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凤凰、麒麟,皆为古书记载之物,却又皆无确切证据可以证明其形象、其曾有实体存在。世人何以称三物为圣?或许只是源于所谓圣人之书。上古记事,有甲骨之文,有象形之字,亦有刻画的图形,既抽象又晦涩,后人言之凿凿的那些描绘龙、凤凰、麒麟形象之词,到底是实还是虚呢?或许可以说,有些能给人带来美好遐想的东西,虚实已经不重要。人间圣者,是人间至尊,凡人对其顶礼膜拜,是因为人类需要引领者。世间有万物,人们也需要在万物中树立圣物形象,于是择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再极尽想象以丰富推崇之物的美,便有了所谓圣物。按图索骥,以书验史,虽然有时美好的希冀与现实殊异,却也未必是错,心中有美总不是坏事。 二、自汉武帝始,天下推崇儒家学说,儒学经书记载之事,便成了不容质疑的“圣者之言”。有口相传,有书承载,即便事无实证,也被传成了“真”,这便是“三人成虎”的实例。然而崇信儒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况且有些东西还得到了极受世人尊崇的圣者的“背书”,说它是真就是真,这是何等的“粗暴”!人们常憧憬祥瑞与美好,经“知者”的精彩描绘,凤凰的五色之彩令人着迷,麒麟的独特形相使人咋舌,更有龙的玄幻升天传说,倘若得见这些神奇之物,岂非幸事?世间常说天神造人造物,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是人硬生生杜撰出来一个既可赐福又常责人的“天”、无所不能的各路“神仙”以及令人畏惧的“魑魅魍魉”。编出一个天,“罩”着自己;造出众“神仙”,护佑自己;弄出阎罗鬼怪,吓唬自己。人,是很富有想像力的,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既然能造“天”与“神”,弄出几个圣物有何难?于是就有了众多关于凤凰、麒麟的神奇描绘。人类的精神世界需要引领者,于是,圣者脱颖而出。圣物,只见于上古记载,后世无例;圣人,前有三皇五帝,春秋再出孔丘、孟轲,之后便再无所谓圣。缘何如此?圣者,人所推崇而出。人若无意,焉有圣尊? 三、人们称之为鸟兽之圣的凤凰、麒麟从无实例佐证,人们所知道的只是各种传书中的传奇描述。人们尊崇的十二圣,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皋陶、商汤、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其中十圣为帝王之身,周公非帝王却也曾摄政,唯孔子以其儒学大成而得圣人之名。圣人,非人在世时可得此尊名,皆为后世崇敬其德才、成就而尊奉。鸟兽之圣,世上难觅,却凭其虚幻便能带给世人美好的想像;人中之圣,凡人难懂,却经数千载的经书传承而为世人崇敬。无论如何,人是需要推举出圣人、圣物的,有了至圣之尊,也就有了可循之道,循道而行,不误生灵。 四、子贡师从孔子,初入师门,受教一年下来,自觉知多见广,心高气傲,竟轻言“过孔子”;再学一年,志得意满,以为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可以与孔子并驾齐驱;耐着性子终于学满了三年,方才发现,以自己之德才,只能仰视师尊。某些无子贡之才的“世儒”,读了几篇儒学文章,便“自谓知圣”,堪称胆识过人,声名却早已湮没于凡尘。近一段时间,在某些媒体上常见有人严辞抨击、嘲讽谩骂一位世界顶级科学家,或称其学术理论无用,或称其不爱国,更有甚者,竟然指责那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的落叶归根是为了个人利益。其实,类似的事情很多,那些仰视尚不能得见真容的世间高人,岂是世间凡人胸中的区区点墨便能懂的?仅凭无知下的蛮横,焉能毁巨匠之毫末?不识圣却狂言讥圣,当真是“无知者无畏”。 五、大自然中,万物众生,各有其相,性皆不同。人中俊俏招人爱,鸟中斑斓惹人怜,凤凰麒麟被尊为圣,只是世人一厢情愿。关于凤凰麒麟的记载始于上古,后经千余载无任何真身出现,直到汉朝宣帝、武帝,竟言捕获到了麒麟,而后至今再无实例现身的图文描述。是物种绝迹了?鸟兽之圣,如何竟自消亡无踪?莫非根本就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呢。人类常有美好期盼,更喜欢以所谓吉祥之物慰藉心灵。有人描绘出了五彩凤凰的形象,长角麒麟的形象,视之为美、为奇,便以其为吉兆之物。凤凰、麒麟,鸟兽之圣,人所尊封;人间之圣,亦是人所尊封。虚实与否,全凭人心! |
|
来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王阳明心学等其它哲学派别知识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