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考咏史诗诗歌专题

 宏宇宾123 2019-12-06


命题人  董营涛

命题规律

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

一逐句解读含义与总体分析艺术特征相结合。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习题,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体现的就是这个特征。

例如:2C.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字不单有自负自信,还有世无知音的自伤和愤慨之情;“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

对策:理解意象,读懂诗歌情感是关键。

二内外关联,分析比较。

强调比较思维,强调课内外互联,这是高考诗歌最有生命力的命题方式。

例如:1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对策:巩固教材,形成知识体系;强化比较思维,欣赏诗歌异同。

三景物特征作用与景情关系

诗歌审美,体现在写景的手法与景情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意境。这是高考命题热点,也是难点。

例如:4B. 第二句写绿草茂盛,挂满井边石栏,勾勒出一幅荒芜、萧条的画面,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5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10C.“炊烟三两人家住”勾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对策:以诗歌主旨理解景物特征以及作用,以意象互联理解意象特征以及景情关系。

四典故含义以及作用。

历史典故,体现文化传统,高考命题热点。近几年北京卷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多考查典故含义与作用。

例如:1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2C.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字不单有自负自信,还有世无知音的自伤和愤慨之情;“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6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对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8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对策:积累典故,弄清历史事实;突破局限,展开联想,多方印证;围绕主旨,分析典故,局部服从整体。

主观题命题规律

一侧重情感,赏析全诗情感。

7.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对策:情感+翻译原句+手法分析+情感。

二侧重艺术,赏析名句含义与妙处。

例如:11.“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对策:翻译原句 +手法分析+情感表达

三比较阅读,寻找异同。

例如:9.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对策:比较阅读,侧重情感;掌握教材,确定比较点。

典型习题

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1. B【解析】A.“英俊”并无颓唐之意;C.“七叶”为七代之意;D.典故在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不完全相同,一侧重时运,一侧重等级出身。

失误:C。原因:思维僵化,不注意诗歌句子间联系。对策:整体原则,注意句子间、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典故还原。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石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对陈琳充满仰慕又饱含诗人的感慨,说自己昔日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B.颔联中“识”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有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异代同心。

C.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字不单有自负自信,还有世无知音的自伤和愤慨之情;“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

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这样的人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

2C【解析】“”并不是“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而是“慕、欣羡”的意思,是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失误:B。原因:不注意选择项之间联系,C与D是矛盾的。对策:注意选择项联动,提高思维能力。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情感。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③茂陵:汉武帝陵。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 诗歌首句是想象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作者用“魂销”二字夸张地描写苏武,表现了他得知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B. 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的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 颈联两句,由“回日”忆及“去时”,描写了一个历尽艰辛、白首归国的爱国志士,在目睹物是人非的情形之后,流露出的唏嘘感慨。

C. 尾联中写到苏武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逝的武帝,表露出作者对其没有被封受爵位的惋惜,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

D. 作者在诗中塑造这样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目的在于表达出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沉的爱国之情,又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

3D项,“目的在于表达出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沉的爱国之情,又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不当,应是“目的在于彰显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失误:C。原因:把苏武对汉武帝的情感与作者情感混同。对策:联系教材《苏武牧羊》,了解汉武帝;联系全诗,联系作者人生经历,理解流水哭吊的作用。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写作意图。

咏怀二首(其一)

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②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的遗作《封禅书》,后被汉式帝封禅泰山所用。③金泥:水银和金了搅拌用于涂封,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书》。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句直接入题,交代了司马相如闲居茂陵这一历史史实,为下面写景、叙事张本。

B. 第二句写绿草茂盛,挂满井边石栏,勾勒出一幅荒芜、萧条的画面,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

C. 第三句采用白描手法,普普通通一个“看”字,蕴含无限深情,描绘出司马相如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D. 第四句承接上句“看”字而来,描绘了一幅春风轻拂、佳人鬓发飘飘的唯美画面,不禁令人陶然心醉。

4B不是说明环境的荒芜与萧条

失误:D。原因:不会多角度分析,不会结合主旨印证。对策:注意把握诗歌主旨,注意选择项互动,注意意象之间互联。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景物特征与作用。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5.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A 【解析】乐景写哀请。

失误:C。原因:不能相似联想,没有掌握景情关系。对策:诗歌知识系统化,理解诗歌学会展开相似联想,多角度印证。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景情关系。

游赏心亭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写原来的“六代豪繁春去也”,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尽感怀涌上诗人心头。

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对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6D【解析】D项中“黄旗”“王气”是指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

失误:A。原因:知识贫乏,没有弄清历史事实,隋灭南陈。对策:注意诗歌典故积累,注意用主旨判断典故作用。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典故作用。

7.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1分)。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的炼字之妙)(2分)

②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1分)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2分)

失误:如何表达。原因:抒情方式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不能答出借景抒情与用典抒情。对策:强化诗歌知识体系,总结答题模式。

规律:情感+翻译原句+手法分析+情感。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注】①淝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②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③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8C生动描绘了敌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丧胆情景,反衬了晋军出奇制胜,取得历史罕见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失误:B。原因:没有弄清历史事实,败兵听鹤唳丧胆情景。对策:积累历史典故——风声鹤唳 、 挥鞭断流与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典故含义与作用。

9.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李纲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劝喻宋高宗积极抗金恢复中原,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辛弃疾这几句,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失误:答案不全。原因:不能知人论世,不能比较分析。对策:强化比较能力,理解历史典故作用。

规律:比较阅读,侧重情感;掌握教材,确定比较点。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③黄花:菊花。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B.“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C.“炊烟三两人家住”勾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D.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

10C【解析】C.“勾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表述有误,勾勒出的是异乡的偏僻荒凉的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凄凉。

失误:B。原因:景物描写特点概括不出来。对策:跳出原诗,寻找相似句子,互相印证;结合主旨,分析景物特征。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环境特征与作用。

11.“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①从内容上而言,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②从艺术手法上而言,运用象征的手法,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失落。③从思想情感上而言,词人试图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归于破灭,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失误:答案不全。原因:不会结合诗句分析。对策:分析诗句,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规律:翻译原句 +手法分析+情感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