃,健康的身体是足以有能力快速代谢掉的。

人体其实非常智能,糖和盐的需求,也是既定的,一旦过量,你自己都会感觉“小小不适”,而且自然产生一些“自救”的需求。比如满满吃完三块巧克力后,自然去喝了大量水。

让孩子完整的体验“好吃、过瘾、过量、不适、自我调适”,她自会得出“经验”,习得“节制饮食”的智慧和能力。

再者说,如果你嫌市面上的零食太多不健康,那完全可以替孩子找健康的零食吃啊,比如很多妈妈,自己烘焙小蛋糕、自己用山楂、红糖什么的熬棒棒糖……

口味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孩子一开始吃惯了低盐低糖的零食,那么很可能吃到“垃圾零食”时,第一口就觉得吃不惯。这也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然而,很多家长,既没有这份勤劳,也懒得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所有的“教育手段”就是“看不惯的强制戒除”。看到别人的方法能奏效,也不愿思考为什么,更没有耐心真的去实践一段时间,第一反应是找借口“我家孩子不一样……”

是,我承认孩子肯定有个体差异,教育中也没有哪一种具体操作能适用于所有孩子。

但性格差异再大,孩子也不是一个外星人,不是异类,他一定具有一些人类共通的心理机制、情绪反应。

好的教育方式,也一定有共通的大原则、大规律。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懒于思考这些。反正孩子还小,吼两句、打两下、立规矩,见效“短平快”。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2

在“我家孩子不一样……”的质疑中,还有一种很典型,那就是“我家孩子不一样……孩子小时候都没有自控力的,我节制他,也是为了培养他的自控力。”

这种说法,暗含着一个“幻想”——等孩子长大了,才可能拥有自控力。

可是想过没有,家长节制,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他控力”,一个习惯了依赖“他控”的孩子,有机会练习“自控”吗?自控能力何时才能形成呢?

如果说“自控力”是长大了就必然拥有的,那又何须你培养呢?

这逻辑,能自洽吗?

很多家长,立了规矩之后,孩子也养成了主动遵守规矩的习惯。家长很骄傲,觉得这就是培养出“自控力”了。

但是经历过同类养育方法,并且还对童年感受有清晰记忆的网友留言,却很能说明问题: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三条留言,关键信息都包含:成年后,买零食必须一次吃完,买多了宁愿吃撑,不吃心里难受、焦虑。

这说明,有些孩子“自控力”的实质,是对家长的畏惧和讨好。一旦快成年,一旦有机会,往往用更加失控的行为来补偿自己,而且还伴随着莫名的心理痛苦。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3

还有人说:“我家孩子不一样,他真拿零食当饭吃!难道也由着他?”,比如这条: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可是,为什么孩子要拿零食当饭吃,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最常见的根源有这几种:

❏ 孩子心里有“匮乏感”

这样的孩子,往往有着视零食为洪水猛兽的家长,从孩子一开始接触零食,家长就焦虑的不行,不是跟在身后唠叨“少吃点,够了吧,还吃呢!”,就是强制限量,孩子包装袋还没拆开,“一天只能吃一包、一周只能买一次”之类的“规矩”就立上了。

总之,给孩子的感觉是“这么好吃的东西,永远只能吃一点,而且随时可能断供”,心理首先有了“恐慌”的底色,自然会激出膨胀的欲望和贪心。

❏ 孩子的口欲期没过好

0~1岁就是口欲期。(但是注意,任何X欲期在不同孩子身上,持续的时间都是模糊的,心理学给的定义,是一个大致范围,不代表孩子过完1岁生日,口欲期就结束了。)

口欲期里有过“妈妈陪伴不足”、“断奶粗暴”、“不许吃手、啃玩具”之类经历的孩子,往往需要在以后、甚至成年后,不断的找某种方式来“补偿”自己(比如唠叨、吃零食、抽烟等)。

而很多幼儿,食量超大、拿零食当饭,其实是为了给口腔提供持续不断的刺激。

这已经不是肠胃需要,而是心理需要。

❏ 遗传因素、性羞耻感

有些孩子有体重超标、肥胖等问题,食量超大,热爱高糖高热零食。

容易胖,有可能是遗传基因如此,或者后天体质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家长性教育失当(比如孩子长期跟异性家长同床共眠,或者家长本身“性耻感”严重,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潜意识为了避免“乱伦焦虑”,会促生肥胖来减少自己的“性别魅力”等等,这里不再展开说)。

但是要搞清楚,孩子不是因为喜欢吃零食而胖,而是因为胖,才需要高热高糖零食。这个因果逻辑,不要搞反了!

所以,不管是出于那种原因的“把零食当饭吃”,家长最应该做的,都不是严厉控制零食,而是以身作则,陪孩子大量运动,帮孩子调节体质,或者自己好好重视性教育问题,学习育儿知识。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比如这条留言,孩子食量也大,但是家长不乱焦虑、充分信任孩子,结果并没有“失控”,孩子的饮食习惯,反而在向好发展。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4

欣慰的是,评论区也有很多家长,能够观察身边的实例,对比自己的童年感受,给孩子提供更自由的“零食环境”,而且同样的,孩子对零食,态度都很淡定。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关键信息:自己小时候想吃的没吃到,现在特贪吃;让孩子随便吃,孩子兴趣不大。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关键信息:孩子和大人一样,越得不到越在乎。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关键信息:自家女儿零食随便吃,兴趣不大,邻家儿子被管着不让吃,自己偷偷吃,还学会了藏包装袋。

阅读量43万的微头条炸出家长众生相:严格管教下的孩子更“自律”?

关键信息:限制零食的孩子,一有机会吃个不停。

其实,“越管越失控,越自由越自律”,这条教育规律,不仅仅表现在“饮食习惯”上,在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管理”、“社交能力”等方方面面,也都会有体现。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天生毛病多、能力差、不管不行”的孩子,反而有很多“恐惧、妄想、焦虑无处安放,用控制来给自己解压”的家长。

这样的家长,大概率会养育出两种孩子:

一种是到了青春期出现较强的“叛逆”,感觉父母很少懂过自己,成年后就算跟父母表面和气,心却贴不近,有烦恼从不跟父母说。

一种是连叛逆都不敢,认同并继承了父母的“控制欲”,成年后去控制伴侣和下一代,且常常困惑“为什么我做对了所有的事,却依旧不幸福,不被人体谅和欢迎?”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