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梗脑栓通血散

 glasssnake111 2019-12-05
心梗脑栓患者的通血散

配方组成:三七粉3g,西洋参3g,丹参10g,天麻3g,山楂10g,决明子10g苏木5g。
用法:打粉冲服,每次1克,一天2次。
适用人群: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群。
特效脑心通秘方
花旗参100g三七150g生水蛭100g野生天麻100g干地龙100g紫丹参150g川芎100g生山楂100g灯盏花100g藏红花30g(脑梗塞,脑血栓患者水蛭用150g,再加甲珠100g蜈蚣30条麝香3g,师谓此三药合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服5g,日服3次。如果预防服用,每日服一次即可。
禁忌:脑溢血急性出血期禁止服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妇女经期停服。
本方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可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塞等。
男性,年62岁  在一周以前,左侧肢体麻木。刻诊,见患者言语不利,口角流口水,自述头晕乏力,晚上也睡不好觉,心中烦热。仔细观察,发现脸上发红,食欲不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患者发病前,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之前就有过此类病症,即一侧肢体麻木、说话不利索,很短时间后,自己恢复,所以就一直没当回事儿。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了,可能是靠自己转不回来了。

       黄连6克,陈皮6克,半夏10克,石菖蒲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地龙10克,郁金10克,天竺黄10克,胆南星10克,焦白术10克,天麻10克,大枣4枚,生甘草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

     5剂药喝下去,患者肢体麻木明显改善,几乎就消失了,口角流涎的现象也消失了,精神不错,有食欲。舌微红,苔微腻,比之前的舌象要正常许多了。

       于是,上方去胆南星、天竺黄,加瓜蒌仁10克,再服10剂之后,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初看如常人一般。
中风痰热内扰型。中医只能从外在的、整体的角度去观察、归纳、总结,把同样症候的中风病情归纳起来,分门别类,以不同的症候来命名。对这个患者来说,病因,就是痰热,所以治疗的时候,就去化痰热。痰热消,梗就消,人就恢复正常。
中医的思维,很质朴,很简单,也很实用。

这个人舌红,苔黄腻。舌红苔黄,说明有热。苔腻,说明有痰湿。这是最基本的辩证要领。再有,他脉象弦滑。弦滑脉,多主痰湿水饮。还有,他面色红,心烦,晚上睡眠质量下降,这显然也是有热啊。头晕乏力、食欲下降,这显然是脾虚有湿。患者体内确有痰热之邪。痰热上扰清窍,就导致中风。这个是中医对此病的理解。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这部书是1868年刊行的,清朝同治年间。原本配伍,就是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和茯苓。它就是化痰热的配伍。医案里头,加入了郁金、天竺黄、胆南星、白术、石菖蒲和天麻、大枣。 总体来看,就是用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天竺黄、胆南星、白术来燥湿、化痰、清热,以石菖蒲、天麻、郁金开窍醒神、止晕清心。地龙活血通络。大枣、甘草、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固中,资气血之生化。 

  痰热被化解了,脑梗也就得到改善了。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像黄连温胆汤这样的配伍,的确有一定的对大脑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恢复脑供血,促进脑细胞的代偿。这对于调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很宝贵的。

 

脑血栓,又称为脑梗,活血化瘀之法为中医学治疗脑梗的主要方法之一。如血府逐瘀汤等等。


红花15到25克(后入),地龙25到40克,葛根30到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者隔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0剂为一个疗程,休息3到5天后继续第二疗程。临证常有加减。为了安全起见,患者初次服用最好从最小剂量开始应用。

《现代方剂手册》一书。它的最初刊发,是在1982年的《云南中医杂志》。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在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它具备很强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这主要得益于红花和红花黄素。红花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黏度。

 

  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地龙本身的走窜之性,它具备杰出的活血化瘀之功。地龙中所含的“蚓激酶”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以及溶解血栓的作用。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葛根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葛根里面的葛根总黄酮,可以改善脑血环。

   用这三味药作为基础方,佐以适当加减,可以很好地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这对于治疗脑血栓自然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