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执意挖开前朝皇陵】 客观来说,清朝对前朝皇陵的保护还是挺到位的,不仅对明十三陵加以修缮,每逢年节还会率领一大班人亲自去祭拜,康熙皇帝甚至还在明太祖陵前敬立了一块刻有“治隆唐宋”字样的石碑。乾隆皇帝身处盛世又富甲天下,应该对墓中的金银珠宝确实毫无兴趣,他执意开皇陵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数量极其稀少的珍贵木材——金丝楠木,因纹理细直、结构紧密、在阳光下有金丝浮现而闻名。由于其历经百年仍不腐不朽,金丝楠木也成为了皇帝棺材的不二之选。 但是在明朝,大量金丝楠木被用在各处宫殿庙宇和皇家陵寝之中,到清朝皇帝入关时已成稀缺资源。问题是清朝皇帝也觉得只有用金丝楠木才能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于是就让手下人想法设法搞来。这些官员们就盯上了明朝庙宇和行宫,通过大肆拆毁地面建筑来获得足够数量的金丝楠木进行再利用。 这样的办法确实简单有效,然而却无法长期使用。乾隆皇帝即位后,也想在自己的陵寝中用上金丝楠木,可许多宫殿的楠木基本已被拆光,于是他盯上了前朝皇陵。在他将这一意图透漏给亲信大臣时,当即遭到了纪晓岚的反对,他甚至还援引《大清律》的有关条文进行劝谏。 不过和珅却另辟蹊径,上了一道奏折:“明陵破旧当修”。对此心知肚明的乾隆皇帝当场拍板执行。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明陵修葺”工程开始了,十三座帝陵中有十二座都被改小,地宫中的金丝楠木几乎全被普通木材替代。 至于这一事件的主导者——乾隆皇帝,既偷走了珍贵木材又赢了个修缮明陵的好名声。令人感慨的是,这位挖了前朝陵墓的皇帝,其陵寝也在百年后被人盗掘一空,这或许就是天理昭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