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预约|王建生:《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

 历史探奇 2019-12-05
靖康二年(1127)
金兵攻克汴京,北宋王朝覆灭
建炎元年(1127),徽宗第九子赵构
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仓皇称帝
史称“南宋”
其后,高宗为躲避战乱一路南逃至杭州
大批北宋文人亦跟随宋室漂泊南下

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天津博物馆藏):晚宋诗人大多无缘得见金明池昔日的繁盛景象,但仍有少数诗人选择借助金明池繁华壮观的一面,来表现自己对旧都汴京、中原故土的惦念。
“中原记忆”是南宋文人普遍的文化心理
在各种史籍中有诸多的表述与阐发
成为突出的历史文化现象
像诗人陆游、韩元吉的诗中:
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
中原烟尘一扫除,龙舟泝汴还东都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中原本是关情地,幽州宁谓非吾乡
……
有关“中原记忆”的文学写作、艺术创作
可以说是南宋文人
持续而集中的文化艺术活动

南宋,李嵩绘《钱塘观潮图》故宫博物藏|观潮本是临安盛况,这里却惨淡萧条、沉寂悲凉。表现了作者对倦缩于临安的南宋小朝廷在国难当头时仍苟且偷安、观潮就乐的义愤和对处于危局中的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

那么,问题来了——
南宋文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书写中原的?
“中原记忆” 的背后折射出了南宋文人怎样的心态?
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历经哪些变化?
12月7日(周六)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根脉文化”系列第6讲(总第289讲),特邀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生做客河南博物院,以《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为题,带大家探讨南宋文人“中原记忆”的基本面貌及流变轨迹。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