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随笔·只爱青山莫惹尘

 飓风居主人 2019-12-06

(本文首发于佛门季刊《磨镜台》2012-04期)

只爱青山莫惹尘

    近几年,我被一些红尘俗事恶狠狠地纠缠着不肯放松,内心难得宁静,也难得清净。好友隆君劝我去一趟贵州的梵净山,他的话很有说服力:“不到梵净山,谁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俗。那里是弥勒佛的道场,弥勒佛是未来佛。不是我哄人,你到梵净山去走一趟,绝对能为光明的未来打一篇全新的草稿!”对于过往,世人的态度普遍麻木;对于未来,则很少有人漠不关心。当然,我也不会例外。

    六月下旬,兑现这个想法的时机终于成熟,我与隆君、袁君结伴,驱车前往六百多公里外的梵净山。途经湘西凤凰时,我们住在灯火不灭的沱江边,枕着一夜的哗哗水响,反而睡得香沉。第二天大早,我们就起床用餐,前往附近的旅行社请导游,然后朝着贵州铜仁方向疾速进发。一路上,导游恪尽其职,给我们详细讲解苗家的民风民俗。她说,苗家对歌定情,姑娘喜欢小伙子就轻轻地踩一下他的脚背,小伙子喜欢姑娘就偷偷地扯一下她的衣角。苗家称帅哥为“点菜”,称美女为“点炮”。她的话音一落,满车人立刻坏笑。这就是心不净啊!梵净山就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迎候我们,但积习难改,浑身烟火气想藏掖都藏掖不住。

    佛度一切有缘人,若无缘他也不度,其俗入骨者如同病入膏肓,不仅扁鹊、华佗宣告束手无治,恐怕佛祖也很难妙手回春。就算这样,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急切地想去梵净山试一试,不试又怎么知道还有没有灵药可以救度自己呢?

    梵净山的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号称“武陵之巅”,我们要去攀登的新金顶海拔也不低,高达2336米。我主张徒步登山,但袁君大腹便便,隆君脚力有限,最终我们选择了坐缆车,直抵海拔2000米的地方。好友隆君生性诙谐,竟以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我解嘲。高山缆车是懒人的好工具,然而下瞰深谷,万壑奔流,使患有恐高症的袁君很受了一番惊吓。这也许就是梵净山的震慑疗法吧,游人都被悬吊在半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只感觉自己渺小而无助。

    我们下了缆车,朝金顶进发,半途中,袁君气喘咻咻,汗流浃背,抚大腹而踌躇,他决定到此止步,向金顶恭行注目礼。我们说:“大老远都走过来了,就只差这一段路,坐滑竿也得上去啊!”袁君的回答瓦解了我们的劝导:“让人抬着走,我的心就不诚了,尽力到达这个地方,我已经心安。”

    导游脚力富裕,我和隆君勉强能跟上。到了金顶下,我们才知道,金顶还分新金顶和老金顶,双峰耸峙,相距一里之遥,老金顶比新金顶更高,海拔2472米。考虑到时间不敷所用,导游让我们选登一座山峰。近看,新金顶有点像是梵净山的大拇哥;远看,新金顶有点像是巨型的眼镜蛇头,能产生一种悚人的视觉效果。我和隆君决定征服它。

    上新金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危险,一条安全,我们想体验探险的滋味,拽着铁链,小心翼翼地攀爬,相比华山、泰山和黄山的险峻,新金顶的这一百米羊肠路驾乎其上而绰绰有余。有的地方陡如斧削,有的地方狭可容身,有的地方简直无所措手足。中途歇憩时,隆君对我说:“那些在官场和名利场打拼的人不应该先去南岳大庙烧高香,应该先到这里来爬一爬新金顶,增长点悟性才行。‘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他们只有到了这儿亲身体验一番,才会真正明白事理。”攀岩时,我们的注意力最集中,谁也不会咋咋唬唬地高喊什么万岁了,能够保全自己此时此刻的平安就已谢天谢地。

    新金顶上有两座庙,一座馨香供奉释迦牟尼佛,一座馨香供奉弥勒佛。有人屈膝跪拜,烧高香,敬奉功德钱,也有人双手合十,伫足静观,敬献心香一瓣。佛家无分别心,无势利眼,各行其便,各得其宜,这样就好。与弥勒佛相关的对联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高境界,诙谐语,更见其不落凡窠和俗套。

    山顶风寒雾湿,游人不堪久待。我们从石级路返回到金顶下方,驻足仰眺:游荡的雾气偶尔来之,偶尔去之;傲兀的孤峰倏忽现之,倏忽匿之;摄影的游客傥然得之,傥然失之。此时,我脑海里蹦出的竟是那句网络妙语“神马都是浮云”,你说怪不怪?流臭汗,喘粗气,上金顶,我能把这句话彻底吃透,也算是没白跑一趟了。望峰息心是一件大难事,但任何大难事都得有人去做,也总会有人做好它,这就行了。

    在归途中,我留意到,不少野樱桃树上系着长长短短的红布条,这是为何?导游的说法是,许多人相信这些野樱桃树生命力强,系上红布条就可以祈求长寿多福。我们听了,相视而笑。游客到梵净山来祈求这些俗世的好处,应该说是表错了情,走错了路,烧错了香吧。

    青山才有本色,无须鸣高而自高,不仅海拔高,而且境界高。在梵净山,我对此感受特别强烈。半夜里,月窥东牖,诗兴遄飞,不用推敲字句,就已霍然生成:

        荣枯几度不由人,古木苍苍苔满身。

       繁星一望如沙数,只爱青山莫惹尘。

    纳芥子于须弥不难,纳须弥于芥子才难。当心中能装下一座与世无争的青山时,我们就不用从大老远跑来跑去谋求治病疗俗的良方和灵药了。

虫鸣声沸响不息,但我心静得像透窗而至的溶溶月光,红尘中的热症都被这一帖清凉治愈了。此时此刻,不必拈花微笑,也已百虑澄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