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笔能写诗,仗剑能杀敌,这才是盛唐诗人该有的样子

 文冠厚朴 2019-12-05
作者: 一恒独步 来源:长安处处有唐诗
唐朝,在那个繁华盛世里最想做个什么样的大神,当然是诗人,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样子的诗人,而是像创作了《凉州曲》的王翰那样,英气威武,真的是剑胆琴心。
遥望唐朝的诗人,他们腰里挂着青龙剑,绝对不是眼下文艺小青年那样,在耳朵上打个洞穿个孔,装帅耍酷,是时刻都要付诸行动的。
李白一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何等快意,直陈大丈夫胸怀。
唐朝诗人会写诗,更会拿刀(剑)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尊称为“诗仙”。可是他的剑术也是相当出色和牛B的。没有文武兼备的功夫,他怎敢加入永王预谋篡位大唐的行列。
因为打起仗来,特别是冷兵器时代,两军混战刀枪无眼,除非你是主帅有亲兵护卫。可李白只是小小的幕僚,根本无此待遇,不学得一身好武艺,怎能防身?那是当时最盛行的剑术。
李白醉酒舞剑酣畅淋漓
大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让人激动万分,更值得骄傲的是大唐疆域之大,国土之广,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王民,这是毫无违和感和自大的说法。

盛唐国力之强盛,在当时的世界绝对的牛气冲天,并且延续汉朝的铁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意思是敢侵犯我中华的疆土,杀害我中华的子民,任你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从户口本上消掉。
诗人们在这般豪气冲天,激扬万丈的态势影响下,除了走科举这一条道外,也幻想着像武将们那样肆意驰骋沙场,在杀戮的快意中封得万户侯,抱得美人归。
加入行伍的诗人,他们在征战的间隙,或是动了想和同窗叙旧的念想,或是想看望恩师,省亲享天伦之乐,当然也包括尽人子之孝意。于是他们从长安,或者从大唐任何一个道府州县动身,自然而然,生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叹。
李贺那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豪情壮志尽在字里行间,道出唐朝的知识分子走向仕途,已经不仅仅靠刚刚兴起的科举之路,走向战场取得战功也是一条捷径,同样可以建功立业。
可是国土广袤,任你就是封了万户侯,要想回到生育自己的故乡也绝非易事。
 诗鬼李贺
此时,贾岛所作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自然而然地就应运而生了。
谁都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超时空直线抵达的飞机,可以无限度缩短空间距离,没有高铁呼啸而至,更没有高速公路朝发夕至。
漫漫旅程,有的只有一个书童,或者一匹健壮的马儿陪伴自己。沿途可没有醉看风景那般的诗情画意,肯定也没有遥看瀑布挂前川那般浪漫喜庆。
虽然,大唐有贞观之治的承平气息,以及开元盛世的繁华,但那存在于京城或是各个州府。
一旦离开这些政府之鞭管辖的区域,各种不可预测的状况就直观地出现在眼前了。
比如豺狼虎豹,比如牛鬼蛇神。
遇到这些对诗人来说,那就意味着生死之战容不得商量,无论是落荒而逃,还是拼死血战,手里没有搏命的家伙是万万不行的。
正优哉游哉行进时,忽然一声断喝,留下买路财,绿林好汉横在山路之上,那些也曾南征北战,见过无数大阵仗的诗人,他们很多时候是看不起这些毛贼的。
青龙剑不失时机地就派上了用场,或大喝一声杀将过去,还不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如此盛世不走正路去辛苦挣得银两,孝敬双亲,抚育子女,却干起这等天理难容的行当。
胜负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不能消了诗人的激情。
因为诗人在那个时代靠的是豪气和才情,凭借这两点就能过上酒肉不愁的好日子,行囊里只有换洗的衣裳,简单的不能在简单。
路途上,佩剑的诗人难免还会遇到人肉包子的黑店出现,这个概率应该还是会发生的。
半醉半醒之间,还会是十分警惕地把青龙剑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一旦店家起了歹意,跃然而起,杀将过去先要了尔等狗命。
当然,不排除诗人的多血质性格,在店家温酒吃饭,因为邻桌卖弄风情,以及文采引起的纠纷,忍不住热血上脑。  
发生争执,由不温不火,到声嘶力竭,到忍无可忍,谁也说服不了谁,咋办,凉拌,绝不可能。
不服是吗,哥们借两步说话,我们出去练练过过招。真理不在弓箭的射程之内,真理就在你我谁输了就得服谁。
饱尝颠沛之苦的贾岛
唐朝诗人配剑是盛世的象征
如此说来,唐朝诗人佩剑真的是正说,绝不是传说。
唐朝诗人佩剑在那个年月,根本不能用时尚来说明的。 
养成唐朝诗人如此重武尚武之风,当然与那时的日月同辉的,大神级李唐皇帝的雄才大略有着天然的,却又是必然的联系。
大唐立国之初,可以说是建立在巨人肩膀上的再次升华。
隋朝,开创了至今造福中国人的,两项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一是举全国之力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二是开创了打开寒士之门进入仕途的科举制度。
大运河的开通让南来北往的商品,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减少了突然爆发的,各种灾害和饥荒对封建中央集权的冲击,保证了农耕社会内部稳定的政治结构。
大运河更保证了每年乡试、三年一期的殿试开考后的知识分子,这是诗人的主力军。
为了求得功名,就这么寒窗苦读,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西厢记,在他们的眼里是成功的主要动力。
于是,在大考之日,向各自所在的首府,最后向首都长安进军。
以扎实的兼济天下的情怀,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自我奋斗,飞黄腾达的绝顶目标。
可惜的是,隋朝开创的这两项伟业,却未能永续百年基业,真的很遗憾的竟如昙花一般瞬间陨灭。
继承了隋朝精髓的大唐,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更多的是教训,却依然没有消失汉民族基因中,天朝上国的血性和中央之国的霸气。
丝绸之路的铃声是孤寂的,单调的铃声,在无垠的沙漠里却始终飘逸着“礼裳羽衣曲”的浪漫。
剑气里走来的是李白的云游,是杀尽骚扰突厥人的马蹄声下,无数诗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报国情怀。
如此说来唐朝诗人,仗剑走天涯,绝不是如今小鲜肉那样只为了上头条,获得粉丝点赞刷虚无的存在感。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诗人情怀,默默地讲述着家国情怀,兼济天下的豪迈。

更多地是渴望有诸葛之才,加之一身剑气,既为李唐汉家开疆拓土,实现平天下的雄心,更能实现封为万户侯的终极理想。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